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废除科举的教训 -- 谭伯牛

共:💬36 🌺1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re

1 为了富国强兵,我们需要大量的理工科,经济,法律,外交,工商等人才,而这些人才科举是培养不出来的。只有废掉科举,我们才能把年轻人解放出来去学习新的知识。

如何评判所学知识的好坏深浅,仍然离不开考试。科举就是考试制度。八股是考试方式,四书是考试内容,将其置换为各类专业知识,依然进行严格的考试,正是现代教育制度的形态。一定要将科举与八股分开讨论,才方便检讨历史。

3 “其次,“学而优则仕”的科举宗旨,保证了耕读传统——读书人出则入仕,为官者退则居乡——的延续,不致造成巨大的城乡差别以及国家政权与基层民众的隔膜”科举时代读书人能做官的毕竟是极少数,这些人不可能对本乡经济有什么影响,所以我对您提出的科举不致造成巨大的城乡差别表示怀疑。

乡绅、官绅对地方经济以及与本土有关的中央经济决策具有重要影响,更对有效维护帝国统治——彼时基层政权至县为止——具有深远意义。瞿同祖《清代地方政府》、张仲礼《中国绅士》对此有精辟的分析。您有兴趣的话不妨取阅。

4科举根本不是教育公有化。一般的私塾都是当地士绅或家族中比较富裕的建的,士子上京赶考一去几个月是一笔不小的负担。其实从北洋政府到1994以前,我国公立学校的学费都不算高,当然没有达到免费的地步。

不但有私塾,还有义学(免费,或几乎免费);士子自进入官学,则不但有公费补贴(膏火银),还有族人、乡官的接济,入京后(举人)更可从各类途径获得经济援助,例如被聘为京官子弟的老师、免费入住各省府县在京会馆,等等。从北洋政府以来的学费,我未作调查,不知高低,但是,现在举目都是读不起书的各类新闻,我实在不觉得乐观。

5您举的江西寻乌县的例子,从辛亥开始江西处于中国内战的高发地带,这个好像不一定是废科举的错。

其实,废除科举后很长一段时间,能入学堂者都是家境中产以上。城乡无产阶级,除了革命,实在无路可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