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史书中的于谦,冯导的芳华 -- 西海潜水员

共:💬14 🌺9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把流动的情节静止的对待,自然就是你们的这种感受:

为了微不足道的小事对朝夕相处的战友肆意羞辱,把热心帮助他人的人当成傻B。落井下石,忘恩负义,冷漠无情的精致利己主义者过得有滋有味,保留善良与真诚的人都成了傻B?苦B,不是断了胳膊就是发了疯。这跟我自己的经历是如此不同

老实人成傻子,雷锋精神慢慢被消解,东北二王杀人事件……让底层逐利的我们慢慢地感受到时代确实变了,而不仅仅是广播、报纸的变化。这些都是事实。而《芳华》的开始正是所谓“十年”的最后一年,结束就是在今天了。

退一万步说,文革不好,所以有了弱者女主的被欺负,那么,由于“拨乱反正”的“东风”,应该成为弱者女主的人生转折点,成为她的幸运时代。但是,电影情节恰恰否定了这个逻辑。女主不仅没有越来越成为“硬者”,不幸反而越来越深。

男主,标志文革年代的电影开头,男主是意气风发的——不论你作为今天的观众如何带着有色眼镜来看他。他的社会地位、政治地位、经济地位不比同环境中的任何一位差——这就是电影中的事实。

老田关于《芳华》的表述,相关部分是合理的,但是,仅仅局限于“坏人屈从于挣钱”的说法,局限性就表现出来了。从一个角度来说,我们当然可以说,这些“反对文革的坏人”只有一个挣钱的目的,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时代的变化,黑毛反毛的声音逐渐被崇毛信毛的精神掩盖,更加广阔的视野就是,国际共运的最低潮过后,迎来了国际共运的复苏和振作奋起。这种国际共运的形势来源于社会的合力,而不是某个人的力量能够做到的。

中国的形势,在八九十年代直到狐瘟时代,尤其瘟对文革的咄咄逼人的恶意诅咒,就算有这样的电影人,政治、舆论形势允许他揭露批判邓改后的社会现实吗?那是不可想象的。

你们今天不分左中右,异口同声地咒骂《芳华》,咒骂《芳华》把弱势的人演的一直弱势,以为是抹黑社会。问题不在于冯小刚和《芳华》,而在于你们自己。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