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BT历史----秦汉的两性婚姻观小议 -- 机会主义者

共:💬32 🌺1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你说对了,魏晋时期恰好是一个婚姻观念巨变的时期

前面我说的都是针对秦汉时期尤其是前期,而后期皇室的婚姻观念已经悄悄发生了变化,比如东汉时期虽然滕娣婚等落后形式依然存在,但门第之间的考量已经成为重中之重,发展到魏晋时期,门第婚逐渐成为主流,和过去的贵族之间的通婚相比,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完全不同了。两汉贵族尤其是皇族,在考察联姻对象时首先考虑的是世家近亲,然后才是社会地位,你可以看看东汉的几个外戚大姓,比如窦氏和王氏,几代皇帝都从这几个家族中选择后宫嫔妃。

魏晋时期的门第婚更多的是从婚姻之礼的角度去引申,贵族之间的联姻开始严格嫁娶之礼,妻、妾之别也开始有所区分,婚姻关系开始逐渐脱离秦汉以来的原始婚俗,体现了社会观念的进步。曹操的《求贤令》也体现了时代的特征,就拿魏晋皇族的婚姻关系来说,整个魏晋时期滕娣婚只有一起(魏文帝之刘妃),转房婚已经绝迹(魏文帝的甄妃是抢来的,所以不算转房婚);曹操的卞后还出身倡家,到晋室哪一个嫔妃不是出身豪门?

社会观念的变化体现社会关系的变化,婚姻形式的变迁反映社会的进步,当然,这种变化在当时还仅仅是从皇室开始的,对大众群体有多少影响还有待考证,何况随着少数民族对中原的渗透,胡汉之间的观念冲突导致婚姻形式和观念还会出现反复,但大的趋势已经是不可逆转的了。

我说的都能找到具体的史料佐证,至于我为什么忽视吕泽的功绩,是由于吕泽的功绩只能在功臣表中找到,在其他的史料中均没有相关的佐证,目前关于吕泽的记载实在太少,在没有确凿的证据之前,我不会把这当成前提去推理佐证其他的推论。

史迁所著〈史记〉,是走遍大江南北,穷究大量前人典籍的结果,受官方的影响很小,对于某些存疑的史料,史迁都尽量将更客观的编篆入书,对于实在不能辨别的也会尽量都保留在书中,可以说史记相对后世的官修史来说,可信度还是相当高的。尤其是西汉初期的史料,我认为经过大规模篡改的可能性很小。

我自认我写的东西还算客观,我不会凭空编造什么东西,至于史料的筛选也是斟酌的结果,存疑的史料我是绝不会用的。这点是我的一贯原则,不想改也改不了,如果你认为这就是只保留有利史料对其他史料视而不见,我保留对此的看法。

最后说一点对于翻案的看法。近几年翻案巍然成风,对于某些历史人物恨不得重新评价而后快,对于此类现象的动机我不想臆测,我只是奇怪,二千年来研究历史的前人如浩瀚群星,天才大家也层出不穷,为什么对于某些历史人物的看法却一直没有疑问,直到今天才被某些人恍然大悟的发现和批判呢?难道前人都是傻子和瞎子?……

历史的评价,需要时间的检验,是非公论,还是交由时间去决定好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