西西河

主题:马前卒:3015年会有中学生记得上海吗? -- 万年看客

共:💬102 🌺776 🌵2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1、意外的旅行

晚上8点,我在灯火辉煌的上海浦东迷路了。手机没电,查不了地图。问路,热心的路人总是把手指向地铁站。可惜我没法带着自行车搭地铁,只能捡起一万年前的导航方式,把天边将落的新月定为西方,在楼群中轮流用月球和金星当方向标前进。希望找到一个没停航的轮渡站回浦西,好结束这次已经接近体力极限的骑行。

经过一条又一条喧闹的街道,穿越重型卡车滚滚向前的林海公路,刚停下来喘口气,我发现身边的环境很不寻常——夜晚居然是黑色的!这不是我熟悉的21世纪上海。

在今天的京沪广几个一线城市,衡量市政建成区面积的单位不是亩,不是公顷,甚至平方公里都嫌太小,“千平方公里”才比较合适。从静安寺、故宫这样的市中心出发,不管往哪个方向走,30公里内的道路几乎都已经街道化。闪亮的建筑和路灯沿街道排列,飞机起降时常常望不到城市的边缘。阴天的时候,可以在云层上看到城市灯火的反射;晴天的时候,近百公里外就能看到地平线上的泛光。住在这样史无前例的超级建筑群里,想靠自行车深入相对黑暗的社区,真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然而我的确身处黑暗之中,虽然陆家嘴的金茂大厦闪闪发亮、似乎触手可及,另一个方向也是高楼林立,不像房价低于2万5的样子。但那个时候,我的确站在一条黑暗的公路——不是街道——边上。身边既没有路灯,也没有不怕费电的景观灯,甚至没有连绵不绝的车流,每一间房子的灯光都只能照亮门前十几米。偶尔开过来一辆汽车,灯光在上百米外就显得刺眼。如果没有汽车经过,我甚至看不清路边水沟——而不是城市下水道——的边缘。汽车转弯的时候,灯柱扫过黑暗的田野,一片片随意搭建的建筑围绕着高大的厂房,只有门卫室亮着灯光。这是离上海繁华区最近的近郊工业区——虽然我还不知道身处何地。

骑着骑着,人烟开始稠密,路两侧出现了连续的楼房,有两层的也有三层的。看得出,房主最初往往想让房子具有连排洋房的外立面,但房子很快就适应了廉租房的本份,被分隔成许多小空间使用。院子角落里堆满了杂物,楼前往往要搭建一层裙房,用来开小饭铺或杂货铺。小店里摆着城区淘汰下来的木货架,货品摆放还是前超市时代的风格。饭店没有下水道和天然气管,烧煤的炉子火光闪烁,在食客的脸上照出红光。

小店的顾客和店主大都是外地人,相互往往用方言交谈。老板娘在炉子边上忙活,孩子用布兜背在背上。路边走过几个妇女,和老板娘互相打招呼,背孩子的方式和老板娘一样,应该是同一个地区结伙来的。路过一家纺织厂,从江西开来的大巴停在门口,几十个乘客已经下车,正在吃力地搬行李。看来移民小规模聚居点的形成和产业工人们喜欢拉同乡有关。

再往前走,路边还有一些独特的店铺,要么独立的小房子,要么是在主楼山墙外搭建的半独立建筑,门前收拾的很干净,粉红色的灯光清楚地表明了小店的业务。许多地方的类似店铺虽然也用粉红色灯光,但一般用半透明的玻璃来传达暧昧的含义,同时也维护私密性。这里却有好几家店主似乎更重视广告效应,在临街的窗户上选用大块透明玻璃,店员或者说商品就摆在准落地窗里面,打扮时尚。站在黑暗的公路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她们的活动。凡是用了大块玻璃窗的店铺,房间收拾的都很整洁,有闺房气氛。好几家的姑娘们在看电视,也有的低头玩手机,但没有发现电脑或平板电脑。还有几位姑娘在看杂志,看封面至少包括《读者》和《外滩画报》。

一路上看见好几家网吧,发光二极管在招牌上闪烁着寒冷的光芒,说明网吧还在营业。这在手机上网普及、宽带费用低廉的今天倒是少见。根据以往的经验,大多数打工者的宿舍并不适合放个人电脑和装宽带网;同时他们还对上网看电影,用网游打发时间、交友的廉价娱乐有强劲需求。所以网吧在上海市区已经渐渐消失,却还能在这一片生存。粉红色灯光的店铺和网吧,顾客应该有很高的重合度。

这里的居民和市区不太一样,晚上不太喜欢出门,公路上没什么人走动。大概也因为是晚上,光线不好,服装店基本都打烊了。不过,五金作坊、家具店基本都开着门。反正老板也要完成白天的订单。一般是是在门口的空地上挂一盏大灯,在灯下摆开电锯、焊机等工具,干起活来火星四溅、叮叮当当好不热闹。但邻居似乎也不甚介意。

就在一家五金店的对门,有座建筑的霓虹灯招牌和这条马路的整体气氛颇不协调:【高级白领公寓】。似乎《格调》的作者曾经尖酸地说过:印着“高级”的商品必定是低档货。这里厨卫齐全的单间,即便对门没有电锯轰鸣,月租最高也不过1000元。所以,“高级”两个字只是和周围的简陋住宅对比的结果。

挂牌招租的“高级公寓”一个接着一个出现。产业工人住宿舍、管理层也不会带着家室住这样的房子,附近必定有一批收入略高、但还不足以在市区买房的年轻人群体。果然,路边出现了几个XX产业园,夜色中除了列队换班的保安,还有年轻技术员、编程工夹着电脑包、行色匆匆。考虑到周围商品房的价格,他们就算买得起房也是三十几岁的事情。眼下他们还没成家,千把块的“高级公寓”是他们最优的选择。

黑暗的旅途并不是一直连续。就在路程的中间,也时不时有绿化齐整、灯光明亮的横向街道插进来。提醒我距离一亩地价几千万的市中心只有半小时车程。这些新建的街道还不算繁华,路侧建筑还没有连起来,但已经有不少现代化的大厦。即将开业的家乐福大型超市横在路边,看来投资方认定了这里即将出现繁荣的现代化住宅区——发达城区即将取代我刚经过的这片黑暗。超市墙面上有一面六七米高的大屏幕,循环放映着广告。借着大屏幕变幻的光照,我终于看清了暗淡的路牌:陈行公路。回望黑暗中的点点灯火,看看依稀可见的“高级公寓”和火光四射的电锯,看着粉红色灯光和行色匆匆的程序猿。我忽然觉得这个场景很熟悉。许多小说、电影乃至我的回忆里都有很相似的气氛。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