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淮阴候的救赎---评韩信的心路历程 -- 机会主义者

共:💬197 🌺23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六---离间(3.偷袭)

公元前203年7月到11月,楚汉战争到了关键的天王山阶段,形势的错综复杂直到现在看来都令人目接不暇。7月刘邦单身闯入韩信大营尽夺其军,实力复振,趁项羽东击彭越之际夺回了成皋,并筑广武城以距楚军,汉、楚两军主力在广武一带对峙数月,均无法取得进展;彭越对楚地的一再骚扰让项羽下定决心要彻底解决这个麻烦,与10月撇下成皋前线回到梁地与彭越决战(汉书记载为9月,对此笔者认为别有深意,容后再叙);韩信在匆匆完成新兵的训练之后,与8、9月左右在平原驻扎,与齐国在下历驻扎的大军对峙,大战似乎不可避免。在这个关键时期,郦食其却以三寸不烂之舌扭转乾坤,不费一兵一卒说降了齐王田广。下历的齐军完全放松了警惕,田广也与郦生日日纵酒,俨然已成亲密无间之关系。这个结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郦生的上一次成功说降还是在刘邦入关之前,刘邦让他去齐国也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摆在他眼前的首要任务还是尽快夺回成皋,此刻他正在百般挑逗曹咎出战,无暇顾及北方的形势。项羽虽然可能知道韩信奉命击齐,但他也了解齐国的现状,正如以后田肯所说“夫齐,东有琅邪﹑即墨之饶,南有泰山之固,西有浊河之限,北有勃海之利。地方二千里,持戟百万,县隔千里之外,齐得十二焉”。齐国虽然经过项羽的一番蹂躏,但实力依然不可小视,不是韩信领着一帮未教之民短时间内可以搞定的,所以他打算最多十五天解决彭越而后火速回头解决刘邦,如果齐国能拖住韩信,而彭越对楚军后方的威胁一旦解除,项羽处理成皋一带的汉军就再无后顾之忧了。至于韩信,他本来就在犹豫是否要攻击齐国,当初李左车给他的献策是待赵地平定后传缴燕齐,必可不战而平之。结果燕地虽然如预期那样降服了,对付齐国的方案还未出台,所有的计划就被刘邦的卤莽行为打乱了,如今无论在兵力、士气、战斗力和地形等各方面,面对下历的齐军韩信都没有必胜的把握,面对这样的形势贸然进攻绝无胜算,韩信也在下历平原等待局势的变化,而郦生的行为在说服齐王的同时,也解除了齐国大军的武装和警戒心,整个齐国顿时成为不设防的非战区,这就象两个侠客在决斗之前各自运气,忽然有一方将自己的空门完全敞开,摆出一付欢迎光临和化干戈为玉帛的姿态,这对于蓄谋已久的韩信来说是求之不得的好时机,但韩信已经知道造成这种结果是郦生的功劳,可刘邦此刻应该还未得到最新的消息,所以没有新的指示传达给韩信,尽管如此,汉、齐两家已经达成事实上的停火默契,按理韩信也不能再乘机动用武力了,可蒯通看透了韩信的心理,一番言辞拨动了韩信的心弦,也把韩信送上了与刘邦对立的位置。

蒯通用两个理由说服韩信,一是刘邦只给了韩信进攻齐国的指示,而没有诏令韩信停止进攻,所以刘邦让郦生说降齐王的行为并没有征求过韩信的意见,韩信当然可以以服从命令为由继续攻击。这条理由其实很苍白无力,因为所有人都没有把郦生的行为当一回事,也就是说没人能算计出郦生能够成功说服齐王,所以刘邦也就没有必要同时给韩信下诏令。况且韩信得到刘邦的授权可以独自处理所有进攻齐国的军事行动,那么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执行或终止圆计划是韩信的份内事,既然军事行动的目的通过其他途径已经达成,那么原本的军事计划也就失去了意义,完全可以取消或更改。此刻蒯通拿出这个作为理由是没有说服力的,以韩信的天才又岂能不知,但蒯通的杀着是第二个理由,“郦生一士,伏轼掉三寸之舌,下齐七十余城,将军将数万觽,岁余乃下赵五十余,为将数岁,反不如一竖儒之功乎?”蒯通吃透了韩信的性格。在乱世之中韩信追求的最高目标是出人投地,而按照当时社会的普世原则,人生的最高目标莫过于裂土封王,能得到一块被官方所承认的世袭领地传诸后世。(理由以后再讲)韩信在初期的挫折后终于在刘邦手下得到崭露头角的机会,完全凭借自己的才干在北方经营出一片天地(其实在下对汉书记载刘邦给予韩信三万兵马攻略赵地的是有疑虑的,盖此未见史记所载,且当时正是刘邦最困难的时候,能有如此魄力分三万兵马给予韩信?窃以为是班固为刘邦增饰之辞),刘邦对此未有些许封赏,反而屡屡交给自己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手下张耳、曹参等人却被封王封候,厚此而薄彼甚矣。韩信对此有怨望也属正常,眼看平定齐地这么大的功劳被郦生一番口舌而硬生生夺将而去,更加剧了韩信心理上的不平衡,蒯通利用这点唆使韩信可以说恰到好处,无论从理智还是情感判断,此时都是韩信攻齐的最好时机。韩信没能经受得住这个诱惑,接受了蒯通的意见部署开始部署攻齐的具体事项。

一边是处心积虑厉兵秣马的韩信大军,一边是松懈懒散不御守备的齐历下军,两相比较,则胜负在未战之前已经可以预见了。韩信的这种类似偷袭的做法跟后世纳粹德国偷袭苏联有点相像,趁黑夜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攻破下历的华无伤﹑田解大军,重创了齐军的主力,并趁势攻到临淄城下。田广盛怒之下却无任何退敌之策,慌乱之余迁怒于郦食其,逼其设法让韩信退兵,郦生的腐儒脾气让他拒绝了为自己乞命的机会,于是被田广残忍的烹死。临淄虽高城厚壁,但兵力不足,且处于慌乱中的齐国军队必定失去统一的调度和指挥,无法在此刻组织起有效的城市防御体系,于是田广等人不得已撤军东去,“齐王广东走高密,相横走博,守相田光走城阳,将军田既军于胶东。”和二战中的苏联一样,齐国广阔的纵深给予田广等人以喘息的机会,假以时日田广等人必定能重新征集组织起相当规模的军队,到那时韩信就失去战争的主动权了,所以韩信必须尽快解决齐地的残余势力,于是马不停蹄的追击田广到了高密。田广不得已向老对手项羽求援,按之后龙且的说辞,田广必定向项羽许下重诺才求得楚军的援助,又或项羽担忧齐地一旦为韩信所下势必危及彭城,于是项羽分兵授予龙且令其协助田广阻挡韩信。龙且是项羽最后一张王牌,当时英布已反,钟离昧失去了项羽的信任只负责荥阳方面的防御,项羽手下能独当一面的也只有龙且了。龙且和田广合兵后号称有二十万,虽然是虚张声势,但数量也必定不少。项羽两面作战的同时给予龙且一支庞大的军队,也反映项羽对齐地的重视程度。于是龙且和韩信在壅水边排出阵势,一场宿命的战斗不可避免了。或许当时两人都没有意识到,这次战斗的结果将彻底改变楚汉阵营的实力对比,而韩信将成为左右楚汉战争命运的KEYMAN……

楚军和汉军夹水列阵,当时有人向龙且献策,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坚壁清野,以逸待劳”。对比齐楚联军和韩信大军的现状,虽然表面上韩信已经攻克齐地的大片领土,但战线之长也早已突破了后勤供给的极限,即所谓的“汉军两千里客居”,这个时候军队只能就地取食,而灌婴的骑兵虽然是袏助韩信的一支劲旅,但战马的粮草消耗只会更甚于士卒,况且当时已经是十一月,天气渐渐转凉,按当时的条件在冬季是很难用兵的,况且韩信的军队组成的时间较短,短时间凝聚的战斗力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散,到最后一哄而散也不是没有可能;相反齐楚联军却可以通过当地和楚军后方得到足够的给养,如果将战争拖入消耗战,同时派出第五纵队挑动韩信控制下的齐国各城同时反汉,断绝汉军的粮食供给,那么或许那个冬天就是汉军的末日。在当时的情形下,无论从那个角度来看时间都站在齐楚联军一边,战争拖的越久,对韩信就越不利。如果放眼整个楚汉战争的大环境,龙且能把韩信粘在齐地,让项羽从容解决彭越这个累赘,那么楚军的后方就再也没有威胁了,一旦楚军的后勤供给趋于稳定,荥阳成皋主战场的形势就将再次被项羽所主导。因此无论从那个角度来看,龙且都没有冒险决战的必要,虽然从兵力上来看,龙且要优于韩信,但他却忽视了某人进言时指出的联军的软肋,即“齐﹑楚自居其地战,兵易败散”,事实上中国古代的战争虽然动辄号称几十万上百万,但往往无法形成于之相应的战斗力,相反庞大的军队在驾驭的过程中往往顾此失彼,在遭受打击之后很难形成二次反击的能力。在我看来,一般的将军带兵三万,统帅带兵十万是一个比较恰当的数量值,一旦能力无法达及而却要强行征召庞大的军队,其结果往往都十分悲惨。古代军队在缺乏现代通讯工具的条件下如何保证畅通的信息传导机制,直到现在都无法真正让我等知晓,象韩信那样自信带兵“多多益善”者,狂妄的背后必定有超越常人的手段和能力。回头再说齐楚联军虽然数量庞大,但齐军刚刚遭受大败,低落的士气如瘟疫一般传遍整个大营,此时如果贸然出战而不能得胜的话,失去凝聚力且近乡思家的士兵很有可能从战场上偷偷逃走,到这个地步的话局势就无法收拾了。龙且在对自己有利的形势下选择了一种卤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将本来清晰的战局拖入混沌之中。

究竟是什么让龙且放弃必胜的手段选择一种很不明智的方式主动求战呢?或许从龙且的一番话中可以找到些头绪。龙且说“吾平生知韩信为人,易与耳。且夫救齐不战而降之,吾何功?今战而胜之,齐之半可得,何为止!”这句话包含三个层次的意思:一是基于龙且对韩信的了解程度。龙且说自己清楚韩信的为人如何,“易与耳”,那么龙且真的了解韩信吗?当初韩信在项羽阵营担任郎中,虽然序卑位微,但比其他人有更多机会接触到项羽阵营的高层,所以龙且知道韩信这个人并不奇怪。但此一时彼一时也,当初的韩信和龙且在地位上有天地之别,龙且眼中的韩信只是一个不得志畏首畏尾的小幕僚而已,本文的最初说过韩信的性格中有软弱的一面,在不得志的时候,这种失落感表现的更明显,而经过一系列变故的韩信早已脱胎换骨,虽然性格中的软弱面依然存在,但本不为龙且所知的军事天才和战场上的果敢刚毅在此时的韩信身上表现的更为明显,龙且还拿老眼光看待韩信,认为这家伙容易搞定,至少犯了主观主义错误。过分轻视韩信的能力,是龙且失败的首要原因。

这句话的第二个意思,反映了龙且贪功的小算盘在作怪。这就带到一个深层次的问题,就是龙且究竟有没有独当一面的能力?项羽把这个重任交予给他,自然对其信任有加。但龙且这句话暴露出其本质上还是和曹参灌婴周勃一样,只是战将而非帅才,他没有大局观和洞察力,缺乏一种对全体将士的责任感,他一心想要的只是战争的结果能带给自己的利益,在大战来临之际,作为最高统帅的龙且考虑的不是达成战争目标所必须采取的军事部署、谋略、外交、情报搜集、战斗动员等繁重的细节,而是超越现实考虑战争之外的东西,这种指挥官如何能得到士兵的信赖呢?从这一点来看,龙且不但不具备统帅的资格,连一个普通的将军所必须具备的武德和基本判断能力都丧失了。达到同样的目的,能不战而屈人之兵自然是最好的结果,龙且却对这种结果不以为然,我甚至开始怀疑龙且的心智是否健全?或许是他对韩信的能力的认定影响了他正常的判断力,好胜心和短视引导龙且走向深渊。

这句话的第三个意思,表达了龙且对胜利后的战利品的幻想,体现了他的贪婪。人说未战而先算,算的是战局和形势,他居然盘算起战后的战利品处置问题,真是让人啼笑皆非。项羽把这样的庸人扶上如此重要的位置,从某种程度而言,是项羽毁了龙且,同时也为自己挖好了坟墓。就从短短的一句话,我们看到了一个贪婪短视、专营私利的小人的心态,从一开始,龙且就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没有意识到自己肩上扛着支援齐国和保护楚国侧翼的重任,以及数十万将士的身家性命,依旧象一个普通的将军追求战场上的荣誉和快感,他的心态根本就已经失衡了。一个失去平常心的普通人最多碰得头破血流,而一个失去平常心的统帅,会把手下的将士带入万劫不复的境地,龙且和齐楚联军的所有将士还没有意识到,地狱之门已经为他们打开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