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明清时代的草原雄鹰们(九)修改稿 -- 坐看风起云涌时

共:💬9 🌺1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关于王越的行文提几条意见

老兄说:

1467年起,王越先随同抚宁侯硃永出征毛里孩,将毛里孩逐出河套,他调度有方,深受赏识,升任宣府巡抚。

明史的记载是“成化三年,抚宁侯硃永征毛里孩,以越赞理军务。其秋,兼巡抚宣府。”

王越之前是接替都御史韩雍为大同巡抚。出征毛里孩时他只是临时调来参赞军务。本职并没有动。所以后来又兼宣府巡抚。并不是升任。

老兄说:

1470年癿加思兰部下阿罗出率领自己的部落入河套,王越再败之。这3次战役所记都不详,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王越所战皆为蒙古众多部落中的一个部落,应当在兵力上不会太吃亏。

明史和实录其实对破阿罗出部记载甚详。连最后阿罗出被流矢设伤都记载了。当然如果用现代修战史的眼光来看,缺少双方的兵力配置等等。但是也不能对古人要求太高不是?

老兄说:

朝廷当然想借以往胜利之余威,将蒙古赶出河套,王越眼见不可为,先请辞大同巡抚,结果反而被升官,他又以士卒疲惫,要求休兵,朝廷认为先平定了河套再说,王越眼见逃脱不掉,要求将西北所辖8万兵马,能够统一指挥,这个朝廷同意了,但是没有指派他为总督,又派来一个人武靖侯赵辅。

明史的记载“又明年,越以方西征,辞大同巡抚。诏听之,加总督军务,专办西事。然是时寇数万,而官军堪战者仅万人,又分散防守,势不敌。永、越乃条上战、守二策。尚书白圭亦难之,请敕诸将守。其年,寇复连入怀远诸堡,永、越御却之。圭复请大举搜套。

  明年遣侍郎叶盛至军议。时永已召还,越以士卒衣装尽坏,马死过半,请且休兵,与盛偕还。而廷议以套不灭,三边终无宁岁;先所调诸军已逾八万,将权不一,迄无成功。宜专遣大将调度。乃拜武靖侯赵辅为平虏将军,敕陕西、宁夏、延绥三镇兵皆受节制,越总督军务。比至,寇方深入环庆、固原饱掠,军竟无功。 ”

这里,王越并不是因为怯战而请辞大同巡抚,理由是要准备西征。所以才升任“总督军务,专办西事”。后来请求休兵也并不是因为怯战。当时北元采取骚扰战术,明军不胜其扰。王越提出休整部队也是正常的举动。明朝以文官领兵。王越虽然投笔从戎,但当时仍然是文官。一旦休兵必须交出军权回到中央。所以才有“与盛偕还”的说法。

至于拜武靖侯赵辅为平虏将军乃是明朝节制边将的不二法门。明朝怕边将造反,所以搞出这种一支军队有两个最高统帅的古怪系统。朝廷并没有“没有指派他为总督”,王越本来就是总督,并没有被撤过职。

王越由于先后结交汪直、李广等太监为后援,所以为传统史书所贬低。但是如果不结交这些人,王越简直无法立足。您现在记述的这一段王越和朝廷闹矛盾的历史,恰恰是王越还没有在朝中找到强有力的同盟者之前的事。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