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汽车质量的一个谜思 -- 晨枫

共:💬102 🌺7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两车相撞的碰撞实验也有,贴几张图

有使用同样的车,也有使用不同型号、不同大小的车,撞击角度有迎头,追尾,侧撞等......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Saab 9-5。在Saab的各种宣传材料中,非常注重强调安全性。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Volvo,跟上面的Saab一样,采用不完全正对的撞击角度,更符合实际情况。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是本田RL和一辆叫不上名字的K-Car。

我记得还见过奔驰E系跟A系互撞,但找不到图片。

当然了,这些不是标准安全评级的试验,而是车厂自己做安全研究时搞的试验,也许还有些宣传的目的在里边。两车互撞的条件难以控制,这是标准测试多采用撞墙的原因。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所谓的撞墙,确实就是撞向一面结实的墙,但后来安全评测机构意识到这不利于模拟两车相撞的情况,就在墙上加了缓冲块,模拟另一辆车的吸能区。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备受争议的国产陆风。左边红色的是刚性结构,蓝色物体则可变形吸收撞击力。

当然了,就算加了缓冲块,墙依然是不会动的。非常粗略地讲,如果一辆车经测试能在时速80的测试撞击下保住乘员性命,并不是指相撞时相对速度在80以下就应该不会没命,而是说这辆车能吸收相当于自身在时速80时的动能,而不危及乘员。可见就算有同样80的安全撞击时速,车越轻,能安全吸收的动能就越少。万一迎头碰上一辆货车,就算相对时速只有60,小车在撞击中吸收的动能仍可能超越安全范围。(请原谅如此简陋的解释,我的物理知识已经忘得七七八八)

那用可吸收的动能多少来做指标,比用速度做指标更公平吗?这也有问题,假设这个指标定在中等水平,那么很多经济小车恐怕会因达标成本太高而要被淘汰,而很多大车即使在实际情况里不够安全,也会达标。毕竟size does matter,技术能缩短小车与大车的吸能差距,但也是有限的。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