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在写经济发展比较前,看利益说话:一些想写又不想写的话 -- 葡萄

共:💬88 🌺12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关于中印比较

日本有黄金平衡国际收支。中国没有黄金,但中国有黑金--煤和石油。

中印比较,如果不考虑资源的因素,似乎不公平。目前所有对中印的比较,好像都只强调了印度的有利条件,而忽视了中国的有利条件。

中国的有利条件就是,矿产资源丰富,煤炭石油资源丰富(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试想一下,如果中国没有大庆油田,煤炭资源不足,在当时面临经济封锁的条件下,中国是否还有可能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大庆油田等的发现,使得中国石油自给,且能出口换汇。每年几十亿美金在今天不算什么,但在当时是会要命的。如果中国在当初没有石油,也象印度那样,每年也要拿出几十亿美金进口石油,情况会怎样?

中国的铁矿品位低,但量并不缺。在封闭的条件下,铁矿品位低也算不上不利条件,只不过炼一吨钢多耗点煤,而中国的煤很丰富。反观印度,它的铁矿资源虽品位高,(量的多少不清楚)但它缺少煤炭。它的石油煤炭都需要进口,同中国比,一进一出差别就大了。

同中国比,印度的有利条件可能就是它的耕地了。但现代农业也是高耗能农业,是工业化农业。中国的海南岛也有一年三熟的耕地,但历史上一年种三次、两次,或者一次的总产量其实差别不大,所以一年种三次的并不多。什么原因?土地的肥力跟不上。高产的时候,水、肥就成了限制性条件,好的作物品种、一年三熟,在水、肥条件不满足的条件下不起作用。“改革开放”中的分田到户对中国的粮食生产起的其实是坏作用,只不过是因为分田到户的同时,中国大量进口化肥,同时国内化肥厂也大量投产,化肥的作用除了抵消分田到户所造成的不利因素外,还能够增产。

印度虽然有很好的耕地,但受制于它的工业发展水平,虽有好的作物品种,但水、肥条件不理想,农业发展也要受限。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