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颤栗的产痛 --第三章 被剥落的支撑 -- 史文恭

共:💬124 🌺1772 🌵2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打的只管打,谈的只管谈,敢打才能和,但是有些方面大员怯战

中央还是希望通过谈判取得和平的,一是因为百废待兴、根据地负担很重;二是处于弱势;三是道义上国民党是正统。

敢打才能和谈。上党战役的时候,在重庆谈判的毛给刘邓的指示,把这个问题说得很清楚。问题是有些方面大员怯战,怯战的原因是觉得打不过。对自己没信心自然幻想对手放自己一马,寄希望于和谈。李先念赶在抗战胜利前夕把刘少卿排挤走,换上老部下文建武,结果中原突围的时候抓了瞎。李如果有和国民党打仗的心理准备,是不会赶刘少卿走的。聂帅裁军倒是有毛说的“太老实”的因素。张家口失败的直接后果是东北和晋察冀被分割。晋察冀21万正规军、10万地方部队,裁到5万正规军、15万地方部队。如果不裁军,就算北边打不过傅作义,也有足够的力量南下打通晋冀鲁豫和山东。这样重点进攻的时候,山东的压力也不会那么大。

中原问题,由于李在建国后一直受重用,一般避而不谈,实在避不过,就把责任完全推到郑位三头上,把李的责任简化为“没能坚持正确意见”。其实郑位三先后在罗炳辉、谭震林那里受气,到5师也没有那么高的权威。郑主持5师肃反只查出6个说不清的干部,而且没做组织结论,相比邓政委在太行把90%的知识分子干部打成特务,显然不是一个爱拍板的人。郑位三怯战、厌战,实际上是整个中原高层的一致意见。

在中原问题上,中央的主要责任是用错了两个人:郑位三、王树声。郑位三保守、怯战,放弃进军河南在先、散布悲观情绪于后,是中原问题的第一责任人,同时作为背锅侠,他替李先念、王震背了不少锅。王树声在西路军被吓破了胆,抗战期间也没打过仗,一出手就让他在主要方向独当一面,结果是一头羊把一群狮子给废了。

国军豫湘桂大溃败后,中央对河南是重视的,抽调的也是精兵猛将。皮定钧率2500人的先遣支队进军豫西,收集国民党溃军的武器弹药,很快打开局面,建立了10个县政权,部队发展到10000多人;如果率领后续部队的是黄克诚、谢富治、陈赓这样的统帅,照这个势头下去,很快能独霸豫西;如果5师按中央指示出兵配合经略河南,中原和晋冀鲁豫就能连成一片。果真如此,就不会有中原突围、也不会有千里跃进大别山、更不会有重点进攻。国军三板斧一过,共军就能立即转入反攻,席卷全国。

有人说毛长于战略谋划而短于识人,就是用这个例子。让人想反驳都不知道怎么反驳。

通宝推:阴霾信仰,盲人摸象,脊梁硬,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