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整理】竟然没有河友讨论柏林的袭击,我前老板的 -- 纳米小洞儿

共:💬203 🌺1774 🌵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唐朝是认李耳为祖宗

唐高宗李渊家族以李广李陵为先祖,以汉人为自居,这是没有任何疑问的。

李唐认的祖宗可不是光李广李陵这样的一勇之夫。人家认的祖宗要高大上多了。人家认的祖宗是李耳,追封“玄元皇帝”。

李唐的确自称陇西李氏。但这也要人家“五姓七家”认才行啊。结果硬要攀却攀不上,当了皇帝后就动用权力修改历史,还改了不止一次。先是太宗下令修《氏族志》,初稿交上来后不满意,要求重修,结果最后“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皇室列为第一,原来的高门如“崔氏”则列为第三等。

即使如此,后来的皇帝们还是不满意,到了高宗又再次修改,改名《姓氏录》。有意思的是这个版本估计和老版本冲突很大。到最后倡导编《姓氏录》的李义府又奏请将《氏族志》全部收回并焚毁。这种儿子焚老子出的书的做法后来又有一例,就是清朝乾隆禁毁自己老子出的《大义觉迷录》。

然而这还不算完,到了唐玄宗又再次篡改历史,出了第三个版本《姓族系录》二百卷。这些书都是作为官方权威书籍叙述各个姓氏的由来、承继关系、谱系和贵贱的。也就是各大姓氏的历史书。中国官方这么搞的唐朝不算独一份,但皇帝亲自干涉,再三再四得修改历史的,唐朝算是登峰造极了。

那么为啥唐朝皇帝这么关心一部官修的族谱?说穿了,唐朝皇帝出身胡人而且出身低罢了。当时北魏汉化后也学习南朝搞门第。唐朝皇帝的祖宗在那时候不过是没啥地位的“杂胡”而已。所以在当时的“五姓七家”里排不上号。后来虽然发达了,但门第仍然不是顶尖的。所以就和后来清朝头几位皇帝特别忌讳“胡”一样,唐朝的头几位皇帝也特别忌讳自己的门第。

唐朝皇帝的祖宗发达后就到处乱攀祖宗。先是攀赵郡李氏,后来又攀陇西李氏。又把西凉国王李暠算成自己的祖宗。也不管这一东一西两个李根本凑不到一块儿去。当了皇帝后就不能这么继续矛盾下去了。所以才有三修族谱,儿焚父书这种奇葩的事出来。

这些事陈寅恪先生早有考证。不过我认为与其用“李初古拔和李买得”的名字来论证李唐的祖宗其实是杂胡,“李”最多是赐姓(或干脆是当奴隶改的主家姓)还不如直接看李世民和他老爸的互动。

上乃召世民,抚之曰“近日以来,几有投杼之惑。”世民跪而吮上乳,号恸久之。

汉族可没有成年人吮吸老爸乳头的习惯。

说过李唐为啥源自胡人。回到“汉化”的问题上来。其实李唐血缘是否胡人是不重要的。就像东罗马帝国的皇帝们一直自称“罗马人”但其实大多数是希腊人一样。唐朝继承了绝大部分的汉朝文明,又加以扬弃,形成了新的唐朝汉文化,那么他的统治阶层的血缘是啥无所谓。因为经过四百多年的乱世,一个新的汉族已经融合并初步形成了。从唐朝开始这个融合过程持续了近五百年。到北宋中期,绝大多数中原子民已经无分域畛,全都认同自己为汉族了。

这里其决定性作用的是主流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强制性同化。北魏搞汉化是不得不搞。要有效治国不得不依赖有文化知识的人。而文化知识当时都记载在汉文典籍中。读汉书,说汉文自然就汉化了。后来的辽、金、元、清(特别是清)的汉化无不由此。

所以,你我在汉化的问题上没有太多的分歧。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