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乌克兰、科索沃及台湾 - 主权的相对性,军事力量的绝对性 -- 笑看风雨

共:💬373 🌺1490 🌵6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世界上存在点线面吗?不存在的话,这个假设就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你是真看不懂还是假看不懂?因为不符合现实这七个大字你无视到现在,揪着一个毫无意义的细枝末节不放。

这里说的是交易成本不存在吗?这里说的是交易成本存在,问题是你说的是哪一种,你要削的是哪一种。交易成本存在是最最基本的前提,否则没有任何讨论的必要。你以为别人都和你一样,连讨论的基本前提都可以忽略?

你一边说你用的科斯定义,而且直到这个讨论之前还是如此,现在又说扩展定义,说扩展的交易成本是默认所指。这难道不是明摆着偷换概念?试图强词夺理?要知道,讨论是不可能这样宽泛的,人家用的时候都有具体所指。

我之前说过,交易费用一般分为三种类型。最常用的并不是广义上的制度成本。从微观经济学看,主要是市场型和管理型成本,典型就是业务外包和兼并的理论基础。从宏观经济学看,主要是产权理论和国家合约(契约理论),典型就是产权界定和交易、国际协议。完全不同于广义上的制度成本。

之前也说过,政治型交易成本是不考虑经济体系、维持国家基本存在之外的政治目标的。两者不能等同。只有在某香港经济学家(张五常)和国内的改开派那里才是广义的制度成本。这群人是为了给改开和私有化改革保驾护航。还有一些人不广义但也偏改开派(周其仁、产权理论)。实际上交易成本反过来可以支持当初的合作化(温铁军),同时可以解释再集体化(经济目标)和重回基层(政治目标),还有美国的高总量和金融霸权(转嫁成本)。

我们从头到尾说的就是你的定义有问题,除了基本预设之外,更重要的是qq兄说的,只要改变交易费用的定义,就可以改变左右正确性的判定。这不只是因为你经常改变定义,更是因为,交易成本这个概念本身就无法体现出左右。准确地说,这依然是一个抽象的、漂浮的、有限的、经济状态的衡量标准,不适合作为衡量经济效率、政府干预的核心指标。因为有些成本无法估量,也难以统计,需要按需定制(按目标定义)。

比如不能轻易削交易成本总量。而总量越高,意味着越专业化和规模化,占比越高,则意味着有更多的社会资源不用于生产任何东西。比如测量单笔交易成本,一般是测量交换成本或者权利所需的成本。是不包含维持国家本身的成本的。只能体现出经济体制,比如税费、附加费、摩擦成本之类的成本。

更关键的是,就算是你指广义的制度成本好了,就会变成我最开始说过的,你必须引入政治目标和效用评价,否则不可能有结果。也会闹出后面所说的笑话,比如私人承包基层政权卖国降低交易成本。而且就像我和qq兄所说的,你基本上已经钦定了制度判断之后和没说一样。因为这是所有政府的基本目标。交易成本的差异,只能体现出政治需求的差异。

也就是可以降低交易费用的干预就是有限度的干预,如果不加详细,等同废话。

至于新古典经济学的定义,比如年代、考不考虑交易费用,之前也都说过了、贴过了,结果到现在还在自己下定义,还是算了吧。不考虑和他们不知道,他们不提及是两回事。别说70年代,人家三四十年代就说过这类成本了,只是在模型中不考虑而已。

说真的,你说的越多,越暴露出你缺乏基本常识。你现在所说的这些,都是我们从一开始就考虑的。你真的应该找本新制度经济学来看看,或者仔细看看之前的网站引用。你想要的,基本都有。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