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茗谈(145):帝国的暮色 -- 本嘉明

共:💬392 🌺3401 🌵2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洋人编历书哪是什么开放

历法这东西用久了有误差,跟天象对不上,所以过一段就得编新历法,汉代太初历,南北朝祖冲之的大明历都是著名历法,唐初李淳风编麟德历,估计老李的精力都花在推背图上面了,用到唐玄宗就不准确了,一行和尚再编著名的大衍历。北宋一直没有太精确的历法,但宋代一直在不断改进,最终南宋出了比较精确的统天历,回归年长度跟现行公历(梵蒂冈于万历初年编成)一样,到了元代郭守敬集宋代之大成,有了授时历。明朝开国直接延用元代郭守敬的历法,也开始积累误差,历法到底该怎么改进,大明三百年无人能算明白,人家大宋虽然一开始屡败屡战但起码最后还是弄出个好历法,明代一直就没办法,没办法,没办法,一直是用授时历将就。到了明末,西洋传教士告知梵蒂冈刚刚在万历初年编成现行公历,于是就拿来一用。如果崇祯是开国皇帝,找洋人编历法的确可以说心态开放,问题是到崇祯的时候大明已经存在快三百年了,大明在元代历法领先西欧的基础上,变成需要抄人家的,这明明就是耻辱,怎么还成光荣事迹了?不过这崇祯编成的时宪历倒是便宜了清朝,西洋传教士汤若望把时宪历直接献给顺治,清朝不用新编历法了,嗯,要不要为顺治开放的心态点赞一下呢。。。

这背后的问题就是明代开始数学全面退步,中国数学史的书,看看目录就知道,明代的篇幅显著小于前代。如果这还不说明问题的话,再看看九章算术的传承历史,九章算术宋代还大量印刷过,结果呢,明代中期数学家吴敬一直想找九章算术,一直找不到,最后好不容易找到一本,写成《九章详注比类算法大全》,但现代研究发现吴敬找到的并不是真的九章算术,而是宋代杨辉的《详解九章算法》,基本可以认为吴敬那时九章算术在民间就失传了。直到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里发现全篇九章算术,这才再次印刷流传下来。

不过历法积累的那点误差倒不至于引起什么农业大问题,西欧在万历年间修订公历前,积累的误差已经有十天了,俄国一直没修订,随时间积累的误差更大了,十月革命(老历法10月25日)在修订后的公历11月7日,这都差了13天了。历法是天文,而种地靠的是气候,古人不知道气候会变,所以一味的强调历法的重要性,觉得节气不准就没法种地了,其实历法积累的几天误差对于种地来说,估计还没气候变化本身引起的问题大,尤其明末小冰期的时候。

中国落后于西欧就是始于明朝,不过明粉就是不愿正视,把所有责任往异族清朝身上一推了事,大明就是好来就是好,连找洋人编历法这种耻辱的事情都能吹上天,真是明吹的新高度。

通宝推:盲人摸象,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