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完颜亮的一生(中)三、篇外之四 两位汉奸 2 -- 1001n

共:💬14 🌺40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三、篇外之四 两位汉奸 2 续完

(续)

  得到信息的不是别人,正是那位我们前文提到过的一位陪绑冤魂——完颜宗翰的心腹高庆裔。这位心机极为灵动的高参,当然立刻就把事情的本质看透了:果然由完颜昌去上表奏请刘豫登基,不用说,功劳必然归在完颜昌名下。到那时,刘豫最感念的人,还能是谁?

  真要那样,又把完颜昌的上级、咱的老大完颜宗翰置于何地?而且,完颜昌要是挟刘豫以自重,问题岂非是更加棘手?

  于是,“恐为(完颜)昌所先”的高庆裔,马上向完颜宗翰建议抢先一步册立刘豫,让完颜昌做梦去吧——“元帅盍(音“合”,“何不”的意思)进此议,无以恩归他人”。

  完颜宗翰自然是心领神会,立刻命令高庆裔去山东筹备册立刘豫事项;翻过手,就命令完颜希尹去朝廷上报。以完颜宗翰当时在朝中的分量,金太宗自然是言听计从,几天后就批准了;而刘豫当皇帝这事,也就算定下来了。

  天会八年(1130年)七月,原中奉大夫、京东西淮南等路安抚使、兼诸路马步军都总管、知东平府事、节制大名、开德等府、濮、博、滨、棣、德、沧等州……的刘豫,终于成功即位,国号大齐,定都北京(今河北大名)。后来,大齐又连续迁都于东京(今山东东平)、汴京(今河南开封),这是后话,暂且不提了。

  而由完颜宗翰的心腹高庆裔,以及后世金熙宗的老师韩昉二人带去的册封令,也即《册大齐皇帝文》中,明确写着:

    世修子礼,永贡虔诚。锡(同“赐”)尔封疆,并从楚旧。……尔其上体天心,下从人欲;忠以藩王室,信以保邦圻。惟天难谌,惟命靡常,常厥德,保厥位。尔其勉哉!无忽朕命

  意思很清楚:一代代要象对爹一样对大金,永远对大金保持忠诚;还要“上体天心,下从人欲”,否则,恐怕“厥位”也不那么好保!

  如果当时的人们有一双看破历史的慧眼的话,他们必定会发现:册立文中留下的如此话口,已如草蛇灰线一般地埋伏了刘豫将来的命运。

  长话短说,就位后的刘豫,对大金可谓是竭尽犬马之劳,而对汉族政权——南宋——的表现,不仅是“不遗余力”、 “十分嚣张”,而且简直可以用“疯狂”两个字来形容。这位汉族进士、这位曾在大宋多年任职的老人,反目成仇的火焰竟然烧得如此之旺,委实令人无话可说——不仅金人交代的他做到了,就是金人没交代的,他也主动做到了!

  比如,刘豫在宿州设立了专门招降纳叛的“归受馆”,就先后收纳了

  淮宁、顺昌府、蔡州镇抚使 冯长宁

  知商州、军州事 董先

  利州观察使、蕲黄镇抚使 孔彦舟

  通判楚州事 刘宴

  知楚州事 祝友

  淮东浙西沿海水军都统制 徐文

  熙河经略使 关师古

  知寿春府事 罗兴

  ……

  等等一批宋朝官员;

  为了向大金交纳赋税等贡纳,刘豫的大齐刻薄压榨民力;不说当时境内的怨声载道,就连后来的大金朝臣都说大齐“差使繁重”、“随路百姓,亦各不得息肩”,最后弄得“天下无生平之意,反使庶民困苦”;

  为了保证自己的统治,大齐立下严刑苛法;以大金朝臣的说法,则是“自来创立重法”。如此以高压手段保证完成各项任务,利弊一目了然;

  金宋交兵时,刘豫更是表现得非常积极,他竭尽全力签发了大批伪军,配合着金军,冲上了对宋战争的第一线……

  只不过,似乎无论哪个时代,伪军的战斗力似乎总是成问题的;虽然一开始打了一些胜仗,但很快,齐军就遭到了宋军的迎头痛击。其中,齐军起初攻克的襄阳(今湖北襄樊)六郡,就成为后来齐宋战争的一个重大热点。

  此时已成为宋高宗的赵构,亲点一位年轻将军负责收复襄阳六郡。这位将军年方三十二岁,他不负众望,几仗下来就把齐军打得稀里哗啦,胜利地完成了收复襄阳的任务。以此功劳,他被提升为清远军节度使。而如果我们掰着手指头数数的话就会发现:当时官拜节度使的南宋将军,即便加上这位刚被提拔的年轻人,也不过区区五位而已。

  他也不是别人,正是岳飞。

  ……好,我们继续讲汉奸刘豫吧。

  在南宋的军事抵抗大收成效的时候,金军也渐渐认识到,一味用强是不行了。但是,刘豫不这么看;如果不打仗,还要他这个夹在宋金之间的齐国干什么用?显然,齐国“反宋”越卖命,齐军杀的宋军越多,占的宋地越多,他这个皇帝位置才越稳固。

  于是,刘豫在一开始出兵配合金军的基础上,现在又积极主动地撺掇大金攻宋了——汉奸做到这个份上,已经是不折不扣的战犯了!

  为了让“已知攻宋之难”的大金能够再次出兵,刘豫竟然派人向金朝廷大造其谣,说什么南宋的著名将领“刘光世、韩世忠已失权”,所以“江南可取”。

  我不知道,他到底对自己曾经当过官的祖国是个什么样的心理状态,非要灭之而后快、而后安。或许是过去的俸禄太薄?或许是升官太慢?或许是曾经失意于仪真?或许是曾经留恨于济南?……不知道,不知道;我只能说,刘豫的汉奸行为“疯狂”,当不是一句虚言!

  疯狂归疯狂,但这一次的金齐联军,依旧遭到了南宋军队强有力的抵抗,并受到了重创,士气低落不已。而就在这个时候,大金内部又出了事——金太宗病危了——朝中局势立刻变得扑朔迷离。最终,在军事失败和政治动荡的情况下,金军不得已,只好全面撤退了。

  如此一来,刘豫慌了。他很清楚,在金人眼里,他只是一条狗,而养着他这条狗的唯一前提,就是它必须要咬人——否则,留你何用?而现在,齐军败绩连连,自己的主子肯定是极不满意的……

  于是,他绞尽脑汁,想鼓动金军再次南伐。他知道,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新的战争中证明自己,证明齐军的战斗力。但是金军刚撤,绝不可能再立即出兵——没办法,他只有等,等那个缥缈的机会。过了一阵,他觉得差不多了,就又跟自己的主子搬兵来了。

  话分两头。金太宗病亡后,金熙宗上台了。对这个新登基的年轻人来说,面对朝局纷乱,自己有很多事情要做,而出兵伐宋,绝对不可能是最优先的任务。这样一来,刘豫就傻了眼:自己把出兵的借口渲染得很严重,现在金军不来,自己要是也不动兵,那岂非是扇自己嘴巴?

  打掉的牙,自己咽吧——结果,在没有金军的协助下,刘豫想尽一切办法,终于在大齐境内征募军队三十万,再默默地乘了个二点三三,然后号称七十万;又命令自己的两个儿子刘麟、刘猊,再加上降将孔彦舟,分别担任主将,兵分三路向南宋发动了全面进攻。

  问题是,它毕竟是伪军,又曾经接连大败,现在连精神支柱——金军——都不理它,士气之低迷可想而知。不出意外,齐军大败;而作为盟友的金军,只是冷眼旁观,压根就不帮忙!

  不仅不帮忙,战败之后,大金朝廷还专门派来使臣,“问刘豫之罪”。刘豫无言以对,只好把自己的儿子刘猊“废为庶人”了事……

  而这时的大金朝廷,精彩的变局正在连续上演:金熙宗设计,成功地铲除了刘豫在朝中的最大后台——完颜宗翰。虽然铲除完颜宗翰并不是针对刘豫,但是刘豫听到这个消息,又如何能不慌乱?

  于是,为了试探金熙宗对自己的态度,刘豫派人向金熙宗进表,请求将自己的儿子刘麟册立为齐国皇太子。然而,刘豫得到了金熙宗这样的回答:

    先帝所以立尔者,以尔有德于河南之民也,尔子还有德耶?我未之闻也。徐当遣人咨访河南百姓以定之

  当时是寒冬腊月,刘豫听了这话做何反应,我们也不是很清楚;但是不出意外的话,他至少会是一身冷汗吧……

  事情搞到这个份上,刘豫已经非常被动了:仗打不赢,说明你齐军压根就不值得重视;打不赢不说,大金还多次透露出,对齐国的内政治理很不满意,很不满意——发展到现在,连自己儿子能不能接着当齐国的皇帝,都已经成问题了!

  那么,下一步,又会是什么?不用多想,刘豫都知道那将是什么……

  恰在此时,南宋的大将郦琼带着四万人,投降了齐国。刘豫就象即将被淹死的人一样,拼命拽住了最后的救命稻草,再次向金熙宗请求——联合伐宋!

  出乎意料的,金熙宗这一次居然批准了他的要求。为了联合伐宋,大金接连传下指令:解散郦琼的部队,防止他诈降;齐国兵权,由大金节制——南伐心切的刘豫,当即照办。

  然后,齐军被调出了汴京;

  然后,刘麟被完颜宗弼约到武城,当场被擒;

  然后,完颜宗弼进入汴京,在金明池按住了刘豫……

  曾经高高兴兴等待金军到来的刘豫,他所听到的,是这么一篇诏书(据《大金吊伐录校补 · 二○五》):

    降封刘豫为蜀王诏

    敕行台尚书省:

    ……建尔一邦,逮今八稔。尚勤吾戍,安用国为?宁负而君,无滋民患。已降帝号,别膺王封。罪有所归,余皆罔治。

    ……所有其余事件,已委所司逐一下元帅府去处分。……

  至于刚刚经历了人生巨大落差的蜀王刘豫,他心里是个什么感觉,也实在不是我们所能想到的了。一年之后,金熙宗大概看他也算忠心,就又升他为曹王。而这一次,曹王刘豫的心情,我们倒是可以从官样文字中看到一点点了(据《大金吊伐录校补 · 二○八》):

    曹王刘豫谢表

    ……

    臣豫诚欢诚忭,顿首顿首。……伏念臣昔仕本朝,……试用微能,爰升大位,辞不获已,报当如何?(“辞不获已”,贿赂的事不提了?脸皮也够厚的了)……

    ……八年辛苦以经营,两手欢欣而分付。帝号若释重负,王爵犹感鸿恩。自得清闲而北来,未尝徘徊而南顾。

    ……久安僻地,忽被改封,洎(音“纪”,“等到”的意思)捧读于训辞,若恭听于睿语;温其如玉,暖然如春。星斗辉辉,丽窈然之天道;典谟浑浑,显大哉之王言……

  受不了,不再引了;如此出口成章的马屁谀辞,也算是刘豫一绝了。我们知道刘豫是进士,文笔确实算得上相当不错;可这些向弃自己如敝履的主子摇尾乞怜的文字,读起来的感觉怎么就那么……呢?

  做为一个对比,我们再来看看他的大金主子,对这位死心塌地的鹰犬又是个什么看法吧:

    与之征讨,则兵力不齐;为之拊循,则民非我有。凡事多[原字为左竖心右吴,似应为“误”],终无所成。……论其德,不足以感人;言其威,不足以服众。实不能康济生灵,免其荼毒……

  两厢对照,这“狗腿子”到底值几个钱,不是很清楚了么……?

  四年之后,六十九岁的刘豫离开了人世。

  

  

  

  “收敛”的张邦昌心属赵宋,最终被南宋取而代之,自己身死名裂;

  “疯狂”的刘豫一心事金,最终被大金设计废除,自己同样是身死名裂。

  两位汉奸,殊途同归。

  而我们,又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呢?

  

  

  最后,让我们再复习一下《降封刘豫为蜀王诏》中的第一行吧:

  “敕行台尚书省”……

  嗯,“行台尚书省”?

  好,九千六百公里到——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个由张邦昌的大楚开始,又接续了大齐权力和地盘的新单位,究竟是怎么跟完颜亮的改革挂上钩了的吧。

  

关键词(Tags): #完颜亮#金朝#金代

本帖一共被 3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