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准备不好怎么办?是不是学习胡适啊? -- 真离

共:💬4 🌺12 🌵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准备不好怎么办?是不是学习胡适啊? -- 有补充

今天看了一篇知乎文章,挺喜欢的,也是我了解的一位楼主。一向以证据说话。

这次他说的内容,我是基本都知道的,当年918之后,有很多文人就是这样的操作,最重要的是,其实今天也一样啊。就是说,还没打,自己就泄气了。

而蒋介石也的确做了一些准备,但是是不怎么样的,这些历史,我估计大家都应该知道的,蒋介石的准备不充分,无法充分,是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的。是自身的阶级性和能力和历史环境导致的。

虽然蒋介石真的是一位很有能力的历史人物,至少要超过周总等很多我方大牛。但是他确实无法也真没有准备好抗战,历史给了他很长的时间,但是他的动作无可救药的失败了。

这是个事实,不是某些河友一再喜欢说的,历史没发生,你不可以瞎脑补。

但是,就此而言,新中国、共产党、毛主席就准备好了吗?哪怕是四渡赤水整体上还是红军的失败时期,又怎么样呢?

四渡赤水,最精彩在第三渡,到底是打周浑元,还是王家烈。周浑元实力强大,不好打,王家烈实力小,好打,又经历新败,确实充满了诱惑。

这时的红军虽然经过打遵义,士气比较旺盛,但是整体被围的态势还没有改变,毛主席又新上位不久。这个时候确实难办。

大家基于军事,都要打王家烈,但是,毛主席不同意,以至于要威胁大家,事后中央撤了他的前卫委书记,也是他激动,威胁大家的结果,后来,他想想还不对,奔着对革命负责的精神,还是找到周总千说万说,使得周总改变的决定,这个时候,恰好军委二局送来了敌人增兵的情报。

周总彻底认怂。然而,这还不够,毛主席还要带领大家改变不利的态势。

所以他还是建议打周浑元,结果是打得异常凶猛,导致红军战场转移,周浑元一点没动,这个时候,红军胡准备好了吗?并没有,毛主席还没真正统一指挥红军,大家还是半信半疑。

大家打王家烈是因为觉得好打,但是毛主席认为,打王家烈,一是位置不好,二是周浑元有可能增兵支援王家烈。因为即便周浑元不出兵,蒋介石也会命令周浑元援助王家烈。

但是,反过来,周浑元和红军在渡口苦战,王家烈绝对不会出兵,知己知彼,对于敌我的人性人心的掌握极其高明,算计到家了。

也正因为打得艰苦,周浑元不会在红军撤离时跟踪追击,这样会有很大的战争风险,失去刚才的战争所得。因为红军也打得苦。虽然没有达到战争目的红军也有损失。

并不是毛主席走在了正确的道路上,就没有损失,就没有失败。失败也有失败的道理。

震慑了周浑元,其他就好办了,于是一方面佯动,一方面大部队掩盖真实目的,在敌人追击之后,再来个迅速转向,直奔昆明而去。

这是毛主席的应对。那么红军有多少人看懂了呢,我想,彭德怀和林彪视看懂了的,学习了的,因为他们本身就是战争高级军事指挥员。

不管怎么说,他们在认可毛主席的同时,学习毛主席的高级军事指挥艺术,他们也有这个能力。并不是所有的军事行动都能像苏联发动大战役那样准备充分到位的。

是的,我说的就是林总的辽沈战役,彭老总的抗美援朝四五次战役,其实,大家也知道,抗美援朝初期也是准备不充分的,总之,各种因素。但是最后打得效果还是很好的。

但凡是抗美援朝我们准备更充分一些,就不会牺牲那么多好儿女,打得会更好。还有对朝鲜关系,朝鲜方面的准备和帮助太小了,虽然说朝鲜有慌乱的因素,但是在支援志愿军上面,朝鲜的决心和动作都很糟糕。

当然了,国内也是,所以彭老总特意回国骂娘解决后勤支援问题,效果也不太大,毕竟国家刚刚解放。但是我们就是干了,效果也不错!

准备不好可以作为理由吗,当然不可以,但是,起码的计划缜密性还是需要的。跑题一下,571根本不是缜密的问题,完全就是一个笑话,也不是一个政变或者任何其他计划。缜密的林彪,学了四渡赤水的林彪能犯这种简单的错误么?当然不会,这是指鹿为马。

特赦1959,叶立三发言:

视频

918等胡适意见

准备不好,往往很正常,但是实施需要比较缜密的计划,做好思考。从毛主席身上我们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啊。毛主席的判断真没错。

[URL=【沙盘推演:四渡赤水(下)史上最详细拆解 长征最秀一役-哔哩哔哩】 https://b23.tv/y8wb0qm]四渡赤水[/URL]

通宝推:燕人,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原创】没有准备好的辽沈战役。 -- 补充帖

辽沈战役的背景的确是在东北野战军占据优势的情况下进行的,体现在在土改的基础上,东野疯狂扩军,训练新兵等等,学习各种战术,又通过南拉北打等,慢慢占据了东北的地域优势。

同时啊,围住了长春等几个大城市,在辽南形成了对沈阳锦州邓地方的包围。

而东北形势这么糟糕,一方面是我们打得好,根据地建设好,一方面也是国民党的奇怪战略导致的。

总的来说,就是抗战后期,美军看了一下,希望国民党放弃东北,这样可以少牵扯国军的实力、精力。但是国民党由于自身的优势巨大,不想放弃东北。

之后的状态大家都知道了,就是官方宣传的那样,我们先败后胜,由于彭真的战略错误,想进入大城市搞建设,甚至以为手拿把掐东北局势了,结果不甚美好。关键是他们没办法,没有解决方案。

东北失败后,林彪掌握东北大权,形势逐渐转好,体现为训练出大量新生兵员,搞好了土改建设,这些新战士对于东野也比较忠诚,好吧,那时还叫民主联军。

但是,林总是个谨慎的人,他意图东北训练得更好,打得更有效,再进行总决战。即便干仗也是平推南下。

尽管这时干了四平,不得不围住了长春,所谓毛主席说长春好打的时期,这个时候,就连东北剿匪也基本进入了尾声,剿匪的指挥官是贺晋年将军。

总之我们占优,但是优势如何转化成胜势呢,毛主席和林彪有不同的看法,这就是著名的锦州问题。我个人判断和以为,罗荣桓未必能判断那么清楚,理解毛主席的看法,但是,他一生的伟大就是真心坚决贯彻毛主席的想法。

尽管,准备不成熟,付出大一点的牺牲,搞定锦州,关门打狗,必然是一步有风险的好棋,里面较大的变数是傅作义疯狂进攻塔山。我估计毛主义也未必断定傅作义必然不援助锦州,但是很大的可能性应该是有的。

大家要知道在,这个时候国军唯一的较大的败仗是豫东战役,可算是兵团级的损失。在这个时期,国军兵团不是全灭,而是只是会有一定损失。济南战役会给国军一些心理冲击,但是也不会太影响到傅作义这种大兵团级别的高级指挥官的心理的。

所以,这个变数始终很大,这时候傅作义也不想和共军过于和平的。谁能想到淮海呢?可以肯定,粟裕在关注着东北的态势变化。

当然了,卫立煌也关注,因为他是东北主官,这里面有几个有意思的事情,蒋介石心里也不干净了,想放弃东北,但是,作为国家最高领导人,自己不说,不提,指望卫立煌说。

更可气的是卫立煌还要成为丢失东北的责任者,这个事情就太不怎么样了。

正是蒋介石的这种心理导致了卫立煌心里产生了波动,他要维持沈阳兵力,收缩防守,然后以一种特殊的状态和我方媾和,后来不提卫老这事了,其实不好,正是这种心理导致了辽沈战役的提前发动。

因为毛主席虽然知道这个事情,但是不知道卫老何时发动,也不可能放弃我方的战略节奏一味的等待卫立煌将军像傅作义那样求和,毕竟那是战略决战开始。

毛主席需要关注各个方面和领域的诸多变化,实在是伟大全才了。

所以,只能辜负卫老了,提前发动了辽沈战役,进军到了锦州义县。

好的时机是有限的,恰好当时,各个军队的位置适合东野发动辽沈战役关门打狗模式。没有准备好,也得干,围点打援都是小玩意,重点是大战略方向确立,获得结果。

卫立煌将军没有准备好,巧了,我们也没有准备好。虽然卫立煌将军继续原来的方案,就是大家说的廖耀湘兵团回沈阳等死模式,但是也实现不了啦。

除了关心战略战术之外,粟裕迅速发动了同样没有准备好的淮海战役,一个巨型战役没有准备好,却也胜利了,那是偶然,但是加上同样没有准备好的淮海战役,也胜了,就绝对不是偶然了,不是投机了!!我个人的理解是毛主席和粟裕都算到了,而且早就成竹在胸了。

那么粟裕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应该就是豫东战役。

60万对80万,这是今天的说法,其实那只如此,东野好歹准备后勤是充分的,淮海战役最大的问题就是后勤,当然,在大家的努力下,最后也实现了,这确实真是一锅夹生饭!

各种事件、时间互相配合的极其巧妙,实在令人动容。比如辽沈战役刚刚歼灭廖耀湘兵团,粟裕就迅速发动歼灭黄伯韬的战役。把淮海战役的推动责任交给了毛主席,哈哈。

没有准备好的辽沈战役最后决战胜利促进了我们新的中国的新生,这是一个奇迹。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