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卫青的名声 -- 林风清逸

共:💬560 🌺2019 🌵70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我说一说怎么“看历史描述,以及你的分析”吧

看历史描述,以及你的分析,整个行军作战过程是这样的:

1.地理背景:

李广当时的情况是行军路线上水草不丰,只能分兵。

2.实际行军:

李广部有的部队没有向导而走了错路,导致李广部全军落后。

3.会师时机:

卫青部打完仗以后,南下越过沙漠,遇到了李广部。

这就是整个过程。

第一,我说的是行军作战过程,而且明确说了三个阶段,没说战后总结。你不用跟我说战后总结。因为战后总结主要是政治斗争阶段,不是军事斗争阶段。

第二,李广自杀是意气之争,这个不是你分析的,是我分析的,勿要自作多情。那个时候李广选择自杀是因为卫青已经用军事胜利奠定了政治胜利的基础,很难在后续的政治斗争中翻盘了。这个阶段已经不是行军作战阶段了。

第三,前两点是告诉你怎么分段的。“看历史描述,以及你的分析”,针对的只是这三个阶段。

第四,现在具体分析一下为什么是这三个阶段。

广既从大将军青击匈奴,既出塞,青捕虏知单于所居,乃自以精兵走之,而令广并于右将军军,出东道。东道少回远,而大军行水草少,其势不屯行。广自请曰:“臣部为前将军,今大将军乃徙令臣出东道,且臣结发而与匈奴战,今乃一得当单于,臣愿居前,先死单于。”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以为李广老,数奇,毋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而是时公孙敖新失侯,为中将军从大将军,大将军亦欲使敖与俱当单于,故徙前将军广。广时知之,固自辞于大将军。大将军不听,令长史封书与广之莫府,曰:“急诣部,如书。”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意甚愠怒而就部,引兵与右将军食其合军出东道)。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大将军与单于接战,单于遁走,弗能得而还。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广已见大将军,还入军。大将军使长史持糒醪遗广,因问广、食其失道状,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广未对,大将军使长史急责广之幕府对簿。广曰:“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吾今自上簿。”

我给你细讲一下。

广既从大将军青击匈奴,既出塞,青捕虏知单于所居,乃自以精兵走之,而令广并于右将军军,出东道。

这是事件背景。

东道少回远,而大军行水草少,其势不屯行。

这是我说的第一个,地理背景。

以下数句是交涉过程,不属于行军过程,略。

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

这是我说的第二个实际行军。

对于这个“后大将军”具体“后”到什么程度,你自己引用的原文里是这样说的:

大将军与单于接战,单于遁走,弗能得而还。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

就是说,李广这个“后大将军”,后到了卫青打完回家。你知道这是多久吗?卫青和匈奴单于打了一天,又打了一夜,走了两百里,然后又到赵信城,然后在赵信城留一日,放火烧城,然后回来。仅仅是卫青离开赵信城的时候,李广就已经迟到了至少两天。要知道,卫青去的时候走了两百里,然后到的赵信城,我就算赵信城距离卫青决战的地点两百里好了,追击时一夜到天亮走了两百里,卫青返回时还要这样走吗?肯定要减速的。这里没写时间,我就当只有两天。然后卫青返回,我算一天,好不好?这样就是三天。李广至少晚了三天。

然后这里面有句话:

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

我说的第三,会师时机,就是依据的这一句。这也是原文。

李广是在卫青大军返程时才与卫青会师的。

此后好有几句,那是战后了,之前我解释过了。

这三点,地理背景,实际行军,会师时机,哪一点你不承认,你说出来,我帮你跟司马迁理论。

这是这三点,然后我还做了分析。这个分析是依据你的理论做的分析。你说龙眼和青色水不懂军事,你说:

“和任何一个在后勤和步兵分队稍微下功夫的军迷比,老兄是军盲 2017-12-17 10:42:12 迷途笨狼”

“如果对后勤常识和陆军分队战术缺少基本认识,说战略是可笑的 2017-12-16 10:18:52 迷途笨狼”

“讨论军事最好先学学基本的后勤常识和步兵分队战术 2017-12-14 09:54:15 迷途笨狼”

这样的话你说了很多次。从你这样的话里,我们可以推出一个基本的道理:

李广既然是名将,那么他显然懂得“基本的后勤常识和步兵分队战术”。

我们知道,李广才气,天下无双,笨狼也认为李广确实是名将,那么我们可以确认,李广一定懂得“基本的后勤常识和步兵分队战术”。这个观点即便我们不承认,笨狼一定是承认的。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

既然李广懂得“基本的后勤常识和步兵分队战术”,那么为什么他除了“屯行”以外,没有别的办法完成按时抵达战场的任务。

我读军史的时候,看到红军将领段德昌为了和敌人争夺至关重要的制高点,带着队伍一直跑到吐血。我读军史的时候,看到无数次举例说在争夺要点时宁可只带少量部队赶到,让主力在后边跟进,也不能慢吞吞等着全军都开到,以至于让敌人首先占据棱线。

此前我从未从军事角度看过李广的历史。但是当我看李广的历史时,我看的史记上对李广此战的记载也集中在政治斗争上,对军事行动的记载明显偏少。比如说:

“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大将军与单于接战,单于遁走,弗能得而还。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

你知道这个过程中,李广部到底是怎么集结的吗?李广自己是什么时候到的漠南的吗?李广所部主力又是什么时候到的漠南的吗?李广部全部集结在漠南又是什么时候吗?

没有,全都没有。史记在这一节,忽然从卫青的角度记载这段事。卫青只知道,李广从东道进军,卫青只知道,自己回到漠南才遇到李广部,这个时候李广部已经集结完毕了,李广部来这么晚,据说是因为分兵、有的部队没有向导迷路了。

很有意思对不对?这么重要的事情,史记突然不从李广的视角看问题了。

但是我们可以从你,迷途笨狼,的视角看问题。

迷途笨狼指出:

“和任何一个在后勤和步兵分队稍微下功夫的军迷比,老兄是军盲 2017-12-17 10:42:12 迷途笨狼”

“如果对后勤常识和陆军分队战术缺少基本认识,说战略是可笑的 2017-12-16 10:18:52 迷途笨狼”

“讨论军事最好先学学基本的后勤常识和步兵分队战术 2017-12-14 09:54:15 迷途笨狼”

我们知道,不做军盲,至少要在后勤和步兵分队战术上下点功夫。

我们还知道,李广才气,天下无双,所以李广不可能不懂得这些基本的、稍微下点功夫的军盲都该知道的后勤和步兵分队战术。

然后我们发现,史记在李广如何行军、指挥、集结这几个关键点上,选取的是不在李广行军现场的卫青的视角。

所以我们不知道李广是如何指挥的,我们只知道:

李广迟到了。

而且我们可以知道,李广严重迟到了。

而且我们还知道,李广最后出现时,带着他完整的大军,完整的待在巴黎。

格鲁希究竟有着多少无奈我们是不知道的,我们只知道布吕歇尔摆脱了他的追击来到了滑铁卢。格鲁希究竟有着多少困难我们是不知道的,我们只知道布吕歇尔打完了滑铁卢格鲁希还在那等待新的命令。格鲁希是不是很平庸我们不知道,我们只知道法军都完了格鲁希却带着他的部队完整得回到了巴黎。

格鲁希到底懂不懂后勤和步兵分队战术不是我们关注的要点了,在不质疑其忠心的前提下,格鲁希的性格和才能低下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李广又有什么分别呢?

从你的“和任何一个在后勤和步兵分队稍微下功夫的军迷比,老兄是军盲 2017-12-17 10:42:12 迷途笨狼”、“如果对后勤常识和陆军分队战术缺少基本认识,说战略是可笑的 2017-12-16 10:18:52 迷途笨狼”、“讨论军事最好先学学基本的后勤常识和步兵分队战术 2017-12-14 09:54:15 迷途笨狼”出发,加上史记的记载,我们得出了李广行军作战的地理背景、实际行军过程、会师时机三个要点,也不得不得出李广要么就能力低下要么就有意拖延要么就在决战时刻只顾着意气之争的结论。

李广才气,天下无双,那就不是能力低下。

李广应该是个忠臣,不存在投降匈奴的可能。

那还能怎么选呢?

通宝推:水立方,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