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读三国有感随笔 -- 解甲

共:💬252 🌺3049 🌵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小将军”曹洪考

前一篇提到以曹洪为首的武都援军安排颇有玄机,但曹洪本身就是一个不太为人注意却趣点很多的人物。因此单独敷衍成篇,再写一篇以微言为主的帖子,也就不接在前篇下面了。

==

曹洪被称为小将军,出自三国演义第五十八回马孟起兴兵雪恨 曹阿瞒割须弃袍:

曹洪失了潼关。奔见曹操。操曰:“与你十日限,如何九日失了潼关?”洪曰:“西凉军兵,百般辱骂,因见彼军懈怠,乘势赶去,不想中贼奸计。”操曰:“洪年幼躁暴,徐晃你须晓事!”晃曰:“累谏不从。当日晃在关上点粮车,比及知道,小将军已下关了。晃恐有失,连忙赶去,已中贼奸计矣。”

在演义中,这一回算是曹洪的高光时刻,先是丢了潼关险些被曹操处斩,然后在曹操被马超杀得割须弃袍时拼死敌住马超救了曹操被表彰。因此这一回提到的“年幼躁暴”小将军形象也给人留下了较深刻的印象。但是:

操翻身落马,被二卒擒住。只见一将飞马而来,挥刀砍死两个步军,下马救起曹操。操视之,乃曹洪也。操曰:“吾死于此矣,贤弟可速去!”洪曰:“公急上马!洪愿步行。”操曰:“贼兵赶上,汝将奈何?”洪曰:“天下可无洪,不可无公。”操曰:“吾若再生,汝之力也。”操上马,洪脱去衣甲,拖刀跟马而走。约走至四更余,只见前面一条大河,阻住去路,后面喊声渐近。操曰:“命已至此,不得复活矣!”洪急扶操下马,脱去袍铠,负操渡水。

这是演义第六回焚金阙董卓行凶 匿玉玺孙坚背约的内容。演义的时间流虽然时有忽快忽慢之弊,但大体时间节点和真实历史是一致的。曹操追击退往长安的董卓,为徐荣所败,时在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初;而曹操与马超战于潼关,时在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七月。如果曹洪在二十一年后还是“年幼小将军”,那看他二十一年前勇救曹操的表现,这曹家的神童怎么能轮到曹冲呢?

要说为什么,我认为演义第五十八回的描写实际是评话内容掺入了演义文本之中。目前通行的演义文本之中,被称过小将军的还有刘备之义子刘封,关羽之子关兴,张飞之子张苞,孙权之侄孙桓,诸葛瞻之子诸葛尚,可见这一称谓的指向性。曹仁、曹洪为曹操子侄辈,恰恰是评话一系的设定(目前现存三国志平话话本之中无曹洪,而曹仁直接就是曹操的儿子。当然话本大抵文本粗糙,真正的艺术价值在说书人口传心记和临场发挥)。至于这一段是演义的层叠创作传承而来,在最后成书时集大成作者所忘删削?还是成书之后书商为标新立异招徕顾客,招募写手画蛇添足(这种情况是有的,比如三国演义某些版本中有关索,这一人物即书商根据当时流行的评话所添加)?我对演义版本学知之不多,这里就无力深入了。

说到底,曹洪在三国演义中的形象是分裂的。他有时是曹仁的部将,有时是曹操的亲信,有时则是一员独立的战将,由此可见,他在演义中是个不算重要的人物。那么曹洪的历史定位究竟如何?还是回到史书中去探究。

==

与曹操一辈的诸夏侯曹领军重将中,生卒明确可考的是曹仁、曹纯亲兄弟。按记载,曹仁死于黄初四年(公元223年),时年五十六。则倒推其生年是公元168年,汉灵帝建宁元年。曹操起兵的中平六年(公元189年,曹操起兵于十二月,按公元历法已经是190年了)时曹仁二十二岁,曹纯按记载是时二十岁,比曹仁小两岁(他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死,享年四十一岁)。而生于汉桓帝永寿元年,公元155年的曹操时年三十五岁,比曹仁兄弟年长十余岁,按当时的情况,快差上一辈人了。

生年约略可考的是夏侯渊,按记载,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夏侯渊有个“年十三四”的侄女被张飞所得,此女是夏侯渊亡弟所生。以当时一般生育年龄推断,夏侯渊年纪与曹仁相仿,小是小不了太多,大很多也不太正常。

夏侯惇的年纪只能做个简单推测,从他中子夏侯楙与很可能是曹操长女的清河公主结亲,以及他与曹操的亲密关系推断,这俩人应当是发小,年纪差距不会很大。

而曹洪的年纪虽然也没法考,但有一条记载,在曹操起兵之前,曹洪已经是蕲春长了,甚至与扬州刺史陈温有旧。虽然等级社会中,官宦子弟出仕有登龙捷径,但委派未成年去做县长在汉末仍然是骇人听闻的事,门第远高的袁绍也是二十岁冠礼之后才当上濮阳长。由此可见,曹洪比曹仁年幼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或者这是史书的行文顺序带来的误解。须注意按记载曹仁曹洪皆为曹操从弟,却未提曹洪系曹仁之弟。

==

顺带一提,这里的记载有个细思令人发噱的妙处,不知为何少见人提:

英雄记曰:纯字子和。年十四而丧父,与同产兄仁别居。承父业,富於财,僮仆人客以百数,纯纲纪督御,不失其理,乡里咸以为能。好学问,敬爱学士,学士多归焉,由是为远近所称。年十八,为黄门侍郎。

曹纯与其同产兄曹仁别居,并承了父业,说明什么?说明曹仁实际已被赶出家门了。既然兄弟系出同产,便不涉及嫡庶之分,按继承顺序曹仁怎样都该在曹纯之前。“举孝廉,父别居”,别居并非分家过日子那么简单,而是违反道德标准的。曹纯十八为郎,这才是官宦子弟的正常人生轨迹。同时的曹仁“阴结少年”,“不修行检”,钱也么得,官也么得,是个典型的败家子,被赶出家门,良有以也。

好笑在什么地方呢?曹仁字子“孝”,背家之子,何可称孝?曹纯字子“和”,弟夺兄业,何可称和?再看曹洪字子“廉”,其以骄奢贪墨著称,何廉之有?还有曹操字孟“德”,其屠城杀降,雄猜忌刻,所缺何物?曹丕心胸狭窄,睚眦必报,字子“桓”(桓者大也,与丕互训);曹彰赳赳武夫,性情躁暴,字子“文”;曹植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字子“建”。看下来这曹家真是取名字的圣手,缺什么补什么。

==

说回曹洪,按记载,曹操起兵之时的名头是行奋武将军,夏侯惇为奋武将军司马,夏侯渊、曹仁为别部司马,曹洪无载。有人认为是失载,有人认为说明曹洪非三人之比。我觉得并非如此,如上所述,曹洪本就是大汉朝廷正牌的县团级干部,再高一级便可侧身讨董诸侯之列。关东联盟尚以汉官为贵,曹洪有何必要去当他们私相委署的伪军官?曹洪不为曹操司马,证明的是他地位高而不是低。

曹操用以创业的初期资本,在追击董卓的荥阳之战中败了个精光,上面三国演义第六回的描写,细节虽稍有虚构,大体符合史书记载。而曹洪在日后被追念“梁、沛之间,非子廉无有今日”的大功,却不是让马救了曹操(荥阳并不在梁沛之间)。而是下面这条:

扬州刺史陈温素与洪善,洪将家兵千馀人,就温募兵,得庐江上甲二千人,东到丹杨复得数千人,与太祖会龙亢。

曹操本纪里也有这条,不过却大大掠美了一番:

太祖兵少,乃与夏侯惇等诣扬州募兵,刺史陈温、丹杨太守周昕与兵四千馀人。还到龙亢,士卒多叛。

虽然把曹洪给“等”掉了,但能看出这说的本是一事,两相参照,甚至还能发现曹操并未亲至扬州,是曹洪带自己的家兵、去扬州靠自己的社会关系募到的兵,乱子也是在龙亢向曹操转交指挥权时出的乱子。但无论乱与不乱,这些就是曹操东山再起的本钱。俗谓功莫大于救驾,比舍己救驾还大的功,也只能是这种把眼看要驾将不驾的领导扶回驾上的不世奇功了——不是完全的与领导一条心,想领导之所想,急领导之所急,是不可能去立这种功的。

==

曹洪连立两记大功,然而曹操却不是很够意思,曹军的一人之下还是夏侯惇。建安元年汉献帝都许之后,便封了夏侯惇高安乡侯的爵位(在都许之前曹操自己只是曹腾那来的费亭侯,因此夏侯惇的乡侯不可能是曹操吕布兖州之战时所封)。但曹操比起来还算是够意思的,建安二年,曹洪因讨刘表功(这仗曹洪打得还不太好,一度被刘表击退,曹操亲征后才反击成功),封为国明亭侯,是曹操霸府中封侯的第二人。曹仁的侯爵要等到十年后的建安十二年曹操大封功臣,夏侯渊更是建安十六年才封侯。

曹操的霸府初具规模后,诸夏侯曹的任职也产生了分化:夏侯惇长期以将军领河南尹,身负坐奠中枢之责,自此希从军事;曹仁和夏侯渊早期均是战将,随着曹魏版图的扩张,他们以宗室身份先后成长为方面之任。而曹洪呢?曹洪一直是曹魏中军主帅,地位还在曹仁夏侯渊之上。之所以史书中少见曹洪功绩,因为曹魏中军出征常由曹操亲将,战绩自然不会记在其实为副的曹洪头上。但史书中还是能看到,曹魏中军一旦分兵,负留守之责的便是曹洪。譬如官渡之战,曹操袭乌巢,留守官渡大营的是曹洪;建安九年围邺城,曹操分兵断上党粮道,指挥围邺的又是曹洪。当然最直观的排序还是这个:

于是中军师陵树亭侯荀攸、前军师东武亭侯锺繇、左军师凉茂、右军师毛玠、平虏将军华乡侯刘勋、建武将军清苑亭侯刘若、伏波将军高安侯夏侯惇、扬武将军都亭侯王忠、奋威将军乐乡侯刘展、建忠将军昌乡亭侯鲜于辅、奋武将军安国亭侯程昱、太中大夫都乡侯贾诩、军师祭酒千秋亭侯董昭、都亭侯薛洪、南乡亭侯董蒙、关内侯王粲、傅巽、祭酒王选、袁涣、王朗、张承、任藩、杜袭、中护军国明亭侯曹洪、中领军万岁亭侯韩浩、行骁骑将军安平亭侯曹仁、领护军将军王图、长史万潜、谢奂、袁霸等劝进曰……

在这封劝曹操进位魏公的公文署名顺序里,排除文官和吉祥物,曹操麾下军官顺序便是夏侯惇(夏侯惇是时还未必能仅按军官看待)、曹洪、韩浩、曹仁。韩浩作为中军军官列名还在曹仁之前,至于其他将军,只能屈尊入等了。

==

如上所述,曹洪实则是曹魏军中第二人,只在夏侯惇之下。但阅读史书,却很难得到这个印象,那都是拜比他老子还不够意思的曹丕所赐。

曹操死后,曹丕继魏王位,随即篡位称帝。这时他对军界的任职是这样的:

夏侯惇任大将军,不久死;

曹仁任车骑将军,后升大将军;

曹洪任卫将军,后升骠骑将军,位特进。

从这个任职看,曹丕的花花肠子一览无余。我似乎也没看过有人对此进行阐发。

夏侯惇作为军中第一人,任大将军实至名归,毋庸费辞。而军中第二人曹洪本该就任骠骑将军,但夏侯惇只当了几个月大将军便死,当时很可能已经不起。曹丕不想让曹洪当这个随时能变成第一的第二,于是提拔曹仁硬压了曹洪一头。但骠骑将军由于卫霍故事,位高望尊,众望所归在曹洪,所以曹仁只能当相对没那么显眼的车骑将军。从而曹洪被压到了位列第四的卫将军,又由于位望年资不支持曹仁在曹洪前,故此加曹洪位特进——这特进的加官,一般是加给那种“显官不适合给您做,闲官又不足以彰显您地位”的花瓶的。曹洪作为宗室宿将,担任卫将军这种显官却加了个特进,那真是别出心裁了。如果不是曹丕在捣鬼,那魏朝初年空置骠骑将军和曹洪加特进这两件事,我看来是很难理解的。

==

说回开篇的话题,曹操派往武都的援军以曹洪、曹真、曹休率领,这三个人都是中军的军官(曹真、曹休在此战前后先后任中领军),按当时的军制,如无意外他们率领的就是曹魏中军一部。武都这样一个偏远的战场都要派出中军,多少可以看出曹魏的统治当时已经有点力不从心了。这是个史书中端倪很多但缺乏确证的事情,本篇重点并不在此,就不多说了。

通宝推:尚儒,epimetheus,方平,liy41,审度,lilly,心有戚戚,方恨少,广阔天地,桥上,不远攸高,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