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昆仑关之战漫记 -- 萨苏

共:💬58 🌺5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昆仑关之战漫记 续1

昆仑关之战,对于中国军队来说,是有特殊的意义的。

这一点首先在于昆仑关之战不是一场被动的战役,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常常在“死守”,也就是说,被人家逼到那儿了,不能不打。比如武汉战役,双方都大量中暑休克,可中国军队没办法,日军在疯狂进攻,你说我不打了,我休整休整,这是不可能的,而昆仑关是反攻南宁的作战,属于中国军队的主动进攻。就像百团大战一样,战果是次要的,关键是我不是在退,在跑,在躲,在防,而是上前去主动攻你。在整个战局处在劣势的时候,这种作战困难,牺牲也肯定大,但是价值非凡。单单这一点就能让当时的军心民心振奋。

其次,这一战是一场地地道道的攻坚战,抗战开始以后,中国军队攻坚战很少得手,这主要是重武器太少,在日军强大火力面前牺牲太大。因此,无论是淞沪,南昌,宜昌还是广济,中国军队攻坚的成绩都不太好。这一次,中国方面调动了装备最佳的第五军为主力,猛攻昆仑关,甚至在不利于机械化部队的山地使用了装甲部队。日军无论守备队还是增援部队,也都是精兵,地域狭窄没有回旋余地,双方可以说是硬碰硬的死斗。同时,抗日战争以后正面战场对日军的胜利基本是击退战,消耗战,绝少平型关那样的歼灭战。此战,最后日军终于弃守昆仑关,而且增援的中村旅团主力全部被歼,大量杀伤了日军的有生力量,这也是正面战场罕见的战例。

综合攻坚战,歼灭战,现代化兵器的大量使用,是战术上昆仑关之战的魅力所在。

昆仑关战役,应该分成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日军突袭强占昆仑关,中国军队组织反攻。第二阶段,日军守备队支撑不住的时候,中村正雄帅其旅团主力增援,被中国军队歼灭,中国军队随后攻占昆仑关。第三阶段,精锐的第五军撤离昆仑关,而日军发动反击。这时,徐廷瑶的指挥部被炸,失去和属下部队的联络,因此中国军队陷入被动,日军重夺昆仑关。第四阶段,日军受补给制约,且战略上始终无法突破内线作战的局面,放弃昆仑关,宾阳等地,中国军队重占昆仑关,战役结束。

中国方面描写昆仑关战役,着重于第二阶段,特别是集中于第五军的战斗。

我没有看过《铁血昆仑关》这部片子,但是如果编剧,以下几个亮点似乎应该特别提到。

中国方面战役的指挥系统可算一个亮点,颇值得玩味。

总指挥官是“小诸葛”白崇禧。应该说他的作战指挥还是比较到位的,抗战中白崇禧几次指挥作战,显示了他对于大兵团作战的驾驭能力,看桂南战役,白崇禧的兵力部署散而不乱,主次有序,各部有机结合,如臂使指,想打垮他如同连根拔掉一棵树,很不容易,所以日军在桂南会战中只能取得战术级别的胜利,战略上始终被动。

但是昆仑关的前敌指挥官第五军军长杜聿明,却不是白崇禧的人。

白崇禧不是没有想过拉杜聿明,第五军开赴昆仑关之前在广西某地驻扎,移防的时候白崇禧主动在车队中找到杜聿明促膝谈心,对杜在当地建工厂的举动作了很多赞扬 – 实际上那是杜的太太曹秀清闲得太久,想借此发动军属赚钱,曹是共产党叛徒出身,能力出众,果然很快把工厂办起来,可是第五军却要移防了,只好交给地方。杜后来的回忆是对白颇有戒心,因为他作为黄埔军校的高材生,是深知蒋桂矛盾的。他怕被戴上广西帽子以后可就吃不开了。也许白很清楚他这个顾虑,所以越发亲热,弄得杜很被动。他对白崇禧颇有些希望保持距离。

那么,一线指挥官和总指挥关系微妙,这个仗能打好么?

杜是谁的人呢?杜是何应钦系的台柱子,何的爱将。这就让他和白崇禧之间虽然有些矛盾,却不至于翻脸。国民党嫡系将领基本继承了老蒋善于制造内斗的秉性,蒋桂虽有矛盾,何应钦作为黄埔系的精神领袖,却和桂系关系不错,他最大的敌人,反而是“袖珍委员长”陈诚。这就是因为看敌人不是看主义之争,而是看威胁了。桂系再可恨,何不认为他们斗得过蒋,斗得过黄埔系,而陈诚真的可以取他而代之。所以,如果这场作战的指挥官是陈诚,那才真叫热闹呢。

因此,作战前何曾关照杜和白搞好关系,至少双方见面还是互相大灌老米汤的。

杜从感情上,相当亲近老师徐庭瑶。徐庭瑶当时正在杜聿明和白崇禧之间,担任38集团军总司令。徐是个比较有正义感,倾向于职业军人不太参与派别斗争的高级将领,因此,有他从中斡旋,白,杜之间的指挥关系比较顺畅。而他对杜聿明的宠信,又使杜能够较好的获得38集团军其他各部友军的支援。

所以昆仑关之战,并未发生随枣会战李宗仁和汤恩伯那样令人难堪的场面。白的战役组织能力和杜的指挥能力都得到了较好的发挥。

这次战役中,将领的群像也是一个亮点,这次战役中表现突出的将领,后来多半称为国民党青年将领派系 – 杜聿明系的重量级人物。他们在昆仑关的表现,也正显示了他们各自的作战特点

我们来看几个名字。

郑洞国,这一战率领荣誉第一师,在日军被压缩到昆仑关后,担任对昆仑关正面的强攻。这一场战斗中,郑所部伤亡最大,在他的步兵与日军拼死鏖战中,邱清泉率新22师抄了日军后路,攻破昆仑关。当时,郑洞国在正面强攻中遭到日军反击,部队伤亡惨重,被迫求援,杜准备让邱清泉前去救援。邱表示不如我来包抄,打一个奇袭。杜同意了,而郑洞国为了实现这个战役构想,就用他的残兵在正面死撑,吸引了日军的主要兵力,为邱的奇袭创造条件。首功是邱清泉的,郑却损失最大,在国民党军中,如此能够坚决执行命令,不计较个人得失的将领凤毛麟角。而如果不是郑在部下中的威望,荣誉第一师也很难撑住。我认为,他是杜聿明帐下最重要的两个将领之一,是跟着杜一直打上来的老底子。他的特点是性格宽厚,容忍,认真,因此在驻印军中,史迪威藐视一切中国将领,只有对郑洞国颇为尊重。在解放战争中郑是长春守将,困守孤城,最后粮尽投降,悲剧型的人物。其实,长春本来也是一块死地,郑就不该接这个烂摊子,可是他接了,因为他是郑洞国。

第二个,就说说邱清泉吧。邱清泉在杜聿明系中,应该算半个人。

[待续]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