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你黄金一样的容颜是我们三生的约定(1) -- 小人书

共:💬19 🌺2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你黄金一样的容颜是我们三生的约定(1)

    “每个活人的身后都站着三十个鬼。因为从有人类以来,死去的人正好是现在活着的人的三十倍。”

    我不知道《小灵通漫游未来》算不算科幻小说。有科学,有幻想,又是小说,可能算吧。那这个就是我看过的第一本科幻小说了。同时看的还有《布克的奇遇》。那个科幻味道更浓一点儿,换头术、孵恐龙什么的。科幻味道更浓的,是一本箫建亨的集子,《密林虎踪》。但是最惊心动魄的还是本美国小说,《魔鬼三角与UFO》。那时候百慕大、尼斯湖,还有麦克哈里斯,就是外国先进科学技术的代表了。

    看的第一本儒勒凡尔纳是《气球上的五星期》。因为家里有人在中国青年出版社工作,内销七折,我就有机会一本接一本地看了大部分的凡尔纳。凡尔纳的神仙事迹就不说了,反正这家伙从来没出过法国,就在自己的书里上蹿下跳。他的书呢,也适应着我不同时期的需要。开始时候就爱看《海底两万里》、《机器岛》之类的,因为那个神啊,又是潜艇又是机器的。后来有一阵儿特爱看《八十天环游地球》,因为路路通太逗了(可是成龙的片子我到今天还没看呢)。后来上了中学,喜欢天文,就爱看《从地球到月球》、《太阳系历险记》什么的。有阵子迷上了热带丛林,巨爱看《大木筏》。后来又喜欢上了“荒岛文学”,重新读了三遍《神秘岛》。就不开凡尔纳的书单子了。这么说吧,家里放一套凡尔纳,基本就顶上半套大英百科了。

    现在想起来,看的遍数最多的一本是《流星追逐记》。故事一般,天上一金流星,俩科学家斗智斗勇都想据为己有。关键是里边儿有一科学狂人,特吸引我。家里乱得一锅粥,哪儿哪儿都是烂纸,窗户上长年支一望远镜,这哥们儿就天天叼着个烟斗坐纸堆里玩儿拼字游戏。偶像啊!所以那一阵子我也有纸就随地扔,也弄一葫芦望远镜支上。没敢叼烟斗,就天天叼着根儿鹅毛(从哪儿捡的来着?)。后来我妈怒了,问我书里那狂人有妈没有。我查了一下,发现那家伙是个孤儿。就此我才不言语了,改邪归了正。

    凡尔纳是所谓“硬科幻”的先驱人物。硬科幻,就是从机械什么的上头作文章,样样东西都得从科学原理上讲出个道道儿来。比如《从地球到月球》里大炮俱乐部的伟大创举,把人装炮弹里发射到月亮上去,就为后来的阿波罗计划奠定了基础。(这么说太夸张了哈?真不夸张。看过一文章,对比大炮俱乐部的各种理论和阿波罗的具体实现,什么液体减压、发射时间之类的。这么说吧,就连选择的发射地点都相差不远。凡尔纳选在了佛罗里达,美国宇航局选在了德克萨斯。)

    那威尔斯就可以说是“软科幻”的鼻祖了。记得我刚看威尔斯的时候是个秋天,老下雨。那几天一放学到家,脱下湿淋淋的雨衣我就趴在书桌上对着台灯看。喝,隐身人,缝合人,怪物,时间机器,怎么吓人怎么来。据说软科幻就是从心理上进行描写,还带着点儿社会意义。威尔斯那个跟后来“新浪潮”的东西比起来,其实也不特别软。据说“原子弹”这词儿就是威尔斯在科幻小说里发明的,比费米的核裂变早了好几十年。

    后来嘛,就是阿西莫夫了。(嘿,发现我看科幻的顺序和科幻的发展时间是大体一致的。)头一本看他的是什么忘了,好像是《空中的小石子》吧。这是本以“银河帝国”为背景的小说。阿西莫夫的东西只要一上天,就一定是以银河帝国为背景的。他太喜欢自己写的那个《基地三部曲》了(后来还有《基地前传》什么的,“星球大战”就是跟他这个路子学的)。没法儿不喜欢,以天狼星区为首府的银河帝国,有百亿的行星和数不尽的人民,科学家的第一基地背后还有心理学家的第二基地,多酷啊。上了大学我还在看《繁星似尘》,到了美国又把英文《基地》重读了一遍。实在迷人,恨不得申请一个天狼星绿卡去。

    阿西莫夫“自恋”的另一个东西就是“机器人三定律”。在《我,机器人》里,阿西莫夫制定了三定律:

    第一定律:机器人不能伤害人

    第二定律:机器人不能看到人受伤害置之不理,但不能违反第一定律

    第三定理:机器人应该保护自己,但不能违反第一、第二定律

    但是从《我,机器人》开始,阿西莫夫就在作这三定律矛盾的文章。比如《跳舞的机器人》,就是一群机器人围着一个受伤的人跳舞。为什么呢?因为那个人正处在一个对机器人极其危险的区域里。根据第二定律,机器人应该过去救人,但随着危险度的增加,第三定律就不停地强化,最后第二、第三定律就达到了一个平衡点,导致机器人只好围着一个圈子“跳舞”--------疯了。我觉得,这本集子里,最感人的是《罗比》,一个小女孩儿和一个傻大黑粗的机器人的故事;最精彩的是《撒谎的机器人》,一个浪漫尴尬的爱情故事。自己看去吧。

    后来阿西莫夫把银河帝国和机器人结合在一起了,就是被称为“钢窟系列”的一套地球警察巴利和天狼星区机器人丹尼尔联合破案的故事,包括《钢窟》《赤裸的太阳》《黎明世界的机器人》等等。记得出国前一天的午后,我还躺在阳光明媚的家里津津有味地复习着《赤裸的太阳》。晚上,犹豫半天,还是想方设法地把《钢窟》塞进了濒临超重的行李箱。

    这套书我特别喜欢,因为有基地,有机器人,还有友谊。机器人丹尼尔总是管巴利叫“巴利朋友”,所以我也学了这一手,见人就叫“某某朋友”。

    唉,我多想当个机器人啊!

    (未完待续)

    元宝推荐:爱菊轩,履虎尾,
    • 家园 呵呵,我也很喜欢看儒勒凡尔纳的科幻小说

      我最喜欢的就是《神秘岛》,其次是《海底两万里》,《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等等,基本上他写的我全看过了,真是很佩服他的想象力,不象现在的所谓科幻小说,简直没法看,呵呵。

    • 家园 很有意思
    • 家园 刚看到大作,我来晚了.同好花
    • 家园 比较喜欢看儒勒.凡尔纳的科幻作品

      《神秘岛》简直就是近代科学的普及教科书啊

      • 家园 花一下,握个手

        音乐里有个炫技派,在科幻里我看儒勒.凡尔纳就是。在《神秘岛》岛里,俺第一次明白了铁和钢的差别,还有就是电报的原理。

      • 家园 同感同感!

        本人向来对外文小说不感冒,但是凡尔纳的一本都没拉!不只是《神秘岛》,三部关联的小说里面另外两部也是非常有趣:《海底两万里》和《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我尤其喜欢后者。此外,还有《地心游记》、《八十天环游地球》、《气球上的两星期》,等等。

        我现在还记得在《神秘岛》里面,他们怎么用手表做成一个凸面镜,然后生成了第一把火。

    • 家园 我爱科幻

      从小就是科幻迷,记得第一篇就是“小灵通漫游未来”,然后是“大西洋底来的人”。然后记得在初中的那段时间,好像中国科幻陷入低谷一段时间。然后,在我念高中的时候,大约是1992的时候开始复苏。印象最深的是《科幻世界》的出版。至今还保存着《科幻世界》的第一,第二期。然后,随着网络的发展,对科幻的热爱一发而不可收。这个是《科幻世界》的连接,可以查询以前的杂志内容。http://online.sfw-cd.com/

    • 家园 特别爱看小人书的文字
    • 家园 顶,因为有了梦想,才有希望
    • 家园 【原创】你黄金一样的容颜是我们三生的约定(2)

      看阿瑟克拉克的东西比较晚,虽然他和阿西莫夫同为“黄金时代”的大科幻人物。中学时候看过一套两本的《外国现代科幻小说选》,头一篇就是《2001:空间历险记》。开篇是猿人世界,中间是太空船和计算机,结尾是星孩儿的诞生,一切都通过一个黑色立方体联系在一起,宏大得一塌糊涂。这个书的主角是一台名为“海尔”的超级计算机。啊,海尔?对,HAL,海尔,超级计算机。怎么你还没反应过来?注意这三个字母,HAL,每个字母都顺序地排在IBM之前。这是克拉克搞的一个小噱头。这个书的普及还是好莱坞的功劳,60年代那个电影被誉为划时代的。记得看这个书的时候,我们正在义务劳动,平整土地。那几天我趴在地上一点一点地抠吃,干得特别卖力。班主任怀疑我有什么阴谋,过来问:“这次你为什么表现这么好呀?”我说:“您离我远点儿,别踩坏了泰坦的1103号环形山。”

      说心里话,我更喜欢看克拉克的东西。后来看了《与拉玛相会》。这个书才神奇。一大堆人跑进一个巨大的外星飞船里遛达了一圈,连个鬼影子也没见着,最后眼睁睁地看着飞船飞出了太阳系。神奇就在于气氛的营造和细节的描写,让你喘不过气来,最后--------带着惆怅合上书。

      那部《外国现代科幻小说选》真是包括了不少名篇,像《空屋》《国王和玩具商》等等。最逗的是一个巴西的讽刺小说《绕啊绕》。讲未来社会里一个家伙要到城里去办事,找不到停车位,只好绕啊绕,绕了好多天,终于抢到一个车位。他把车停好,下了车就疯了。本来我以为这个未来社会最早会在纽约出现的,现在看来,北京很有捷足先蹬的可能。

      中国的科幻小说也看,尽管好看的不多,条条框框太多。有一个中篇的《石笋行》很好看。说的是四川某地有几个巨大的石笋立在地上,每隔几百年就少一个。这个小说的精彩在于写得有鼻子有眼儿,从战国时候的记录开始,直到杜甫的诗还有记载。后来到了现代,就剩了一个倒着的石笋。科学家们想把它立起来研究,刚立起来它就飞了--------敢情是太空飞船!

      对了,说到中国的科幻不好看,那么,为什么外国的就好看呢?科幻究竟是什么?说实话,我很不爱看现在美国的所谓科幻电影,除了刺激眼睛没什么别的享受。没有那个,回味。科幻的定义很多,我最喜欢的是阿西莫夫给出的一个。所谓科幻小说,必须符合四个要素:

      第一,要有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

      第二,要以科学或者科学家的工作为背景

      第三,要有一个异常宏大或者异常离奇的场面

      第四,要有一个耐人寻味的结尾

      自从知道了这个定义,我就经常对照着看科幻小说了。来,咱们来简单分析一个阿西莫夫自己的中篇作品,《超中子星》。

      在一个大学的“吹牛俱乐部”,一群人每礼拜聚会,讲吹牛故事。吹牛必须符合两个条件:一,故事必须不是真的;二,故事必须说得跟真的似的。(这就是小说的开头,怎么样,引人入胜吧?)

      有一天海斯讲了一个故事。他说就是现在,有一颗超中子星正在向太阳撞去,并且在半个小时以后就撞上了!所以他就利用这半个小时给大家讲了他是如何发现,如何跟踪的故事。中间不断有人质疑,海斯都对答如流。(科学么?超中子星啊!)

      海斯讲完,只剩几分钟了。所有人都哆嗦着,等着世界末日。有人还从望远镜里看到那个超中子星了。可是,过了碰撞时间,什么都没有发生。海斯长出一口气,又给出了一个可能性很低的撞击后果:太阳把它吸收了。(很离奇啊,尤其是等待撞击的时候。)

      最后全场热烈鼓掌,海斯当选了“吹牛俱乐部”终身会长。可是有一个人不服。小说结尾的一句话是:“我承认,海斯的故事符合第二个条件,说得跟真的似的。可是我认为他的故事不符合第一个条件--------我认为那就是真的!”(嗯,这个结尾很有意思。即扣了吹牛俱乐部的题,又留给了读者一个悬念。)

      这个《超中子星》,我是在一本叫《智慧的花朵》的少儿科普读物里看到的。在我们国家,科幻还总是被认为是少儿读物。我并不专门搜集科幻小说,只是看见了就想买。小学时候订的《少年科学》上有点儿,就是叶永烈的金明、葛亮探案什么的。后来海洋出版社出过几期《科幻海洋》。直到80年代末,才出现了中国的第一本科幻杂志《科幻世界》。除此之外,就是些作品集子,比如威尔斯的,别利亚耶夫的,等等。到了90年代,随着美国大片的进入,科幻开始真的热起来了,街面上就出现了一些外国科幻作品集。大概是95年左右吧,还出了当年的美国科幻最佳作品,也就是当年星云奖和雨果奖的得奖作品选。我买了两本,没法看。现代科幻已经在“新浪潮”的指引下完全进入了痴人说梦的境界。通俗的就是打打杀杀,高雅的就是喃喃自语。好在现在在网上还可以看到一些经典作品。

      最后说说我这个帖子的题目,为什么叫“你黄金一样的容颜是我们三生的约定”呢?因为啊,我做过一个“科幻梦”。

      90年的时候,有一天我早上做了个梦(对,是早上,那时候我天天上课迟到)。梦见一个海滩,正在举行一个儿童运动会。小朋友们正在准备进行沙滩赛跑比赛。这时候来了五、六个外星人。这几个外星人男男女女都特别漂亮,都长的像汤姆克鲁斯和波姬小丝似的。他们来了,就和观众一起看小朋友赛跑。小朋友们开始跑了,可是跑着跑着就跑不动了,太累了。这时候,几个外星人就跑到赛场里,在小朋友们中间鼓励着,并且带着小朋友们跑。跑啊跑啊,才发现,外星人们的身体是不能沾海水的,沾上就坏了(外星人变机器人了?)。于是,就有外星人倒下了。其他的还在和小朋友们一起跑。又倒下一个,又倒下一个。终于看见终点了,最后一个外星人也倒下了。他趴在沙子上微笑着,看着小朋友们跑向终点。(很俗啊,像美国电影。)

      做了这个梦的当天下午,一个女同学借给我一盘原版磁带,杨林的【尼罗河女儿】。晚上回到家一听,我就傻了。

      “悠悠尼罗河,轻轻的召唤,我岁月沉埋的记忆,是千年不醒的睡莲。静静的缠绵,缓缓的缱眷,你黄金一样的容颜,是我们三生的约定”“时间的河流,在浩瀚时空,星星与人相遇要亿万年”。。。

      改主意了。我想当个外星人!

      佑派的第四个敬礼,向黄金时代的,科学幻想!

      (完)

      元宝推荐:履虎尾,
      • 家园 也喜欢科幻。看过一本前苏联的科幻集,还有星新一的极短篇集

        其它的看的比较散乱。

        记得有一本杂志上看的一个智能型机器人可以

        自己更换部件,在一个星球上孤独坚持了长久

        的时间,直到部件几乎耗费完,刚好遇见作者

        的飞船。

        苏联的故事里有火星归来,讲述那个星球上

        不见人,却遍布镜子。。后来知道镜子原来

        是通向另外世界的门。

        还有科学天才被集中放在特殊电磁场下,发挥

        超常数学解题能力。。etc.

        星新一的软一些。什么黄金鹦鹉用来勒索窃贼;

        幸运之铃是中了大奖却不知道。。奇怪怎么没

        人提到呢?:)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