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中国又一新突破 或影响世界粮食格局 -- 悠闲者

共:💬105 🌺1042 🌵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河北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19吨

远高于周边的天津8吨、山东12吨、北京14吨的水平,“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降低了对部分地区环保节水要求的紧迫性,同时举全国之力建设的“南水北调工程”投资也减少了一些地方对辖区内自筹水利建设投入的资金压力。

不过这只是一方面的原因。

其实早在美国国防部发布预测报告出台前的2003年,在“南水北调工程”开工之际,国内水利气象学界就有过一场激烈的“南涝北旱”还是“北涝南旱”的趋势之争。“南涝北旱”派坚持立即上马“南水北调工程”,而“北涝南旱”派则认为应将这个浩大工程的投资优先用于各地的蓄水调水设施建设。另外还有工程院院士王梦恕提出的“引松入京”方案,据称比中线工程一期距离短、供水多,但由于各种原因也未被采纳。

不过当时首都北京连年干旱,而华北地区工农业又处于超常规大发展的时期,缺水十分严重。因此由于“政治正确”(包括政治压力及“气候变暖”共识等)和行业、地方利益等多方面原因,“南涝北旱”的观点取得了上风,“北涝南旱”的观点则被压制了多年。期间以举国之力建设的“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相继上马,但在完工之际却恰好迎来了北方向降水丰沛期的转变。

就如前面回复中列举的数字,仅最近两年在京津冀鲁豫等华北地区比常年平均多降的水量,就十数倍于“南水北调”的引水量。如果在此期间,完善地区存蓄回补降水的基础措施并进行综合治理,可能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而且,这两年由于海水淡化技术突破和快速成熟,大规模推广之后水处理成本有望从目前的5~8元降到2元/立方米以下,这将形成对“南水北调”引水成本的极大优势。目前环渤海的天津、青岛等地都已有建设新型海水淡化厂的规划,天津在2020年前青岛到2025年都将各自达到年产2亿吨以上的淡化海水。如果这条技术路线走得通,可能很快就会被复制推广,这样一来将很大程度上减少对“南水北调”引水的需求。

这些变化使得“南水北调工程”的处境颇有些尴尬,如果最远端的京津地区减少南水用量,那么其它地区的用水成本必然会大幅度膨胀,一些地区如果不加大补贴可能根本无法承受高昂的用水成本。这也是之前一些专家试图以“南水北调”引水替代综合整治手段治理超采地下水漏斗区,提升用水量降低单位成本从而挽救工程失败的目的之一。然而也正如前所说,“南水北调工程”引水的隐含成本其实大大高于地方利用免费降水的综合治理成本,如果坚持下去可能会成为一个资本“无底洞”,这是很多学者坚决反对容易导致投资失控的“南水北调”后续工程上马的原因所在。

当然,这些形势变化并非所有都是当初可以预料到的,毕竟气候学还不是门非常成熟的科学,有些风险也许一失足成千古恨。为稳妥起见必须根据可能性进行充分地预防,由此带来的试错代价也不可避免(但近来一些原先支持“南涝北旱”观点的论文和文章正从官方网络陆续消失)。

而且“南水北调工程”也并非一无是处。至少它超过2500多亿的投入拉动了国内很大一块基建投资,同时如果与各地综合水利设施配合得当,将为远离海岸线的华北内陆地区多了一个有力的水资源跨区域调配和季节调控手段,尽管这个学费可能有些高昂。

通宝推:林风清逸,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