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关于农村计划生育工作和教育的一点看法 -- aokrayd

共:💬47 🌺70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妖道也来说几句(修完)

首先,妖道对OCEF所作的工作表示赞赏和支持,也对aokrayd关注农村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态度表示赞赏。对其中的大部分观点表示支持和理解。我谨就几个有着不同观点的地方提出来,还请各位大家和aokrayd来进一步讨论。

关于计划生育,我总是会想起黄仁宇关于中国古代政治的一段评价。自上而下的政策即使是不切实际的,但也会凭着坚强的国家意志实施下去,而又不免会打些折扣,所以最终总是一个妥协的结果,但又不能不令人叹服统治者的意志和国家机器的强大。我觉得计划生育在农村在很大程度上是相似的。

先不说您用了不切实际的政策来类比计划生育有些不妥,就是单就不切实际的自上而下的政策来看,很多也是被很好地执行了。书同文,车同轨,一个是文化方面,另外一个是统一标准的问题,无论用人权,民主还是文化还是什么现代流行的观点来看,都肯定是不切实际的。而且实施起来的难度也可想而知。同样,近代的满族入关后的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的政策,同样也是野蛮的,荒谬的。但是,就我们所知道的历史来看,这些政策的执行并没有任何的妥协。

妥协的产生来源于执行者本身的利益与政策的差异。如果这个利益差异的大小足以让执行者和被执行者采取行动来获得机会利益的话,就必然会产生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局面,并最终产生妥协。妥协的程度与利益差异直接相关。

实际上,单就计划生育问题来看,目前的状态实际上就是一个妥协的结果。而实际情况也正证明了妥协的程度与利益差异直接相关这一点。

以妖道家乡为例。妖道家乡在山东,就全国的水平来看,无疑属于经济比较靠前的一个地方,虽然比江浙地区还有差距。一个地级市,下属十三个县,现在都已经被改称县级市了。其中计划生育最难做的,都是那些经济排名倒数的几个。而在这些县里面,最难做的不是城区,而是偏远的落后农村。实际上,计划生育的难易程度跟收入水平直接相关,越富的地方越好做。城区和城区周围的几个乡镇往往若干年都没有一个超生的出现,而收入最低的偏远乡镇,出现超生的情况则比较严重。(这里严重也就是一年两三个就不得了了)。而我江西和安徽的同学则说他们那里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超生的情况,真正只生一个的情况很少见。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妖道试着分析了一下我家乡城区,近郊,远郊,以及我安徽同学家(乡镇驻地)和江西同学家(近郊)的收入情况 每人每月人民币纯收入[cchere.com 西西河 水风]

        工资收入 工资收入 个体商贩  农业         农业

       机关、企业 饮食服务业    非粮食经济作物     粮食作物

                    养殖业,蔬菜,果树,蚕桑等

山东县市城区1000-3000 600-2000 约1200   无    

乡镇驻地   800-2000 400-1500 约800  约750       200

近郊     800-2000 400-1200 约800  约700       约200

远郊      无      无   约1000  约600       约200

安徽乡镇  800-2000  400-1000 约600  约400      约300

江西近郊  500-1000    无   约400  约300       约150

这些数据是2000-2001年的数据,与现在的情况有些出入。每个数据都是从》20人取样得到的。我知道不是很准确,但是大体可以看出一些趋势。那就是城区无论就业机会,收入水平,都比远郊要高。农村的收入之所以低,最主要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农业本身的投入产出比太低,尤其是粮食作物,但即使是经济作物,其收入水平也比商贩要低;这样就自然而然的造成了大批劳动力向其他行业流动的现实。(因为没有第一手的资料,妖道在这里没有把民工类的收入算上)。第二个,是农村收入手段的贫乏。实际上,近郊农民的收入跟城区的差异非常小,甚至还要稍微高一些,这一方面是因为近郊的收入手段跟城区基本一致,另外一方面是近郊农民另外有花样繁多的收入手段。土地和房屋出租是最重要的一个补充收入来源。这方面的收入是因为得天独厚的位置所决定的。而庭院经济在近郊也是一个不无小补的收入来源,小兔小鸭,养鱼池,小规模的养鸡场,等等。

而远郊和落后地区则没有这么多的收入机会,收入来源基本是依靠土地产出和外出打工。而且,因为这两种工作的简单重复性,这两种收入基本都是固定的,很难加以提高。因此,农村家庭要想提高自己家庭收入,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多生几个。因为每个人的收入给固定死了,而要想提高家庭的收入,改善家庭的生活水平,多生一个孩子就意味着多一份收入。虽然是在低水平上的累加,但是对于家庭,以及家庭里面的成员来说,总收入增加了,生活水平提高了,这还不算上因为家族人口扩大而在当地增加的影响。

但是要看到,这种暂时性的收入增加,实际上是造成了更多的低级劳动力,而这更多的劳动力使得个人的收入进一步减少,从而造成了更大的生孩子的压力。

而人口增多的同时,最初直接受到影响的并不是社会,而是周围的生态环境。因为农民跟周围的生态环境的联系是最直接的。生态体系供给农民的不仅仅是粮食与经济作物,还包括各种附带的产品,如作物的秸秆,如周围山地林地里面出产的木柴,以及或多或少的各种植物动物产品,如水里的鱼,山中的蘑菇,野兔等小型野生动物等等。可以说农村整个生活体系都是建立在这个完善的生态体系之上的。

但是生态体系并不是万能的,它能够供养的生物的数目是一定的。当年人均5亩地的时候,土地出产的麦秸和高粱秆足以支撑一个家庭的燃料,虽然亩产有些低,但是因为土地的数量足够补足这份差距,而且还会有结余。同时,因为土地并不是被过分的应用,所以土地本身有足够的时间来恢复活力。因此,化肥等现代科技可有可无。而且,各种土产品还可以进一步补充单一的农作物带来的营养不足。从而产生了自古以来一直向往的男耕女织,鸡犬相闻的局面。

而目前山东人均不到一亩地的状况,则让这个生态体系不堪重荷。整个生态体系崩溃了。最直接的受害者,还是农民。因为土地的产力已经被挖掘到了极致,很快造成了土地肥力的衰竭,造成了非化肥不能生产东西的局面。这就无形中增加了一大部分的成本。同时,河流湖泊中的水产品,各种野生的动物植物也几乎被灭绝。原本从这部分食物中取得的营养成分不得不转移到了各种农作物的身上。这就又增加了一部分原本没有的开支。

这种影响不仅仅是对于小规模地区的生态,更是对于整个大地区生态环境造成了无与伦比的坏影响。由于滥砍滥伐,我国的绿地面积曾经减少了40%,造成了大规模的水土流失,而继黄河之后,长江也变黄了。另外由于人口压力,人们不断的围湖造田,以长江流域为例,从建国以来,各种湖泊湿地的面积减少了2/3以上。造成了各种天然的水灾缓冲几乎被完全破坏的局面。这也是为什么长江三天两头发水的一个原因。而这些生态灾难更是直接的影响到了农民的收入和生活。

而绝大多数的农民,在面对这种局面的时候,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人类的本能,多生。因为,就目前的个人收入几乎固定不变,甚至逐渐减少的局面,只有增加孩子的数目才能让家庭的生活水准提高。至于孩子将来怎么办,那就不是他们需要考虑的事情了。而他们的孩子,在贫穷的局面中,没有外来的援助和指导,唯有学习自己的父辈,利用自己的孩子来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这也就是为什么越生越穷,越穷反而要越生的原因所在。(当然,那种一定要生男孩的是出于另外方面的考虑)。

而计划生育在面对这种情况的时候,由于执行者本身的利益与之相冲突,那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成了正常的事情。同时,由于被执行者已经处于几乎赤贫的状况,也没有什么可以来阻止他们生孩子了,除了使用暴力之外。而那些逃脱了被执法的家庭状况的改善又进一步来诱导其他的家庭来仿效这些榜样。

那么如何改变目前的这种局面呢?

aokrayd提到 普及农村教育, 这的确是一条很重要的政策。但是,仅仅依靠教育本身,完全改变不了农村的状态。也没有解决造成农民要多生的原因。回头看看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一个是农业本身的投入产出比太低,第二个是农村收入手段的贫乏。必须要在加强教育的同时,解决这两个问题,才能最终解决计划生育的问题。

解决的法子就是提高农产品价格,同时引导农村多出来的劳动力进入合理的劳动力市场。提高农产品价格(当然,同时要压制通货膨胀),就保证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全面的提高。闲散劳动力进入市场,就提供了更多的挣钱手段。国家已经开始减免各种农业税,这只是第一步。但由于农村人口的基数太大,目前还没有什么好办法来让这些闲散劳动力全部真正的被应用到生产中去。同时,需要由国家出面组织大规模集团化的农产品生产出口,尤其是劳动密集型的蔬菜等产品。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的产品链。这样不仅仅可以进一步解决农村就业问题,还可以进而改善已经非常恶化的生态环境。而这些不是有个别的散户或者一村一县就可以做到,并做好的。是需要一个集权的中央来统一协调处理得。这些正是我们所欠缺的。以上这些步骤我认为是一个农业国家向工业国家过渡所必须要经过的阶段。也是我们国家正在经历的一个阶段。

西方指责我们的计划生育政策是侵犯人权,这话听起来是很不舒服的。但事实上这是实情。就单就生育人言,这本就是人的最基本的权利之一。每一个男人和女人,都有繁衍后代的权利,这是和生存权一样的神圣的事情。

我觉得这段话说得没错,但是,每对夫妻所生产的,不仅仅是他们的子女,也是社会的一个成员。社会在承担保证这些新成员生活的同时,还要保证他们的健康和享受足够的权利和义务。人权不仅仅包括繁衍后代,还包括让后代受到良好的教育,可以过良好的生活的义务。如果不能做到这些义务,那么社会就有必要限制这些成员的权利。现在的计划生育主要针对的,就是这些走投无路,只好借助多生孩子来提高自己生活水平的人。我承认,社会没有对他们进行足够的教育,没有让他们过上一班人的普通生活,这是社会的错误。但是,多生孩子这件事上,实际是利用自己的人权来不负责任的利用社会,利用自己子孙后代的利益来谋取自己的利益,而同时却没有做出任何的回报。所以,我并不认为不多生几个孩子,就是农民放弃了自己的利益,实际上,是他们放弃了利用自己子孙后代的利益。而这,是任何一个具有良知的人应该做的。而且,就计划生育来看,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没有任何针对城里人或者乡下人的差别对待。而实际上,绝大多数的超生,都是发生在农村中。或者,我们可以说,受到了更大的利益损失的是那些受到了高等的教育,可以对自己的子女的前途保证的那些人。所以,这个政策,并没有任何对于农村的歧视。

社会的存在是基于利益的,而不是基于道德的。农民在利益上不能得到确实地保障和回报,在道德上也就不会有多大的热情。

这点我也承认。但是,造成了农民目前的局面,一半原因可以说是因为社会和政府,而一大多半原因,则是由他们的父辈人造成的。而他们,也正在制造者自己下一代,或者下几代悲惨的处境。

整个帖子写的火药味十足,远非本意。但是我也不改了,版主如果认为太过言辞激烈的话,请送入回收站。

元宝推荐:神仙驴,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