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准备不好怎么办?是不是学习胡适啊? -- 真离

共:💬4 🌺12 🌵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没有准备好的辽沈战役。 -- 补充帖

辽沈战役的背景的确是在东北野战军占据优势的情况下进行的,体现在在土改的基础上,东野疯狂扩军,训练新兵等等,学习各种战术,又通过南拉北打等,慢慢占据了东北的地域优势。

同时啊,围住了长春等几个大城市,在辽南形成了对沈阳锦州邓地方的包围。

而东北形势这么糟糕,一方面是我们打得好,根据地建设好,一方面也是国民党的奇怪战略导致的。

总的来说,就是抗战后期,美军看了一下,希望国民党放弃东北,这样可以少牵扯国军的实力、精力。但是国民党由于自身的优势巨大,不想放弃东北。

之后的状态大家都知道了,就是官方宣传的那样,我们先败后胜,由于彭真的战略错误,想进入大城市搞建设,甚至以为手拿把掐东北局势了,结果不甚美好。关键是他们没办法,没有解决方案。

东北失败后,林彪掌握东北大权,形势逐渐转好,体现为训练出大量新生兵员,搞好了土改建设,这些新战士对于东野也比较忠诚,好吧,那时还叫民主联军。

但是,林总是个谨慎的人,他意图东北训练得更好,打得更有效,再进行总决战。即便干仗也是平推南下。

尽管这时干了四平,不得不围住了长春,所谓毛主席说长春好打的时期,这个时候,就连东北剿匪也基本进入了尾声,剿匪的指挥官是贺晋年将军。

总之我们占优,但是优势如何转化成胜势呢,毛主席和林彪有不同的看法,这就是著名的锦州问题。我个人判断和以为,罗荣桓未必能判断那么清楚,理解毛主席的看法,但是,他一生的伟大就是真心坚决贯彻毛主席的想法。

尽管,准备不成熟,付出大一点的牺牲,搞定锦州,关门打狗,必然是一步有风险的好棋,里面较大的变数是傅作义疯狂进攻塔山。我估计毛主义也未必断定傅作义必然不援助锦州,但是很大的可能性应该是有的。

大家要知道在,这个时候国军唯一的较大的败仗是豫东战役,可算是兵团级的损失。在这个时期,国军兵团不是全灭,而是只是会有一定损失。济南战役会给国军一些心理冲击,但是也不会太影响到傅作义这种大兵团级别的高级指挥官的心理的。

所以,这个变数始终很大,这时候傅作义也不想和共军过于和平的。谁能想到淮海呢?可以肯定,粟裕在关注着东北的态势变化。

当然了,卫立煌也关注,因为他是东北主官,这里面有几个有意思的事情,蒋介石心里也不干净了,想放弃东北,但是,作为国家最高领导人,自己不说,不提,指望卫立煌说。

更可气的是卫立煌还要成为丢失东北的责任者,这个事情就太不怎么样了。

正是蒋介石的这种心理导致了卫立煌心里产生了波动,他要维持沈阳兵力,收缩防守,然后以一种特殊的状态和我方媾和,后来不提卫老这事了,其实不好,正是这种心理导致了辽沈战役的提前发动。

因为毛主席虽然知道这个事情,但是不知道卫老何时发动,也不可能放弃我方的战略节奏一味的等待卫立煌将军像傅作义那样求和,毕竟那是战略决战开始。

毛主席需要关注各个方面和领域的诸多变化,实在是伟大全才了。

所以,只能辜负卫老了,提前发动了辽沈战役,进军到了锦州义县。

好的时机是有限的,恰好当时,各个军队的位置适合东野发动辽沈战役关门打狗模式。没有准备好,也得干,围点打援都是小玩意,重点是大战略方向确立,获得结果。

卫立煌将军没有准备好,巧了,我们也没有准备好。虽然卫立煌将军继续原来的方案,就是大家说的廖耀湘兵团回沈阳等死模式,但是也实现不了啦。

除了关心战略战术之外,粟裕迅速发动了同样没有准备好的淮海战役,一个巨型战役没有准备好,却也胜利了,那是偶然,但是加上同样没有准备好的淮海战役,也胜了,就绝对不是偶然了,不是投机了!!我个人的理解是毛主席和粟裕都算到了,而且早就成竹在胸了。

那么粟裕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应该就是豫东战役。

60万对80万,这是今天的说法,其实那只如此,东野好歹准备后勤是充分的,淮海战役最大的问题就是后勤,当然,在大家的努力下,最后也实现了,这确实真是一锅夹生饭!

各种事件、时间互相配合的极其巧妙,实在令人动容。比如辽沈战役刚刚歼灭廖耀湘兵团,粟裕就迅速发动歼灭黄伯韬的战役。把淮海战役的推动责任交给了毛主席,哈哈。

没有准备好的辽沈战役最后决战胜利促进了我们新的中国的新生,这是一个奇迹。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