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纪事】李自成进北京和山海关之战--引自温相旧作 -- 解放军

共:💬5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读史札记(8)-谈明末史细节之北太子伪案及其它

此贴是受到解放军兄的感染所致,以致于还要把旧日的话题一再提起。先说解放军兄提到的

伪太子案的北太子一案。

在李自成丢下太子和永定二王以后,三人失散,太子后被人出卖,出卖者一说是周奎,还有

的说是光时亨,众说不一。而在钱凤览后裔所作的《火烬余生录》中有详尽的记载。钱氏后人甘冒文字狱的惨祸而把此书家传下来,难道会是假的吗?解放军看到的此书,一定是在北京图书馆看到的,而且,一定是1998年以前看到的,因为此书1998年11月就被列为馆藏,概不外借。我是在雪师那里看到的(姚雪垠),他有一本,是五十年代在地摊上偶然看到买下来的,后来他借给我复印,保留至今。书中对北太子所谓的伪案的前因后果描写的非常详细

,小说《李自成》在第五卷中就采用了该书的不少章节。以钱凤览一个未入流的小官都能看出在审问伪太子案中的破绽,遑论其它。

钱凤览死节以后,满清中央禁止议论关于太子一案,但是,对于质疑此事的一些汉族官员却是给予从轻发落,主要是顾虑到人心的问题,但是,当福王、潞王被杀以后,满清的态度马上大变,开始有恃无恐起来,上谕的口气越加严厉。

《火烬余生录》最后曾说道:邦家之痛,宁何曾此?其实,一个崇祯的太子的死活并不是关键,而是整体民族就此被异族统治者奴役的历史的惨痛的一幕幕值得我们深思。

在《燕都记行》、《苦痛录》中都有关于为官者对伪太子案的记录,南明闻人屈大均对此有过一个总结,这又是他后来之所以被乾隆极其憎恶的主因。南略里面的记载就不详细说了,

我只是想澄清一点:比较《明史》而言,甲申之际的笔记和传信更加贴近历史的真相。这也是研究明末史和南明史大家为什么一直比较重视当时的人的笔记的原因。《绥寇纪略》等哪个又不是笔记出身呢?把它视作野史来看待是缺乏足够依据的。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