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投票功过是非任凭说 -- xiaobailong

共:💬349 🌺1362 🌵46 新:
  • 投票信息

    多选,参与共: 517 / 0

    毛泽东:100%(完人,只有功没有过)
    193/0
    毛泽东:70%(七分功三分过)
    81/0
    毛泽东:30%(三分功七分过)
    10/0
    毛泽东:0%(只有过没有功)
    3/0
    邓小平:100%(完人,只有功没有过)
    4/0
    邓小平:70%(七分功三分过)
    78/0
    邓小平:30%(三分功七分过)
    134/0
    邓小平:0%(只有过没有功)
    14/0
    已结束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我是从两个层面上看这个问题的

第一,旧的斯大林式的、以及后来苏联部分开放私营经济成分的经济体制,在保护群体中的个人方面是具有明显优势的。这个优势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极大的照顾了弱势群体。此外还可以优化管理结构,减少管理时面对的对象数量。还可以建立更加温和的基层社交环境,集思广益,促进发展。还可以在宏观范畴增强凝聚力和组织性。

第二,旧的斯大林式的、以及后来苏联部分开放私营经济成分的经济体制,存在基层个体竞争环境过于温和,以及经过了底层筛选机制造成了“基层单位”的数量级锐减,造成竞争力逐渐下降的问题。

这两个层面的情况,并不是说社会主义一定会造成这样的问题,而是说在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明显不足的环境下,还比较简陋的社会主义体制会产生这样的问题。

我个人觉得,如何发扬这些既有的优势和解决这些已知的问题,是社会主义发展中的必要任务。

不过目前来说没人这样说。好像很多讨论焦点都是大谈特谈各种所有制。这些讨论并不是说不对,主要问题在于失之于大。毕竟,很多事情都不是说给了个大框架就完事儿的,发挥出好的作用都是需要在细节和方向上不断进行优化才行的。

毛泽东的办法是在整体素质过差的环境下,我先给你们提供一些基础素质。所以他说自己是老师。古人说,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毛泽东的办法,可以说是不抛弃、不放弃,背负着全天下往前走。

邓小平的选择在解决竞争力的问题上有一定效果。他的办法是我不保护你们了,你们活下来就是好的。这可以说是一种“自由主义”的政策。表面上他说的是“黑猫白猫都是好猫”,实际上就是将人民全都保护起来这个任务过于沉重,他不干了。

常有人讽刺铁腕的斯大林是“慈父”,其实他那种将所有人都包揽起来的工作理念,还真的是慈父。反而是戈尔巴乔夫那种“新思维”、“自由”的工作理念,乍看上去给予了你们一切,实际上谁也不管了,那才是真正的狼爸。

对于毛泽东来说,他尽量给予了贫穷落后的中国以发展的基础。我们现在这些年历次改革,基本上都是在吃他留下的老本。比如说包产到户。如果不是他之前先土改再集体化,你包产到户哪来的地?再比如说后来双轨制以及疯狂建立乡镇企业,如果不是他搞起来那么多公有制经济因素,在民国基础上你建个狗屁的市场经济。再比如说后来的国企大甩卖和下岗浪潮,如果不是他搞起来那么多的经济基础,丰富的国企,布局全国的铁路网电网,后来搞什么市场经济,什么熟练工人,什么世界工厂,以及后来那什么“用工荒”,想都不要想,民国什么都没给你留下。甚至到了现在很多改革本质上都是在他留下的基础上动刀子。可以说,毛泽东给了新中国的是生命。科幻界有个段子,说:

1、任何在我出生时已经有的科技都是稀松平常的世界本来秩序的一部分。

2、任何在我15-35岁之间诞生的科技,都是改变世界的革命性产物。

3、任何在我35岁之后诞生的科技,都是违反自然规律要遭天谴的。

“科技三定律”后来被发现适用于很多场合。而对于我国来说,毛泽东给予中国的,就是三定律里面的第一条。他给予的是我们所生活和继承的前提条件。

很多人谈论毛泽东的时候集中于他的战争、土改、公社、文革、上山下乡,之所以谈这些,而从来不谈自己身边的社会发展资源,实际上是因为他们早已习惯了这些社会资源,而不觉得这些是毛泽东为代表的时代所创造的。这就好像很多人谈清朝奠定版图一样,清朝确实发挥了影响力,但是新中国之所以是新中国,那是毛泽东那一批人打下来的。很多人似乎觉得自己可以很轻松地继承清朝遗产,整天胡咧咧新中国失去了多少土地,瞅见这种人我很想问他们一句:清朝欠下的债务你还了吗?

从这个角度说,邓小平不肯彻底否定毛泽东,是一个明智的举动。当然,我觉得在当时形势下他也做不到。

不彻底否定,就为自己留下了更大的操作空间。

邓小平对现代社会的改造,其优点我在较早前也分析过。那时候喷他的风气很盛,感觉是要彻底否定他。虽然我没少黑他,但是我觉得彻底否定他是不对的,所以提出了反面的意见。说起来,这种跳出来直接和主流意见对喷的事情我做了不是一次了。有的人说我是水军,但是无法解释为什么我要和主流意见对抗而不是笼络读者,显得很无力;于是回家找妈妈哭诉一番之后,脑筋开窍了,另辟蹊径说我是在筛粉,于是完美解释了为什么水军不肯培植党羽的问题。完美是干直销的,我真的不知道他们也搞网络舆论引导。这种人我见识得不多,见识到这种人,将来知道都是些什么对手,算是提前做好知识储备,总是好的。

邓小平的好处是彻底突破了斯大林式的社会体制。而在他之前几乎所有人都无法突破这个体制。很多突破的直接都走到反革命的方面去了。邓小平是不是要走过去,这是论心的事情,我手里资料少,这是搞不定的。但是论迹来说,他没走过去。他做了很多改革,手底下也冒出了一些“一刀切”的干部,在经济上和民族问题上都搞出了很大的麻烦。但是最后没走过去。这也许与形势有关,也许是毛泽东生前已经预料到的结局。但是无论如何,预料到不等于就要摊牌,毛泽东虽然猜到了帝国主义必然会遏制中国,但是不等于说我们就真的需要彻底封锁起来。邓小平虽然在这些事情上的表现有一些不清楚(我手里资料少,确实不清楚),但是总归在关键节点上体现出了“钢铁公司”的魄力。所以他还是有抉择的。

市场化之后,社会竞争力确实提高了。这是不争的事实。

一个混杂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社会呈现在全世界面前,让全世界都处于一种迷茫的状态。

超前半步是天才,超前一步是疯子。

对于很多人来说,形势就是这样简单。

对于社会发展来说,超前一步是无法承受的变化。因为很多人都是在旧时代培养出来的,你一下给他们一个新世界,他们理解不了。

一个很简单的例子。秦朝郡县制本身是进步,但是很快就崩了。无数人跟着六国贵族起兵造反。话说恢复战国对你们有什么好处呢?他们却跟着去了。后来汉朝退一步,划了半壁江山作为王朝直辖,在各地直辖部分要害地区,然后分封诸侯。这就是又退了半步。结果最终在汉武帝时期实现了大一统。

人要一代一代更新。

所以毛泽东时代根本不可能实现社会主义。

邓小平的改革起到了回归现实的作用。但是如果一直按照他的方向走也是不成的。因为他的方向是部分后退。如果一直走下去,就变成一直后退了,那就要完蛋。后来,则大家的共同帮助下,以邓小平为代表的,选择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培养出来的“他人就是地狱”的道理,在毛泽东确立的信心之下,选择了与帝国主义斗争的道路。韬光养晦,表面上是在让步,其实是在准备反攻。

投降和准备反攻毕竟是不同的。

所以不论邓小平最初是怎么想的,最终他自己也选择了准备反攻,这就可以让他不被彻底否定。

他到底还是有个钢铁公司的。

历史的归于历史,现实的还在现实。讨论毛与邓,其实只是明确对待历史的态度。但是更关键的是如何面对现实。

现实真正的问题是,接下来,怎么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