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归来小馆的最后一个菜:木须虾仁,还是随便评论 -- 归来战士

共:💬54 🌺4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其实人类味觉系统的进化史千万年,对于美食的标准

是人类本能的反应,就是对高脂肪高糖分高蛋白质高热量的追求。

俺也走遍3州,各国的美食名菜也吃了不少,从法国鹅肝 ,俄国鱼子,德国肘子,印度小羊腿,新加坡辣椒螃蟹 etc 所谓美食,一个字高油高脂,可以读读青方大夫在科学版发表的关于糖尿病的文章,就知道,饮食传统,人类本能和健康饮食的关系。 比较下来,中华理料的确摆脱了这种境界。

人类只有到工业文明的中期后,150年前西欧才基本摆脱了饥饿的状态。如果你去读读法国意大利的15世纪到19世纪的宫廷菜单乃至世界各地的菜谱,对肉食的追求之贪婪为之瞠目。

同样,你会明白为什么香料在西欧5世纪前多么值钱甚至推动资本主义大洋探险殖民。而1个世纪前,西欧普遍抛弃了大量香料炮制肉食烹饪习惯。(对了,还有小冰河期气候的影响) 而南洋,印度为什么还保留这样的饮食习惯。

只有俺中华作为唯一以农耕文明延续3千年,其文化和饮食文化的高明之处不胜枚举。就举一点,东亚的菜原料是比南洋的好太多了,无论是蔬菜还是肉食。

还有一点,人类就是有追求刺激性乃至伤害健康食物本能和成瘾习惯。极端的说,罂粟壳入菜。

美食的标准其实就那么几条。

说到文化多样性,其实是在主流强势高姿态下对其他一种包容而已,并不是说亚文化和主流文化是同等地位同等公用了。同样可以应用到烧菜上。

现在中华积弱已久,全盘西化之下,对外来新奇之物盲目崇拜也是正常的。

就好比俺的日本同学巴巴飞到纽约吃他们认为比较地道的日本菜。

俺也走了不少地方, 日本,中国菜馆开满世界,可还是没有见过几个南亚印度菜馆。印度裔在美国可是比华裔要混得好。

自家之言,乱讲。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