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颤栗的产痛 --第三章 被剥落的支撑 -- 史文恭

共:💬124 🌺1772 🌵2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当时的情况很清楚:土共需要道义上的制高点

作为弱势的一方,土共必须取得尽可能多的支持(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取得道义上的制高点。这是土共以弱胜强的原因之一。蒋的精力则完全放在兵力对比上,一旦军队部署完成,立即开打。而忽略了在道义上取得广泛的支持,这是蒋的败因之一。

为了不在道义上承担发动内战的责任,土共做了很多牺牲。

河友mingxiaot在《父亲的革命》里说的很清楚:在关外大打、关内小打,国军在态势上已经包围了中原军区的情况下,晋冀鲁豫军区还在精简部队、动员军队复员、准假权下放到连一级,导致开战的时候很多连队缺员1/3。

晋冀鲁豫还不算惨的,最惨的是聂帅的晋察冀,野战军从21万5千人,精简到5万1千人。结果大家都知道了:堂堂最大的抗日根据地,49年整编的时候连个野战军番号都没落上。

付出这么多代价,不就是为了个道义上的制高点吗。

开打以后,毛的战略也很清楚:“不计一城一地之得失,以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为主”。结果呢,这边厢地盘让给国军了,还没来得及消灭有生力量;那边厢梁漱溟提出个停火方案。而这个停火方案会让土共失去这个道义上的制高点。因为当时军调会还在、马歇尔还在,这个停火方案又是和土共一向关系良好的民主党派提出来的,如果国民党接受了(以马歇尔的眼光,肯定会劝国民党接受),而土共不接受,则在道义上,内战的责任就成了土共的了(不接受调停)。付出那么多代价获得的道义制高点,被这么轻易的葬送了,周能不气愤吗?

王外马甲的《蒲公英》里有这么一段话,

因此有人认为,陈唐叶陶此时的局面比长征的时候更加困难,因为长征时的红军至少还可以钻进山里去隐蔽躲藏,而这时候的华野外线兵团,上有空中打击、下有地面追逐,部队位置完全暴露,在河岔湖泊之间疲惫招架,战斗力和体力都接近了极限。

所以说,土共当时的处境并不像你说的那么好。红军期间,全国有很多军阀。军阀混战是红军存在的前提条件。通过抗战,蒋吞并了大多数军阀,而剩下的大军阀在反共上,利益、立场完全一致。土共虽然强大了,但是外部条件也不一样了。

退一步说,就算TG磨难不断、不怕过苦日子,也不能随随便便付出不必要的牺牲啊。

从这件事上看,民主党派那帮文人,要么是极其愚蠢(这么简单的事情看不清楚)、要么是墙头草(看见土共在战场上不利,出卖盟友)。至于到底是那个原因,我想周是知道的。

通宝推:阴霾信仰,盲人摸象,林风清逸,時千峰,史文恭,樊逖,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