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茗谈(145):帝国的暮色 -- 本嘉明

共:💬392 🌺3401 🌵2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西方的帝国,基本以屠杀和奴役为主

中华文明干这事挺为难的。中国来搞,最多也的确是明帝国2.0. 但是中国文明搞天下一统这套也是两千年总结出来的。先是“土司"模式,然后改土归流,然后完全统一。这个过程形式上平和有序,实质上也不否认其他地区和民族有本身的内在逻辑,强行快速统一反而不好。你对比一下英国美国的野蛮强横霸道,打南斯拉夫打伊拉克,打阿富汗,打利比亚,然后号称把民主自由给他们,结果留下一地鸡毛,损人不利己,是谁的路线更好呢?

我感觉本嘉明兄对明朝怀有很深的成见,是不是金庸的小说,鲁迅的杂文看多了,产生了逆向民族主义?明朝我觉得是中国文明的高峰,整个朝代算得上生气勃勃。后期官僚腐化,百姓困顿,国家的资源无法整合使用,但哪个国家/民族,不是如此呢? 高峰要和高峰比,低潮要和低潮比,你拿高峰比低潮,是不公平的。拿清朝的高峰比和明朝的高峰比,就算是武力,清朝都算不上什么,更别提什么科技,政治,经济,文化,等等其他各个方面了。而且这还是在近200年之后了。

崇祯二年,明朝开始组织学者重新编订历法。根据徐光启的建议,朝廷确定了全面学习西方的编订思路。历法编订局请来了在中国的传教士龙华民(意大利人)、罗雅谷(葡萄牙人)、邓玉函(瑞士人)、汤若望(日耳曼人)等人参与译书,编译或节译了哥白尼、伽利略、第谷、开普勒等著名欧洲天文学家的著作,以及相关的数学知识,包括平面及球面三角学和几何学等等。从崇祯二年到崇祯七年陆续编成《崇祯历书》。

但是这个转型刚开始就结束了。清军入关,明朝灭亡。中国学习西方的进程中断了。《几何原本》剩下九卷的翻译工作要等两百多年以后的1857年才能完成。

康熙皇帝倒是组织人手继续了历法的编订,最后把历法编完了,用来指导农业生产。但历法编完以后,学习西方的过程就全面停止了。清朝统治者决定对西方关闭大门,中国学者被禁止和西方传教士交流,他们不得不又开始转向研究中国传统数学。虽然清朝数学家们在中国古代传统数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当时显然不是研究传统数学的时代。西方数学早就超越了《几何原本》的高度,也超过了秦九韶、朱世杰曾经达到过的高度。

中国学者在古书中浪费了近两百年的时间。一直到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

崇祯都有气度,把帝国最重要的历书,交由外国人来主导编制。这就是深厚历史能给出的开放,不自卑,又能主动学习。满清本身的全方面的落后,清朝满汉本身带来的结构性问题,都使得其无法象汉族一样开放大度(包括开放给汉族)。明朝不是亡于满清,而是亡于官僚的腐化,而这个几乎是任何文明达到高峰后必然产生的现象。全世界迄今为止,也只有毛主席做了主动的工作来防止这种现象的重演。

通宝推:青木堂主,hwd99,盲人摸象,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