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你黄金一样的容颜是我们三生的约定(1) -- 小人书

共:💬19 🌺2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你黄金一样的容颜是我们三生的约定(1)

“每个活人的身后都站着三十个鬼。因为从有人类以来,死去的人正好是现在活着的人的三十倍。”

我不知道《小灵通漫游未来》算不算科幻小说。有科学,有幻想,又是小说,可能算吧。那这个就是我看过的第一本科幻小说了。同时看的还有《布克的奇遇》。那个科幻味道更浓一点儿,换头术、孵恐龙什么的。科幻味道更浓的,是一本箫建亨的集子,《密林虎踪》。但是最惊心动魄的还是本美国小说,《魔鬼三角与UFO》。那时候百慕大、尼斯湖,还有麦克哈里斯,就是外国先进科学技术的代表了。

看的第一本儒勒凡尔纳是《气球上的五星期》。因为家里有人在中国青年出版社工作,内销七折,我就有机会一本接一本地看了大部分的凡尔纳。凡尔纳的神仙事迹就不说了,反正这家伙从来没出过法国,就在自己的书里上蹿下跳。他的书呢,也适应着我不同时期的需要。开始时候就爱看《海底两万里》、《机器岛》之类的,因为那个神啊,又是潜艇又是机器的。后来有一阵儿特爱看《八十天环游地球》,因为路路通太逗了(可是成龙的片子我到今天还没看呢)。后来上了中学,喜欢天文,就爱看《从地球到月球》、《太阳系历险记》什么的。有阵子迷上了热带丛林,巨爱看《大木筏》。后来又喜欢上了“荒岛文学”,重新读了三遍《神秘岛》。就不开凡尔纳的书单子了。这么说吧,家里放一套凡尔纳,基本就顶上半套大英百科了。

现在想起来,看的遍数最多的一本是《流星追逐记》。故事一般,天上一金流星,俩科学家斗智斗勇都想据为己有。关键是里边儿有一科学狂人,特吸引我。家里乱得一锅粥,哪儿哪儿都是烂纸,窗户上长年支一望远镜,这哥们儿就天天叼着个烟斗坐纸堆里玩儿拼字游戏。偶像啊!所以那一阵子我也有纸就随地扔,也弄一葫芦望远镜支上。没敢叼烟斗,就天天叼着根儿鹅毛(从哪儿捡的来着?)。后来我妈怒了,问我书里那狂人有妈没有。我查了一下,发现那家伙是个孤儿。就此我才不言语了,改邪归了正。

凡尔纳是所谓“硬科幻”的先驱人物。硬科幻,就是从机械什么的上头作文章,样样东西都得从科学原理上讲出个道道儿来。比如《从地球到月球》里大炮俱乐部的伟大创举,把人装炮弹里发射到月亮上去,就为后来的阿波罗计划奠定了基础。(这么说太夸张了哈?真不夸张。看过一文章,对比大炮俱乐部的各种理论和阿波罗的具体实现,什么液体减压、发射时间之类的。这么说吧,就连选择的发射地点都相差不远。凡尔纳选在了佛罗里达,美国宇航局选在了德克萨斯。)

那威尔斯就可以说是“软科幻”的鼻祖了。记得我刚看威尔斯的时候是个秋天,老下雨。那几天一放学到家,脱下湿淋淋的雨衣我就趴在书桌上对着台灯看。喝,隐身人,缝合人,怪物,时间机器,怎么吓人怎么来。据说软科幻就是从心理上进行描写,还带着点儿社会意义。威尔斯那个跟后来“新浪潮”的东西比起来,其实也不特别软。据说“原子弹”这词儿就是威尔斯在科幻小说里发明的,比费米的核裂变早了好几十年。

后来嘛,就是阿西莫夫了。(嘿,发现我看科幻的顺序和科幻的发展时间是大体一致的。)头一本看他的是什么忘了,好像是《空中的小石子》吧。这是本以“银河帝国”为背景的小说。阿西莫夫的东西只要一上天,就一定是以银河帝国为背景的。他太喜欢自己写的那个《基地三部曲》了(后来还有《基地前传》什么的,“星球大战”就是跟他这个路子学的)。没法儿不喜欢,以天狼星区为首府的银河帝国,有百亿的行星和数不尽的人民,科学家的第一基地背后还有心理学家的第二基地,多酷啊。上了大学我还在看《繁星似尘》,到了美国又把英文《基地》重读了一遍。实在迷人,恨不得申请一个天狼星绿卡去。

阿西莫夫“自恋”的另一个东西就是“机器人三定律”。在《我,机器人》里,阿西莫夫制定了三定律:

第一定律:机器人不能伤害人

第二定律:机器人不能看到人受伤害置之不理,但不能违反第一定律

第三定理:机器人应该保护自己,但不能违反第一、第二定律

但是从《我,机器人》开始,阿西莫夫就在作这三定律矛盾的文章。比如《跳舞的机器人》,就是一群机器人围着一个受伤的人跳舞。为什么呢?因为那个人正处在一个对机器人极其危险的区域里。根据第二定律,机器人应该过去救人,但随着危险度的增加,第三定律就不停地强化,最后第二、第三定律就达到了一个平衡点,导致机器人只好围着一个圈子“跳舞”--------疯了。我觉得,这本集子里,最感人的是《罗比》,一个小女孩儿和一个傻大黑粗的机器人的故事;最精彩的是《撒谎的机器人》,一个浪漫尴尬的爱情故事。自己看去吧。

后来阿西莫夫把银河帝国和机器人结合在一起了,就是被称为“钢窟系列”的一套地球警察巴利和天狼星区机器人丹尼尔联合破案的故事,包括《钢窟》《赤裸的太阳》《黎明世界的机器人》等等。记得出国前一天的午后,我还躺在阳光明媚的家里津津有味地复习着《赤裸的太阳》。晚上,犹豫半天,还是想方设法地把《钢窟》塞进了濒临超重的行李箱。

这套书我特别喜欢,因为有基地,有机器人,还有友谊。机器人丹尼尔总是管巴利叫“巴利朋友”,所以我也学了这一手,见人就叫“某某朋友”。

唉,我多想当个机器人啊!

(未完待续)

元宝推荐:爱菊轩,履虎尾,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