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注意】请教雪个及各位:传统的中国音乐是什么? -- 淡淡微风

共:💬55 🌺2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注意】请教雪个及各位:传统的中国音乐是什么?

    前些日子有朋友问我,把我给问住了,请各位方家指点!

    有了答案,麻烦把这帖子删除:)

    • 家园 google 得到一个《中国传统音乐简介》

      中国传统音乐简介:

      中国传统音乐可分五类

      ……

        杜亚雄先生则将中国传统音乐分类如下:民间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宫廷音乐;其中民间音乐包括民间歌曲、民间器乐、民间歌舞、戏曲音乐和说唱音乐;文人音乐包括古琴音乐、诗词吟诵调、文人自度曲;宗教音乐包括佛教音乐、道教音乐、基督教音乐、伊期兰教音乐、萨满教及其它宗教音乐;宫廷音乐包括祭祀乐、朝会乐、导迎及巡幸乐、宴乐。

      ……

      连接在此:

      外链出处

      另一个《中国传统音乐》网站:

      主编: 乔建中

      撰稿人: 冯洁轩 乔建中 张振涛 居其宏

      连接在此:

      外链出处

    • 家园 【原创】中国传统音乐涵盖的范围很广

      但我觉得也可以简单来说。

      我的简单理解是这样的,不对之处,还请各位指正。

      中国音乐和中国传统音乐,在内涵外延上应该是不同的。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传统二字,首先点明了这音乐形式形成的时代,窃以为,该是古代创作传承下来的曲调,而且在表演形式上也应该是古而有之的。这种曲调,早期的编钟乐是,古代嵇康的《广陵散》是,当代阿炳的《二泉映月》也是,但《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就不是。在器乐上来看,琵琶古筝古琴二胡等乐器的演奏是,引进西方管弦乐的就不是,比如钢琴小提琴参与演出的就不是。

      再比如,民谣,民调,戏剧类的京剧,昆曲,越剧,黄梅调等等,包括佛经的诵唱,古人填词吟诗的调子,都也可以算入中国传统音乐,但经过改编的,加入电声乐器的现代京剧,加入大型管弦乐队参与的民乐演出,我就不认为还能算入纯中国传统音乐了,充其量只能说是具有中国传统音乐一些元素的现代中国音乐,或中国新音乐。

      这里我觉得首先要弄清楚的是中国传统音乐有自己的形成历史,而中国音乐与外国音乐的交流,由来以久,比如琵琶自西域而来,但已经被改造为中国的传统乐器。比如二胡,在过去一直是丝弦,在阿炳借鉴小提琴弦之后改为钢弦,指沟按弦也可指尖按弦。在我看来,音乐体裁和表演形式本土化,才能说的上是传统音乐。但一种音乐形态的凝固成型,都是需要时间的,所以窃以为,到清朝为止,西洋乐器,西洋作曲方法没有进到中国曲目的为止的,都可以算是传统音乐。这里面该也包括各民族的传统音乐吧?

      另外,其实传统音乐本身的音调音阶在这上千年的历史里也变化很大,宫、商、角、徵、羽是我们所熟知的中国传统音乐的五度音,后来加上变徵,变宫,再到宋代姜夔变为九音等等,也一直是个自我丰富的过程,而西方音乐的七音阶所使用的和我们使用的七音对应是不同的,比如,宫音对应西方音乐的C音,那么C D E #F G A B,而不是我们通常所熟悉的C D E F G A B,以钢琴音为准的话,“清角音”比钢琴要高;“变宫音”比钢琴要低。因此,我个人以为,在看曲谱的时候,也可以在这些不同中,发现中国传统乐曲在作曲上,和西方作曲的不一样,因为中国传统乐器,比如古琴,就无法按照西方的七音阶来弹奏。同时,中国传统音乐里的音高标准和各乐音产生的规则是采用的十二律,而西方音乐的是七律。这个也有不同。这个说起来就太长了,我也说不清楚,呵呵。

      还有什么,想起来了,我再补充。

      见笑了。

      元宝推荐:履虎尾,
      • 家园 非mm高才,多谢!
        • 家园 只是在别人偷懒的时候,唠叨了两句。。。

          微风兄谬赞了。

          微风兄的歌声都在风中轻轻荡漾着,来得感性而自然,小可则不过是理性的堆积了些论材罢了。

          花谢鼓励。

      • 家园 贫道个人意见,乐器乐曲都不是决定因素

        调式与和声,方为是否民族音乐的决定因素。

        孔老二听的是雅乐,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配着唱的那些曲子,五声音阶(后来加了变徵)。虽然孔老先生说尽善尽美矣,我们老百姓却嫌不够刺激。

        汉代自西域传入了琵琶,有了清乐。乐府诗集里面清商曲辞西曲吴声是也。加了清角变宫,自然听起来富于变化,风流缠绵许多。

        隋唐所谓中国传统音乐则整个儿是西域胡乐的天下了,鼓角横吹琵琶乱弹。唐诗宋词其类也。改变宫为闰(降半音),便是跟西洋乐完全不同的面貌了。

        乐器可以改革,乐曲可以新创,调式和声不变,一听便可以听出来其民族风味。

        中国传统是五度相生纯律,不是平均律。移宫换羽要麻烦的多。

        • 家园 再加上一点就全了(也现丑一把)

          节拍。

          作曲的都知道,表现感情方面,调式、和声以及节拍的选择,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我们追悼会所用的哀乐,本来是一首欢快的地方小调。在把原来的主旋律不变的情况下,转换调式和和声,把原来的1/4或者1/8拍为主的节拍换为1或者1-2拍为主。就整个的变了一个韵味。

          常用的节拍也是一个民族音乐的主要特征之一。比方说印度音乐里面常见的纯粹1/2拍的大量应用,在其它的民族音乐里面就很少见。彝族舞曲里面的节拍是纯粹1/3拍(不会记错了吧?)你要是有本事拖到1/2,听起来的异族风味就更浓了。

          我们的民族音乐里面,以茉莉花为代表,是1/2和1/4拍的间隔应用。(千万别记错了)当然,这些都是在特殊的调式和和声的基础上进行的。

        • 家园 "移宫换羽要麻烦的多",请展开再说说。花道长!
          • 家园 想岔了一下。。。

            这“移宫换羽”,愣是让我想起了“凌波微步”。。。

          • 家园 展开了说可就不知道要写多长了

            大致是这样的,中国传统音乐不用十二平均律,而是用三分损益律,即五度相生纯律的变种。

            定下黄钟,然后从黄钟出发向上纯五度(三分损一)定出林钟,然后从林钟出发向下纯四度(三分益一)定出太簇,然后从太簇出发向上纯五度定出南吕,南吕向下纯四度定出姑洗,姑洗向上定出应钟。。。如此交替定出十二音律。看上去很美,对么?

            问题是第十二个音律仲吕向下纯四度却回不到黄钟了,而是要比黄钟低一些,即黄钟归不了位了。

            黄钟既归不了位,黄钟调便转不出理论上应该有的十二个调了,而只能转出六个,剩下六个的音不在十二律之内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