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谈谈[主义] -- 给我打钱87405

共:💬21 🌺1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从一个常见问题看透西方思想体系的[小]

小王与小明吵了一架,按西方近现代思想体系,要找出谁是主要负责人,那么就必须设定[我是谁],比如一种方案是,这次吵架是小王起的头,所以小王应该负主要责任。然而小王反驳:如果不是小明脾气暴躁,怎么可能吵得起来呢?这样下去,俩个人会无休无止的争吵下去,一场争吵接着另一场争吵。

按中国哲学思想体系,这个问题根本就不能这么来看待。传统中国人的处理方式是:大家先冷静一下……以后还是好朋友。这不是简单的[和稀泥],而是由思想体系决定的。因为在中国哲学思想体系中,并没有提出[我是谁]这个问题,换而言之,既然糖已经加到水里面去了,那么就无法指出糖水中哪一部分是糖,哪一部分是水。根本的目的是[和为贵],而不是搞清楚[我是谁]。这是典型的中国哲学思想体系,以目标为指向,抓住目标解决问题。

西方思想体系的根本性问题在于,他们并没有认识到,人们惯用的[因果论]并不能很好的解决[连续]问题,换而言之,解决不了[大问题]。而[因果论]之所以可以运转,前提是要设定谁是因,谁是果,也就是要预设定[我是谁]。

然而实际情况是,尽管有可能描述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却无法将部分从整体中抽离出来,也无法描述或者很难预测部分与部分之间是如何互动的。当然,在分析人与机器这一整体时,因为人是天然的观察者,自然就很容易设定人为因,机器为果。在分析人与物这一整体时,自然也是情况类似的。实际上,我们能观察到,之所以能将人设定为因,物设定为果,是由[尺度]决定的,只需将这[尺度]稍加放大,我们就无法说清楚,到底是人为因,还是物为因了。说到这里,想起来《有话好好说》里的桥段:张秋生让赵小帅赔他的电脑,赵小帅却狡辩说那是电线杆砸的。之所以在一段时间内,能比较好的处理人与机器这组关系,是因为那会机器数量不够多,属于[小]问题。

为什么这么多年以来,人文社会科学没有发展呢?我以为,大抵就是被西方思想体系这种[小]压得抬不起头来。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关讨论,很容易演变成闹剧,争吵不休,无休无止。

但是请注意,我这里也调用了[因果论],也提前设定了谁是因,谁是果,[我是谁],然而我貌似找不到恰当的语言来表述,真是替我的表达能力感到捉急啊!希望不要停留在字面上来理解我的意思。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