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读史有感(卢梭)(1) -- texasredneck

共:💬11 🌺156 🌵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顺着这个想法,我倒是有些后续的想法

其实我想也许可以这么理解:

咱们是这样

“你觉得你在人格上人品上你能看不起我,你腰杆子硬,不就是有俩糟钱么。我也能有钱,你也能没钱,到时候谁看不起谁?”

还有句话“良心丧于困地”

你有钱了自以为是糟践我,我有钱了自以为是糟践你,困地里面糟践自己的良心,都没意思,和人品本身没关系。

咱们的道德从两千多年前就说起没完,两千年里贫富似乎没有成为过道德的内因。而且中国有“教化”,理论上有引导,也有足够的实践,这里面似乎是没贫富的事情的。文字文化的专属性上咱们弱得多,没钱点灯看书,就凿壁偷光、就逮萤火虫、就映雪。。。当然首先要有书,故事还是有点肉麻。没有书还在书塾墙根底下听,放牛娃也会自学等等

“患不均”恐怕也不是东方的毛病,更不应一不小心理解为咱贪婪。咱哪有十字军那么多次组团抢劫的不要脸?

在卢梭那里,人格和贫富是割断联系的,及不是内因也不是外因,或者说人格是比我们常说的良心更加抽象的概念,人格的平等、人格的独立存在是更强的假设。你有钱感觉良好,可是别自以为是,在糟践我上面找感觉。良心丧于困地的话,按理说卢梭说不出来,可是似乎按照老德的讲述,从反对人格的不平等扩大到了文明的某种荒诞,以至于要倒车回原始时代。那时似乎只有人格的内心驱动。可同样是内心的驱动、内在的因素,卢梭说的人格和我们说的良心似乎又太不一样。退回原始社会,既无所谓良心,也都是困地了。

这也似乎很眼熟,欧亚大陆东段,也有某些儒生读书人认为今不如昔,兴叹的时候来两句“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某些道家故事里心中有了机巧怎么能悟道等等。唯一有趣的,是这之间不仅跨越了大陆,也相隔了近2000个春节

既然有了钱可能免不了要自以为是、折折腾,那么根子就在钱上。那为啥我就要老老实实守穷?王侯将相不是种的问题,穷也不可能是。患不均似乎也不是洗牌均贫富,更强调不激化贫富分化,可惜即没能阻止过发展到土地兼并产生流民、发生世代更替,然后均田、然后周期率;更没有实践出经济学。“革命性”“造反性”上咱们似乎不比谁差。我们的物质平等也无非是进一步想事情了。可不是“精神”听着比“物质”要“高尚”,咱们就低人一头。

进一步,卢梭抽象的人格、关于人格的隐含假设,又让我联想到了所谓的程序正义;而我们的周期律、直指贫富的平等,又似乎和我们的“结果正义”相似

通宝推:adrupal,桥东棒棒,等明天,脊梁硬,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