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纪念】【人物】寻找项俊文 -- 蛇公子

共:💬24 🌺98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雷烨生平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项金土(俊文)[右一]与同学陈敬德、严金明

模范共产党员、优秀摄影战士雷烨

雷烨同志,浙江省人,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高中尚未毕业,即奔赴陕北参加革命。他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第四期学习时,就喜欢写作,爱好摄影,兼任各报刊的特约记者和特约通讯员,他写的通讯《创造抗战突击队员的斗争——抗大献给抗战一周年的礼物》,《抗大同学毕业上前线》,及所摄的“抗大四期毕业欢送大会上毛泽东先生致训词”、“参加欢送大会之学员”等照片,曾在1938年8—9月间出版的武汉《新华日报》上先后发表(图一),显露了他的新闻摄影写作才华,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

雷烨同志在抗大毕业后,为八路军总政治部选拔、派往华北前线任战地新闻记者。他于1939年深入到敌人后方的冀热边境,在极端困难与险恶的环境中,从事新闻采访报道工作。雷烨是个勤奋好学,多才多艺的青年,对党的事业忠心耿耿,对革命工年认真负责,埋头苦干。他除了写稿拍照,还爱好写诗和报告文学等,同时还善于联系众、团结同志,做宣传、组织工作。

雷烨同志到达冀东,正是我党领导的冀东大暴动失败之后,日寇乘我军主力向面转移,集中优势兵力对群众施行野蛮的镇压与屠杀之时。雷烨目睹这种惨状,即自愿做群众工作,深入受苦受难的群众中,和他们同呼吸,共命运。正因为他深入群众,深入实际,组织领导群众对敌斗争,所以他的作品就充满了群众的情感,反映了群众的呼声与愿望,为群众所喜闻乐见。

为了团结冀东爱好文艺的人士,并改进当地的文艺工作,雷烨同志发起组织“路社”互勉向着鲁迅的道路前进!在物质条件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他们先后出版了《路》、《文艺轻骑队》、《国防最前线》等刊物;这些刊物,对人民对部队都起了很大的教育作用,在冀东人民中赢得了很高的威信。

1940年以后,冀东敌我斗争更加尖锐、残酷,斗争的主要方式转为游击战争。雷烨同志根据革命的需要,服从党的分配,于1941年转到冀东部队领导机关工作,开始任分区政治部宣传科长,后又改任组织科长。繁忙的日常工作并没有影响他采访和写作,相反,却使他搜集到了极其丰富的材料。当他发现那时冀东一些部队还没有摄影工作者,许多生动的对敌斗争镜头还没有人摄取的时候,他就义不容辞的拿起照像机来,一面积极的参加斗争,一面忠实的反映斗争;尽管那时的照像器材十分缺乏,拍摄条件又很恶劣,但他在组织

和同志们的帮助下,终于克服了一切困难,走到哪里照到哪里,能多照一张就多照一张。因为他充分了解:拍摄敌后火热的对敌斗争场面,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而真实地形象地反映当前斗争的照片,不但有现实性,还有历史性,它比用笔写的通讯报道更能吸引广大群众,和更具有说服力与感染力。

在1941年和1942年里,雷烨同志随部队转战在冀东滦河沿岸和热南伪满边境,亲手拍摄了很多新闻照片。他反映了冀东人民子弟兵驰骋滦河,挺进热南,突破“伪满国防线”转战古长城内外的实况;用照片向全世界宣布:冀东,不仅是我晋察冀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强有力的组成部分之一;而且是我们多年伸展在日寇深远后方,安排着反攻和解放东北的前进阵地。他记录了日寇血洗潘家峪、烧死杀死我无辜同胞一千多名的“潘家峪大惨案”,纪录了日寇拆房并村制造“人圈”,奴役人民的情景,让我们永远记住日寇屠杀中国人民

的淋漓血债;但他更着重的报道了在血泊里站起来的冀东军民,英勇不屈坚决斗争获得的光辉成绩,他用照片向人们显示,正义必将战胜邪恶,胜利一定属于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他不是一个专职的摄影记者,但他辛勤采访、精心拍摄的照片无论在质量上或数量上,都比专职摄影记者毫不逊色。既注重思想内容,又注重造型技巧,以优美的形式来充分表达内容是他创作的最大特点。1942年他在塞外的山林中拍摄的“熊熊的篝火”,以及“战斗在喜峰口附近”等作品都是思想性艺术性兼优的,深受群众喜爱,被认为是我国抗日战争时期的摄影佳作之一。至今仍经常为画刊或展览会所采用。

1942年冬,雷烨同志被选为晋察冀边区第一届参议会的参议员,带着照相机和所拍摄的材料,从冀东越过敌人的封锁线来到冀西抗日根据地。他参加边区第一届参议会后,即到主持摄影采访、编辑、出版工作的晋察冀画报社去,将自己在冀东所拍的全部底片送交画报社长期保存、使用。画报社决定立刻选用这批新闻照片,他就热情地抓紧时间协助画报编辑选稿,还准备写篇长文对冀东作全面报道,配合照片一同发表。

1943年4月20日,雷烨同志拍摄的照片已经选定制版,他正在河北平山县的曹家庄村最后增订照片说明和写文章,突然遇到日寇奔袭;由于道路不熟,转移时又与敌人遭遇了,在紧急情况下,雷烨同志以一当十用手枪和敌人展开短兵格斗。当他身负重伤、弹尽援绝,而野兽般的敌人向他蜂拥扑来要他投降的时候,他毫无惧色,想到的不是个人安危,而是党的光荣和民族气节;他从容不迫地先将自己最心爱的照相机和自来水笔等砸碎,然后用最后一粒子弹结束自己生命,壮烈地在敌前殉国。

一个多月以后,刊登着雷烨同志五十一张照片的《晋察冀画报》第三期终于出版,展现在广大读者面前,而雷烨同志已经不能亲眼看到它。为了悼念这位忠实的革命战友,杰出的摄影战士,《晋察冀画报》就在这一期里增辟了追悼专页,并刊登了雷烨同志的遗作“滦河曲”(诗),“我们怎样收复了塞外的乡村”(报告文学),做为永恒的纪念。冀东军区政治委员李楚离同志在得悉雷烨同志壮烈牺牲消息后,在悲痛中写了“悼雷烨同志”一文,悼文说:“雷烨同志是个模范的共产党员,具有布尔什维克的优良品质,他对民族对阶级对他所担负的工作,具有无限的忠诚与热爱”。“雷烨同志这种英勇奋斗不屈不挠的顽强精神,与临难不迫从容赴义的光明态度,使法西斯匪徒在他面前低下头来,他这种为民族全气节,为党争光荣的精神,在抗日史上又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模范共产党员、优秀摄影战士雷烨同志和我们永别了。但他那无比高贵的思想品质、英勇献身的伟大精神,及为革命事业做出的卓越贡献,将流芳千古,永垂不朽!

(原载《大众摄影》1959年6期)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1938,雷烨(左一)率总政记者团第一组抵晋察冀(聂荣臻接见)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