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从春天到秋天(一) -- 流江河

共:💬6 🌺37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从春天到秋天(三)

到达哥伦布已经是晚上十点钟,朋友 Z来接我,到他家后, Z热了饭给我吃。吃上中餐的感觉很好。

第二天早上,三点多就醒了,有些时差原因,有些睡不着。想到前些天在一份杂志上看到的呼吸吐纳法,说吸气时把气一直吸到小腹(丹田),呼气时留一些在腹中,不待气呼完就接着吸气,使丹田之气有连绵不绝的感觉。初次练习时可平躺,并将双手搭在肚子上,习惯了,姿势随意。此法很简单,我在飞机上已经试过了,是一路睡过来的,比数羊有效得多。于是依法呼吸,很快入睡。

再次醒来时,天已大亮,窗外的阳光很好。出来到院子里,拍了几张照片。接着 Z也起来了,做了早饭,面包三明治,是将面包烤过,抹上酱,最里面夹了煎鸡蛋和生菜,两边再各夹上一片火腿,最外面是面包片,然后就着豆浆,还是蛮有营养的。这招很容易学会,现在我每天早上就是这样吃的。

上午歇息,中午吃了午饭再到我租的房子,是五十年代开发的一片学生公寓区。这个小区已经很完善了,出门步行五分钟是两个大超市,其中“好又多”( biglots.com)卖日杂用品,克乐哥(kroger.com)卖食品。好又多与克乐哥之间是其他一些日杂小店,也有服装店,还有一家中餐馆。中国超市开车大概十五分钟的样子,可以买中餐调料及中国菜疏。其他如沃尔玛、电脑市场、服装市场等,都在十多分钟车程以内。

我们三人合租的一个三居室。其中一位室友 Y,农业经济博士。另一位 N,正上大二,学金融。他们熟悉周边情况。刚到那天,是 Y送我去学校报到。办理租房手续的时候,由于不收现金,还是他跑下去换的支票。

这房子是来之前在网上联系的,最早联系的是 J,读大四,跟 N一个系。开始是 N、J跟我合租的这个三居(其实我还没过来),后来因为 J要和朋友住,于是搬出去,另外找了 Y替他的位置。 J生于珠海,长在澳门,在西雅图读了两年后转过来的。 J的网名是熊猫仔,所以我跟他认了老乡,他还希望什么时候回四川看看。第一天在学校报到,办理各种手续,是他带着办的。

刚来的时候, Y极力向我推荐“白唠叨无碍事”(broadvoice.com)的电话卡,好像他真是“白无”公司的托一样。

“只需要一个解码器,不需要电脑,接上电话就可以。”

“费用是怎么样的?”

“包月的,有几档标准,最低的是包月二十多块,不限时,可以打二十个国家或地区。”

“……”

“很方便的,可以在二十个国家设置女朋友……”,见我没有动心,Y拿话诱惑。

我连忙让他打住。心想,我可不是那种花心的人,这种有损人品的事我是不会干的,还有,我只会一门外语也是事实。

“语言不会没有关系,学校的语言学习课程很多的……”被他看穿了心事,我脸上一红,小声说,先借我试用看看,于是就有了电话。

来之前,我曾下决心不做饭,但一过来之后,立刻就开始做饭了。西餐偶尔吃一两次还是可以的,中餐馆的饭菜也不能常吃,久了都会腻。早餐很简单,做面包三明治就行,手脚利索些,五分钟可以准备好。午餐一般是前一天晚上做好了饭菜,带去学校热了吃。

我发现,四川人过来还是蛮有优势的,因为常见的家常菜基本都会做了,并且还可以做得有滋有味。我第一次做的是面条。正宗的四川面条必须用南方的细面或薄面条。尽管十年北京生活已经让我习惯了北方的粗面条,但还是从中国超市买了广东面条,一种细面条。 Y看了我做面条之后,说我有发展成大厨的趋势。其实,他有句没说出来的潜台词我是知道的,那就是“四川人太好吃了,做个面条都弄得这么奢侈”。不过,他对于我即将成为大厨的预测,十之八九是准确的。我想,要是我给他看了“祭锅”的过程,他说话的语气也许会更加肯定些。所谓“祭锅”,就是新买来的铁锅,要用烧开了的油抹遍锅内。我小时候见到爷爷奶奶这么做的,爸爸妈妈也是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锅不易生锈从而经久耐用。估计本来的词应该是“渍锅”,家乡本地方言,将“渍”念作“ ji”。我在这里则改为“祭”。我们都知道“下油锅”是一种酷刑,殊不知那口天天被油煎熬的大铁锅,如果有灵性,该是如何地伟大了。传统里我们祭灶神,那么“祭锅”也就顺理成章了。

从公寓到学校,坐车十五分钟。学校中央是一个椭圆草坪, J说情侣手牵手绕草坪三周可保有情人成眷属并白头偕老。系楼在草坪北边,从系楼往北几步路是科学与工程图书馆,二十四小时开放。草坪西边是主图书馆。主图书馆往南,过一条路即是镜湖,小而精致。每年十一月份,在跟传统对手足球比赛周的那个周四晚上,会有学生赤身跳进湖中,这成了一种传统。当然,也有不少人因此重感冒,使秋季期末考试缓考。从系楼往东走大概三分钟是一条大街,也是城市的南北中轴线。这条商业街,双向四车道,两旁分布有银行、书店、餐馆、酒吧、咖啡馆等各种店铺。上面就有几家中餐馆。

又及,昨天晚上做梦,梦见在北大同学七年的 W,读研时还一个宿舍。研究生毕业后,虽同在北京,却再没见过面,但却时不时地想起他。他婚礼时,我正在山西出差,也没能赶上。虽然如此,但我俩有问题时,就会想到向对方寻求帮助。世上有这样一种朋友,不必经常联系或见面,只是心里偶尔想着他。而一旦遇到困难,却可以得到对方的鼎力帮助,W就是这样的朋友。

通宝推:关中农民,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