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以巴黎的名义诅咒革命——读林达《带一本书去巴黎》有感 -- 外务府行走

共:💬18 🌺1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以巴黎的名义诅咒革命——读林达《带一本书去巴黎》有感

这本书有颇具人文气息的题目、古朴凝重的封面,随便一翻就会蹦出几幅风景水彩画,初看之下,想不把它当成一本旅游指南或者观光随笔都难。但是看完第一章,明白作者原来是揣着雨果的《九三年》要去逛巴黎,心头就开始发紧。就好像一个人要去庐山旅游,却非找一本《彭德怀传》或者《对建国以来若干重大历史问题的决议》来封行李,端地用心可疑。渔阳鼙鼓动地来,巴黎风月黯然收,有了《九三年》站桩,作者的巴黎游就再也逃不出“大革命”的阴影了。果不其然,看完最后一页,长舒一口气,心道:这分明是一本借题发挥的政治小册子,是又一个老派自由主义者对法国式革命的檄文罢了。

作者林达,或者准确地说,林达夫妇,据从网上的考证为旅美华人,他们毕业于国内的工科院校,在高校工作而又辞职,赴美后特立独行地选择在美国南部偏僻乡村从事体力劳动和艺术创作,间或云游和著述。林达写过的“近距离看美国”三部曲在国内知识界颇有反响,被誉为“傻瓜版的美国政治史”,这个评价恰如其分,而且绝非贬抑之辞。本人看过其中一些篇章,感觉作者对美国的体制和文化颇有见解,食髓知味,有种大巧若拙的阿甘式的智慧。比许多自诩为美国通的学院派人物的论述清晰而有力的多。本人相信,作者对美国的深刻理解同其深入美国社会基层的生活经验和感悟有莫大关系,所谓知行合一,一旦一个知识分子身体力行地实践某种生活,然后再阅读相关的理论来加强自己的理解,那他的理念将无比坚定,他的论述将无比精彩,就像我们在“三部曲”里看到的那样。

但是这次作者作为一个外来者进入巴黎,进入了全然不同于美国传统和理念的历史情景。作者想以一种探寻的姿态来诠释法国革命,但显然作者的偏好和知识结构不容许他在短短地客游之中深刻地思考那些过于艰深的历史问题,于是最简单的办法,作者在短暂的文化震惊之余,几乎本能地拿出了自己所熟悉的理念来看待异国他乡的历史。我们又看到了一个挥舞着传统自由主义理念长矛的骑士,再次对着法国革命的风车发起人文关怀的道德冲击,就如他在精神传统上的无数英美前辈一样。只不过由于这次主角换成了我们的同胞,因此在后革命情境的中国激起了更多的涟漪罢了。

碰巧本人在刚上研究生的时候,导师命令学生们翻译一部大部头的美国教材,分到手上的恰好就是“暴力与革命”这章,因此多少对欧美知识界对革命的主流见解有所了解。那几乎是一定要贬抑法国革命而赞扬美国革命(如果后者能够称为革命的话)的,这是经过了传统自由主义意识形态长期灌输的结果,重视人的价值和尊严,维护个体自由,拒绝公众的“暴政”和激进的政治态度,强调妥协和调和,这些东西已经深入到当代西方政治意识的骨髓里去了。本人对这些观念本身并不持异议,也早就对法国大革命中的暴行及法国革命开创的激进政治传统的种种流变耳熟能详。道理是肯定要这么说的,有趣的是林达夫妇远涉重洋,拉上了巴黎城作为垫背,以巴黎的种种历史风物作为武器来诅咒革命,讲述的却仍旧是一个美国式的大团圆梦想,让人在恍然大悟之余有点替巴黎惋惜。那么多的人文集粹、那么多的舞榭歌台、那么多的王侯将相、那么多的风流韵事最终都被革命败坏了胃口,闭上眼睛印象深的只是香波荷城堡的地牢、贡塞榭峄的铁窗、协和广场的断头台和某个忘记了名字的教堂里的被屠杀者名单。这是巴黎还是奥斯维辛?

其实作者在本书中不乏精妙的见解和深邃的追问,比如法国革命前的贵族普遍向往自由平等的独特精神状态,法国权贵对启蒙思想家既爱又恨,而最终还是爱大过于恨的特殊感情,巴黎民众聚啸成群,忽左忽右,今日可以以革命的名义十步杀一人,明天又可以对新的天降恩主顶礼膜拜的莫名习气,所有这些谜团都是属于巴黎且只属于巴黎,只能从法国历史乃至革命本身中去找原因。作者并非不明白这点,但也许是独特的历史传统过于难以理解,需要皓首穷经或者再次深入基层才能体会,远不如站在今日公认的价值高端挥斥方遒来得容易,所以作者对这些真正需要站在巴黎街头深刻揣摩的东西往往浅尝辄止,匆匆而过,行文越到后来越是沉迷于对革命暴力的讨伐和惋惜不能自拔。最后以一个对雨果的至高评价突然首尾,“我终于发现,正因为有了雨果,巴黎才真正挽救了自己,真正获得了解放”(大意如此)。这种典型的余秋雨式笔调来的莫名其妙而又矫情,对应开篇交待为什么要带《九三年》时的洋洋洒洒,简直是一个兔尾,如果不说是狗尾的话。

因此本书不能说是一部诚恳的、谦恭的、像作者在美国乡下务农、贩卖手工艺品的那种态度的作品。但是,它显然对某些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路子,比如朱老师已经把它列为学生的必读教材(《朱学勤:带一本书,从美国到巴黎》)。网上更多的是赞美之声,除了一个老实人说的一句老实话,“作者对历史故事的叙述远不如她讲美国的那两本流畅,并且现实的游历和历史的遐想这两者互相成为叙述的障碍。也许是我读得太快了”(《三联生活周刊:带我去巴黎吧》)。当然,抛开政治观点不谈,本书还是充分证明了作者的才气,特别是作为兼职艺术家的绘画功底,毕竟不是每个作者都有本事给自己的书配插图的。如果作为一个旅行随笔来看的话,本书的立意和主题也都够有创见,值得钦佩。作为一个诚心实意的旅游者,本人当然推荐您去巴黎的时候逛丽都而不是贡塞榭峄,带本巴黎购物指南而不是本书。当然如果您想在巴黎进行一次主题旅游:法国大革命遗迹游。还别说,这本书真对路子。

元宝推荐:海天,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