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Andrew Marr:当代英国的诞生 -- 万年看客

共:💬162 🌺135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21,童话剧里的反派

奥斯瓦尔德.莫斯利在今人的回忆当中是一位羽翼丰满的恶棍,也是最接近希特勒的英国人。但是在前半生当中他却是一位彻头彻尾的主流人物,在上流社会如鱼得水,频繁出入于伦敦最高档的政治沙龙。他的第一任妻子是托利党大佬寇松勋爵的女儿,国王与王后都出席了他的婚礼。莫斯利出身于富有的地主家族,他从小就在看似一成不变的半封建社会长大,其中每一个人都各安其位。家里人将他送到温切斯特上学,这家学校专门培养自信笃定、趾高气扬以至于令人生厌的成年人——例如多年以后的工党政府财长、曾经被三十年代的人们看成左派潜在独裁者的斯塔福.克里普斯。早年的莫斯利加入了英国皇家航空队——许多右翼思想家都是从这里走出来的——并且在一次坠机事故当中负伤。等到停战的时候他已经成为了一名标准的战斗英雄帅哥士绅。1918年压倒性的选战胜利期间他当选成为了一名托利党。他的早期政治偶像是劳合.乔治,因为劳合.乔治在军需部任职期间创建了一个真正有效的国家改革体制。不过与此同时他也很仰慕那些“社会帝国主义者”,这些试图通过保护与强化帝国来改善英国工人阶级的生活水平。尽管莫斯利家里的产业也在二十年代遭受了抛售与拆分的命运,但是从任何标准来看他都依然是个有钱人。不过他在政坛的第一项离经叛道之举就是投靠左派。他因为打压爱尔兰的问题与劳合.乔治决裂,还随着战后繁荣的结束与大萧条的到来而开始越发深入地研究失业问题。当丘吉尔等人起初颇为青睐墨索里尼之时,他却对墨索里尼抱有毫不客气的批判态度,反而对于道格拉斯与社会信用制度颇为倾心,并且十分倾慕其他同样热衷于社会信用制度的社会主义者们,尤其是克莱德赛德一派的约翰.维特利。

青年时期的莫斯利仪表堂堂,也曾经俘获了一大批英国上层女性的芳心。与此同时他也在如饥似渴地追求着各种新鲜思想。他很早就接触到了凯恩斯的作品并且读得很透。他前往美国了解了罗斯福的社会理念以及亨利.福特的企业管理成就。诚然,凯恩斯日后将会成为英国议会左派的圣贤宗师,而福特则是一名右翼反犹主义者,不过这一点不应当让我们感到困惑。二十年代英国最大的分歧并不是左右之争,而是新旧之争。有些人想要创建一个更有组织且更高效的世界从而彻底铲除失业与战争,也有些人抱住爱德华时代的理念不肯撒手(布尔什维克是一个极度边缘化的群体,除了极少数留着山羊胡的聪明人之外之外所有人都把他们当成化外蛮夷)。根据这样的阵线划分,信奉社团主义的法西斯份子与深度社会主义者之间的区别并不算太大。劳合.乔治在战时推行了不留余地的高效政策,俨然化身成为了一名呼来喝去的议会独裁者。这套做法与墨索里尼的公共工作项目颇为相似。缺乏耐心成为了政治人物的美德,政治人物的弊病则是胆怯守旧,不敢让国家权力放手施为——这是博纳.劳与鲍德温这一类托利党人,以阿斯奎斯为代表的传统自由党人以及麦克唐纳与斯诺登这样的维多利亚时代工党领袖的惯常立场。此前我们已经在夜店里与文化领域见识了急切求变的年青一代与拖沓无力的老一代之间的冲突,同样的冲突在政治领域同样有所体现。除非我们理解了当时的年轻人们寻找答案的愿望有多么迫切,以及他们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会怎样不管不顾地冲破老派的政党界限,否则我们就无法真正看懂莫斯利的生平故事。

莫斯利在政坛的第一次大动作就是离开托利党投奔工党,这一招把他的绝大多数朋友都吓得不轻。当时他相当欣赏麦克唐纳,极力讨好这位比他年长的鳏夫。他为麦克唐纳买了一辆车,还为他包揽了外出巡游的行程与住宿安排。斯诺登与其他工党党员在一旁既嫉妒又不放心。的确,莫斯利的生活方式实在不像社会主义者。他喜欢去威尼斯或者法国蓝岸地区放松身心,在舒适的乡间大宅度过周末,并且奉行着他当时的私人格言:“投票找工党,猎艳找托利。”在色调灰暗的政治时代,他的衣冠做派足以使得许多普通议员倒吸一口凉气。有一位十分迷恋他的女性——像她这样的女性似乎有上百人之多——认为他的英俊仪容“实在与议会不搭调……活像是拜伦剧作当中那些肤色黝黑活力四射的绅士反派,年轻的女士们一看见他就会心悸不已,她们的丈夫看见他之后则会不自觉地握紧马鞭。”莫斯利与光彩年华群体打得火热,日常交际对象都是些嗑药的交际花、男扮女装的贵族子弟与富有的女同。但是与此同时他也在刻苦学习,对待政治的态度也相当认真。他对法西斯主义者嗤之以鼻,他与妻子就像其他更加常规的社会主义者一样热衷于参加政治集会。1929年麦克唐纳组建了第二届少数派政府并且重新掌权,当时人们都认为莫斯利将会继他之后成为下一任工党领袖。许多最有才华且最没耐心的年轻工党成员都围绕在他身边,看上去他已经做好了成为伟人的准备——尽管鲍德温一直在小声嘀咕,认为这家伙不地道,工党早晚要看穿他的原型。

麦克唐纳始终将莫斯利排斥在内阁之外,让他专门负责失业问题。莫斯利的直属上级是一位前任铁路工人领袖吉米.托马斯【1】此人不仅贪杯腐败懒惰无为,而且十分缺乏想象力。与此同时各种新理念正在英国政坛轮番亮相。在凯恩斯的辅佐之下,劳合.乔治再一次杀回了政坛,手里挥舞着一份橙皮书,号称“我们定能征服失业”。他认为应当提高公共借款额度,从而资助住房建设与道路兴建项目。一部分年轻托利党人在报业巨头比弗布鲁克与罗斯米尔的资助下重新拾起了帝国优先的主张,在全国范围开展了树立关税壁垒的宣传。在他们看来,英格兰银行可以躲在关税壁垒内部推行赤字金融政策从而振兴经济。还有人十分兴奋地讨论着组建“青年党”的可能性,这个党派将会把丘吉尔、激进托利党、自由党以及工党整合在一起,其中自然也包括莫斯利,当时他正在不厌其烦地用他自己的扩张计划轰炸内阁。他希望进行大规模公共借款,延长儿童接受学校教育的时间,降低退休年龄,兴建公共设施,在全国范围内铺设十几条纵横交错的“快速道路”——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谓的高速公路。

再过几十年这些设想都会在主流托利党与工党政府手下通过并无甚争议的社会改革成为现实。但是在1930年,醉醺醺的托马斯对于这些举措并不感兴趣,信奉自由贸易与平衡预算的斯诺登更是公开流露出了敌意。丘吉尔总结的很到位:当斯诺登回到办公室之后,“财政部的想法与斯诺登的想法相互拥抱的架势就好像两条许久未见且沾亲带故的蜥蜴那样热情。”莫斯利随便提出什么主张都会被斯诺登顶回去,更有同情心的麦克唐纳也只是不置可否而已。莫斯利提出了更详细的主张,然后就遭到了同样粗鲁的回绝。日后统治伦敦期间最有创造力的工党成员之一赫伯特.莫里森嘲笑莫斯利就像劳合.乔治一样抱有“修路情结”。莫斯利最终辞职时,斯诺登更是将他称作叛徒以及“袖珍墨索里尼”。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克莱门特.艾德礼接任了莫斯利的职务,而政府也依旧无所作为。斯诺登最后拿出的解决方案是提升所得税(没过几天就坚持不下去了)以及削减失业福利。如此不给力的措施导致了内阁叛乱,政府也随即倒台。麦克唐纳与斯诺登都会选择跳船,成为托利党主导的全国政府的成员。莫斯利则会将斯诺登关于墨索里尼的讥讽化为历史现实。

莫斯利的第一场政坛冒险就是组建了新党。这个党派看上去更像是社会主义政党而不是法西斯政党。不过党派的组成确实十分有趣。新党吸引了不少左翼思想家,还试图拉拢工党议员里的后起之秀,例如年轻的安奈林.比万。不过比万拒绝了新党的邀请,因为他看不明白新党的经费来自哪里(日后的事态发展证明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并且预言这个党派早晚要走上法西斯道路。不过独立工党允许自己的党员加入新党,而且莫斯利也依然像自己还在担任工党大臣时那样滔滔不绝地谈论着失业问题。另一方面他又筹建了一支保安队来应付社会主义者的干扰。他还从很多特立独行的亲右翼人士手中得到了私人名义的支持,这些人包括威尔士亲王,汽车制造商威廉.莫里斯以及BBC总裁约翰.里斯。还有几位莫斯利的追随者偷偷跑到慕尼黑去观摩纳粹如何在褐宫里发号施令率领全党。莫斯利的妻子辛西娅是一名成功的工党候选人与手段不俗的议员。眼看着丈夫一步步滑向法西斯主义令她心焦如焚。但是自从在格拉斯哥进行了一场强硬的集会之后,莫斯利开始公开谈论法西斯手法的必要性。他的措辞越发狂放,一心想要将和平时期的常规思想“践踏在地”。很多人都将他视为一个令人着迷的异类。假如危机继续加深,那么他就算当不成国王也至少能成为一名造王者。就连丘吉尔也小心翼翼地与他维持着良好的关系。

【1】https://en.wikipedia.org/wiki/J._H._Thomas

通宝推:桥上,mezhan,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