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中国计算机事业回顾-左克 -- bshu

共:💬56 🌺2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文摘】中国计算机事业回顾-左克

中国电子计算机的科研、生产和应用是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后期开始的。1956年

,周总理亲自主持制定的《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中,就把计算机列为发展

科学技术的重点之一,并筹建了中国第一个计算技术研究所。

  我们知道,以逻辑电路器件作为标志,到目前为止的电子计算机可以分为四

代。(此外还有“第五代”即人工智能计算机和“第六代”即生物计算机的说法

,但至今尚未成熟,本文不涉及。)每一代计算机,都比前一代更小、更快,技

术工艺要求更高,价钱也更便宜。中国科学家研制从第一代到第四代计算机的工

作,几乎贯穿于整个毛泽东时代。

  第一代计算机采用电子管。美国研制出第一代计算机用了4年(1943-1946,

标志: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学院的ENIAC),而中国通过学习苏联的技术,仅用3年

就完成了(1956-1958,标志:中科院计算所的103机),并生产了50台左右[文献

2]。

  第二代计算机采用晶体管。美国从第一代计算机进入第二代计算机花了9年时

间(1946-1954,标志:贝尔实验室的TRADIC),中国用了7年(1958-1964,标志

: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即国防科技大学前身的441B机),生产了约200台[文献

2]。

  第三代计算机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这段发展过程美国用了11年(1954-1964,

标志:IBM公司的IBM360),中国用了7年时间(1964-1970,标志:中科院计算所

的小规模集成电路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111机”[文献3])。我国研制的第三代

计算机品种非常多。例如,北京大学、北京有线电厂和燃化部等单位联合研制的

150机于1973年完成;借鉴美国IBM公司16位小型机技术的DJS-100机也于该年(1973)

研制成功,它的硬件为自行设计,软件兼容;1976年11月,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研

制成功1000万次大型电子计算机“013机”;等等。这里不再一一介绍。

  这一时期的1973年1月,四机部召开了电子计算机首次专业会议(即7301会议

),总结了60年代我国在计算机研制中的经验和教训,决定放弃单纯追求提高运

算速度的技术政策,确定了发展系列机的方针,提出联合研制小、中、大三个系

列计算机的任务,以中小型机为主,着力普及和运用[文献4]。从此,中国计算机

工业开始有了政策性指导,重点研究开发国际先进机型的兼容机、研制汉字信息

处理系统和发展微机[文献5]。

  第四代计算机采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今天的计算机都属于第四代

计算机。这个过程美国用了9年(1964-1972,标志: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规划署

与伊利诺斯大学联合研制的ILLIAC-IV),中国用了8年(1970-1977,标志:航天

部陕西骊山微电子公司的77型机)。77型机是中国第一台自行设计研制的,采用

大规模集成电路的16位微型计算机[文献6]。另外,参照美国Intel 8008机型的国

产DJS-050微机,也于该年(1977)由清华大学等单位仿制成功并通过鉴定[文献

5]。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到,中国计算机事业的起步比美国晚了13年,但是经过

毛泽东时代老一辈科学家的艰苦努力,中国与美国的差距不是某些人所歪曲的“

被拉大了”,而是缩小了,从12年缩小到10年,再缩小到6年。到毛泽东离开我们

之后不久,中国的计算机水平仅比美国落后5年。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