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明清时代的草原雄鹰们(九)修改稿 -- 坐看风起云涌时

共:💬9 🌺1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明清时代的草原雄鹰们(九)修改稿

说明:我对这篇文章的,第九和第十这两部分始终不是太满意,认为原作中内容喧宾夺主,形式上调侃有余,而史料不足,特此修改。还请大家谈谈,这回感觉好些了没有?还有什么缺点?

九加入王越,十除了王越,也要加入正德皇帝的讨伐蒙古。

九、成化年间的裱糊匠(一)

明宪宗:明英宗的儿子,名朱见深,年号成化

王越:明成化,弘治年间,抵抗蒙古入侵的重要军事将领

“成化生死恋”这个名称当然是个笑谈,“成化”是明宪宗的年号,这出爱情戏当然是关于他的爱情故事。

明宪宗朱见深,明宪宗是英宗(被也先俘虏的那位)的长子,命运多舛,2岁的他被立为皇储旋即被废,待亲生父亲英宗复辟成功,又被立为太子,在他中间那段被废的日子中,过得比较清苦,但他并没有象其他苦孩子那样磨练出一种奋发图强的性格,而是和陪伴他的小保姆陷入了一种病态的爱恋中。1464年朱见深即皇帝位,立刻封这个比他大17岁,“貌雄声巨,类男子” 的宫女万贞儿为贵妃。

明宪宗一上台,在政治上,采用开放式的管理手段,说白了,就是当甩手掌柜的,一切都给朝臣,自己去和万贞儿耳鬓厮磨,好在他父亲明英宗去世之后,为他留下了一帮贤臣良将,所以在他当政的初期,有些为人所称道的事迹,比如为叔叔明景帝恢复帝号(明景帝的帝号为明英宗所剥夺),为于谦平反。时光飞逝,这批贤臣良将慢慢老去,提拔上来的接班人却多为万贞儿的亲戚和同党。朝政开始崩坏。

万贞儿此人非良善之辈,工于心计,一想自己当皇后,二想自己生个儿子将来当皇上,明宪宗的第一个皇后就是为她所构陷,被废。如果不是皇太后死活不答应,万贞儿当皇后的阴谋几乎得逞了。对于子嗣,为了自己生个长子,竟然使用歹毒手段,给其他怀孕嫔妃配置堕胎药,但她自己第一个孩子夭亡之后,竟无所出,致使明宪宗年近30,膝下依然无子嗣,可是这个被爱情迷住双眼的糊涂虫竟然始终弄不清原因。或者说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吧。

万贞儿虽然严加防范,最终还是有个漏网之鱼,就是后来的明孝宗,各种机缘巧合明孝宗才得以活命,明孝宗一直被藏在宫外,当他第一次见到父亲时,他的头发一直拖到地上,只是由于他生下来,为了保密而被幽禁起来,从来没有理过发的缘故。明孝宗忽然得到了这么一个儿子,感激上苍,立刻立他为太子。皇太后也立刻将这个孩子抱到自己宫中抚养,防止万贞儿加害,后来明孝宗的生母,和帮忙的太监都暴亡了,可见皇太后不是空穴来风。后来万贞儿采用鼓励朱见深多生孩子,另立太子的手段,想搬倒明孝宗,可是最终因为明孝宗占了先机,而以失败告终。

后宫乱成了一锅浆糊,前朝也好不到哪里去。所有的重要职位,都被万贞儿的亲戚朋友所把持,弄的乌烟瘴气。明宪宗还为后代开创了几个不好的先例,第一是自1470年,他专心呆在后宫,16年不上朝,直到去世。第二是任用太监汪直创立“西厂”,明宪宗赋予汪直极大的权力,实行特务统治,国家正规的司法系统反而接近瘫痪。第三,开始崇尚神仙,长生不老,以及房中术,甚至还根据所谓秘术和秘方,选拔官吏。为明朝后期的皇帝们,做了极坏的表率。史称“妇寺之祸”。

明宪宗是个很有才气的人,只是才气用的不是地方,他绘制的“一团和气图”开中国漫画之先河。而万贞儿在艺术上显然也很有造诣,据说瓷器中的瑰宝,成化斗彩,即为万贞儿所开创。明宪宗冲破层层阻力,与万贞儿结为夫妻,相敬如宾,不离不弃,只是可惜,他的才情,不能给老百姓当饭吃,不能给边关当兵用,唯一的作用就是把国家搞的千疮百孔。1487年,58岁的万贞儿在因为琐事暴打一名宫女的时候,突然倒地而亡,明宪宗就此茶不思,饭不想,几个月以后也随之驾鹤西游去了。

“土木堡之变”之前,相等兵力作战,明朝已经不是蒙古铁骑的对手,仅能靠人多势众,勉强维持,“土木堡之变”之后,明朝50万精锐毁于一旦,就此元气大伤,边境的守将,碰到蒙古骑兵来袭,基本上就是以固守为主。明景帝,对这种情况无可奈何,他哥哥英宗复辟之后,也深知造成这种局面,自己脱离不了干系,对边境将领也不那么苛求,只要保证战斗发生在边境一线,拖住蒙古铁骑,不让他们入关就是胜利。所以边境上的将领都采取努力自保,不思进取的态度,也就不足为奇了。

这种情况就象古代时候冬天家里窗户,窗户纸破了,主人不是考虑补窗户,而是披个棉被坐在炕上,心想等着寒风挂过就好了。这种坐以待毙的态度,总不是办法,所以糊窗户的裱糊匠是必不可少的,裱糊匠的工作就是补窗户的漏洞,必要的时候还要冲到屋子外面去糊一下。明朝的裱糊匠,糊窗户采用的贴补丁的方式,就是哪里漏了,哪里来块小补丁,不是他没能力重新做一个新窗户,而是大明朝兵户制度的弊端以及国库的空虚,已经让明朝买不起那么大的窗户纸了。

明朝从成化帝开始,正式出现昏君,但无论朝政如何混乱,佞臣如何横行,却从来不缺杰出的将领,而且基本上都能做到知人善任。虽然也会有杀戮,但是很快就会有一个新的将领出现。可能这个关系到明朝皇上以及那些达官显贵的生死存亡,所以想糊涂也不行。这个现象只是到了最后崇祯皇帝,才有所改观,他是连着杀,直到杀光手下那些杰出将领为止。

成化年间的裱糊匠,最杰出的当属王越。王越本是文官,明英宗时期投笔从戎,明英宗复辟之后,也先太师已死,蒙古自身爆发内乱,边境相对稳定,所以他也没什么显露拳脚的机会。至成化帝即位,蒙古的毛里孩太师,相中了紧靠明朝边境的河套地区,并以河套为基地,骚扰明朝边境。1467年起,王越先随同抚宁侯硃永出征毛里孩,将毛里孩逐出河套,他调度有方,深受赏识,升任宣府巡抚。1469年之后毛里孩再入河套,攻击延绥,王越率兵营救,以3部兵马,互为犄角,再次击败毛里孩。1470年癿加思兰部下阿罗出率领自己的部落入河套,王越再败之。这3次战役所记都不详,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王越所战皆为蒙古众多部落中的一个部落,应当在兵力上不会太吃亏。

但是紧接着入河套的,是癿加思兰,满都鲁和勃罗忽3部(当时这3个人,还没分裂),他们的联盟是当时蒙古部落中,势力最大的一部,这就不是靠强攻能解决问题的。朝廷当然想借以往胜利之余威,将蒙古赶出河套,王越眼见不可为,先请辞大同巡抚,结果反而被升官,他又以士卒疲惫,要求休兵,朝廷认为先平定了河套再说,王越眼见逃脱不掉,要求将西北所辖8万兵马,能够统一指挥,这个朝廷同意了,但是没有指派他为总督,又派来一个人武靖侯赵辅。好在赵辅不是一个糊涂人,审时度势,他和王越一起上奏,非精兵15万不能解决问题。但是遭到朝廷大臣们的一致批判,弹劾王越和赵辅,赶巧赵辅此时忽然“犯病”,办了病退回京了。剩下王越苦苦支撑,愁眉不展。这样一脱,就到了1473年,对于王越来说,是重要的一年,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摆在了他的面前。王越也将一战成名。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