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注意】请教雪个及各位:传统的中国音乐是什么? -- 淡淡微风

共:💬55 🌺2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我不知道啊。。。所答非所问一下

相传孔子修订过《乐经》,后失传。

  乐在远古时代,与舞紧密联系在一起,共同构成了原始的图腾活动,这些早期的巫术礼仪、原始歌舞也包含着人类其他艺术形式的萌芽。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乐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孔子诞生前,中国的乐已经发展到很高的水准,尤其是周代,集前代精华于一身,拥有云门、大咸、大韶、大夏、大鑊(偏旁应为三点水)、大武等六种音乐。而“周礼尽在鲁”2 这些条件为孔子乐的思想提供了温床。   孔子对音乐有着极为浓厚的兴趣,曾“访乐于苌弘”;“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特别是“困于陈蔡”时还“七日弦歌不绝”。他对音乐的表现力、感染力和影响力有着深刻的认识。例如:“在齐闻韶”后他感慨于韶乐的表现力说,“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3;听鲁国乐师“挚”的演奏,孔子说,“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孔子到武城,听到弦歌之声,向弟子发难“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回答“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4孔子对这个回答非常满意,我们由此看出孔子对乐的熏陶和影响作用的肯定。在答颜渊“为邦”之问时,孔子言及“郑声淫”,5“恶郑声之乱雅乐也”6就是从负面讲音乐的影响力。   孔子对于“乐”的欣赏也是从“仁”的基础出发的。一旦“乐”有违于礼、背离于仁时,在孔子心目中便会成为丑陋的东西,如“郑声”,又如当孔子知道季氏“八佾舞于庭”7时,怒不可遏,认为“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对于即符合艺术标准,又无违于仁的“韶”乐,孔子赞其“尽善尽美”;而同样艺术成就很高,但显露杀伐之气的“武”乐,孔子则认为“尽美矣,未尽善也。”

“器”,在以往的孔子研究中是一个被忽视的重要范畴,它在孔子的美学思想体系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在礼流传后世的的现实构成要件中,一是乐(礼乐)、一是诗(相关的规章、制度、仪节的记录)、再一个就是通常为人所忽略的“器”。从早期巫术仪式中使用的带有各种花纹图案的陶土制品,到铜、铁时代的钟、鼎等大型器具都体现着当时社会的的审美趣味、传达着一个时代的韵律。

郭沫若、李泽厚等对“器的艺术”都曾有专门的研究。

元宝推荐:履虎尾,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