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父亲亲身经历鲜为人知的西藏平叛(一) -- 挖坑

共:💬19 🌺6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文摘】父亲亲身经历鲜为人知的西藏平叛(一)

每当来到论坛,最常见的是见大家争论谁是王牌谁是主力?无疑,38,39,54,15,,这些是国防的脊梁;而在我看来那些默默奉献在祖国边疆的边防部队(往往是地方部队)才是祖国国防的基石,那里的军人条件最艰苦,地域最偏远,他们才是我心中的最爱---我父亲无疑就曾是其中的一员,下面就将父亲当兵往事记录一些与大家分享:

  (一):先斩后奏,毅然从军

  父亲是家里的长子,下面有五个弟妹,而且都比较年小,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因此爷爷是反对父亲当兵离家的.但我们杨家自古出武将,家族里有尚武从军的遗风,父亲很小的时候就知道我们是杨家将的后代,也就老盼着自己长大成人去当兵.

  58年初的时候,父亲和幺叔公(其实比我父亲长两岁),堂哥听说乡上在招兵,叔侄三人志同道合就找了个借口去赶集(实际就是偷跑去报名参军): 当时的收兵单位是西藏军区(18军)和50军;父亲年龄不够,但个头高加上有幺叔证明,因此虚报一岁也就过关了;当兵不打仗那叫什么兵?西藏正好在剿匪平叛,18军肯定有仗打,父亲当时就是这样想的,因此就和幺叔公选择了去18军,而父亲的堂哥是家里独子要留根,经商量就去了50军,(后任50军驻四川大学军代表).叔侄三人都被部队录取了,那个高兴劲就别提了.

  还剩三天就要到县武装部报到了,如何和爷爷奶奶讲这事?父亲一直不好开口:爷爷身体不好,奶奶又是小脚,弟妹尚小,家里确实困难呀,这一走总是不忍心的;但父亲更不愿放弃这次当兵的机会,怎么办呢?就和幺叔公一起去找我祖祖,在祖祖心目中一个是她幺儿一个是她长孙,都是她最疼爱的后辈,而祖祖俨然就象当年的佘老太君,在家族里威信极高,当祖祖得知后把爷爷奶奶找去:,,,当兵可以跳出农们,况且杨家从抗美援朝以后就有好几年没人当兵了,就让他们出去闯闯吧.爷爷和奶奶不敢有什么异议,虽然勉强同意了,但回去还是把父亲重重地打了一顿,谁叫他先斩后奏呢?毕竟爷爷还是要面子的.

  (二):想打仗,却成后勤兵.

  爷爷奶奶把父亲送到县上集中,要知道奶奶裹着小脚走了几十里山路,还是第一次进县城,为的就是要亲自送送自己的长子,看来在他们心目中父亲当兵还真是件大事呀,分手的那一刻,一向不多言语的爷爷撂下一句话:要当兵就要当出个人样来,不要给老杨家丢脸!,,,(没想到,父亲和爷爷这一别竟然成了诀别:爷爷在60年因病饿而过早去世了).

  和家人分别后,父亲与战友们先是开进到宝鸡,在宝鸡接到命令部队开始分编制:身强力壮和头脑灵光的被接兵干部分在了新兵一连,有幸父亲和幺叔公都分在了一连;在从宝鸡到敦煌的行军路上,父亲听老兵们悄悄说他们新兵一连到拉萨将直接进军区教导团集训,出来很有可能就是副班长或班长,这让父亲兴奋了好久,也忘记了行军途中的劳累.可计划不如变化快:经过10多天的行军部队一到拉萨,局势发生了很大改变,父亲所在的新兵一连在广场集中时被一个首长看中,竞使用"强权"强行把新一连要到山南(后来,才知道山南地区是叛军的老巢,剿匪部队急需骨干).

  山南那有拉萨好呀?不仅没进到教导团还没留在拉萨,父亲他们都有些怨言了,要知道他们可是那批800多新兵里挑出来的呀.在拉萨短暂休整后,在接兵干部的带领下新兵一连和另外一些部队向山南开进,有相当多的路段是徒步行军.直到一次突发事件打断了父亲他们在行军途中的牢骚:接兵部队的一位上尉指导员和两位少尉排长被叛军狙击手狙击牺牲,还伤了一位校官,当时有民族政策,又是新兵为主,加上中央还没有决定全面平叛,所以部队并没有组织有效的还击,而是继续前进.到了驻地,部队分析为什么途中伤亡的全是干部,一找原因:原来,西藏高原紫外线强,军官的军衔会反光,这就成了叛军袭击的首选目标.所以,为了减少无谓牺牲,以后接兵干部外装上都不佩带军衔标志,而用其他方式加以区别.

  到了山南的乃东县,也就是父亲当兵的终点站,短训结束后父亲盘算着将被分成什么兵种:警卫员,汽车兵还是边防?总之杠枪就行;可无论如何,父亲都没想到居然和幺叔公一起被分到山南分区的农场(也兼武器弹药仓库)!而且叔侄两人竞还在同一个班!后来,听干部解释:新兵经长途跋涉和高原反应,体质很多下降,而西藏的部队高度分散,补给线拉长,山南又是补给中心,需要身体壮的战士去装卸,这也就成了叔侄两人当后勤兵最直接的理由呀.

  (未完待续,后来父亲在后勤战线这一平凡岗位上还真干出了些不平凡的事业来,直到被张国华将军点名表扬.)

关键词(Tags): #18军(当生)#西藏平叛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