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父亲亲身经历鲜为人知的西藏平叛(一) -- 挖坑

共:💬19 🌺69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文摘】父亲亲身经历鲜为人知的西藏平叛(一)

每当来到论坛,最常见的是见大家争论谁是王牌谁是主力?无疑,38,39,54,15,,这些是国防的脊梁;而在我看来那些默默奉献在祖国边疆的边防部队(往往是地方部队)才是祖国国防的基石,那里的军人条件最艰苦,地域最偏远,他们才是我心中的最爱---我父亲无疑就曾是其中的一员,下面就将父亲当兵往事记录一些与大家分享:

  (一):先斩后奏,毅然从军

  父亲是家里的长子,下面有五个弟妹,而且都比较年小,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因此爷爷是反对父亲当兵离家的.但我们杨家自古出武将,家族里有尚武从军的遗风,父亲很小的时候就知道我们是杨家将的后代,也就老盼着自己长大成人去当兵.

  58年初的时候,父亲和幺叔公(其实比我父亲长两岁),堂哥听说乡上在招兵,叔侄三人志同道合就找了个借口去赶集(实际就是偷跑去报名参军): 当时的收兵单位是西藏军区(18军)和50军;父亲年龄不够,但个头高加上有幺叔证明,因此虚报一岁也就过关了;当兵不打仗那叫什么兵?西藏正好在剿匪平叛,18军肯定有仗打,父亲当时就是这样想的,因此就和幺叔公选择了去18军,而父亲的堂哥是家里独子要留根,经商量就去了50军,(后任50军驻四川大学军代表).叔侄三人都被部队录取了,那个高兴劲就别提了.

  还剩三天就要到县武装部报到了,如何和爷爷奶奶讲这事?父亲一直不好开口:爷爷身体不好,奶奶又是小脚,弟妹尚小,家里确实困难呀,这一走总是不忍心的;但父亲更不愿放弃这次当兵的机会,怎么办呢?就和幺叔公一起去找我祖祖,在祖祖心目中一个是她幺儿一个是她长孙,都是她最疼爱的后辈,而祖祖俨然就象当年的佘老太君,在家族里威信极高,当祖祖得知后把爷爷奶奶找去:,,,当兵可以跳出农们,况且杨家从抗美援朝以后就有好几年没人当兵了,就让他们出去闯闯吧.爷爷和奶奶不敢有什么异议,虽然勉强同意了,但回去还是把父亲重重地打了一顿,谁叫他先斩后奏呢?毕竟爷爷还是要面子的.

  (二):想打仗,却成后勤兵.

  爷爷奶奶把父亲送到县上集中,要知道奶奶裹着小脚走了几十里山路,还是第一次进县城,为的就是要亲自送送自己的长子,看来在他们心目中父亲当兵还真是件大事呀,分手的那一刻,一向不多言语的爷爷撂下一句话:要当兵就要当出个人样来,不要给老杨家丢脸!,,,(没想到,父亲和爷爷这一别竟然成了诀别:爷爷在60年因病饿而过早去世了).

  和家人分别后,父亲与战友们先是开进到宝鸡,在宝鸡接到命令部队开始分编制:身强力壮和头脑灵光的被接兵干部分在了新兵一连,有幸父亲和幺叔公都分在了一连;在从宝鸡到敦煌的行军路上,父亲听老兵们悄悄说他们新兵一连到拉萨将直接进军区教导团集训,出来很有可能就是副班长或班长,这让父亲兴奋了好久,也忘记了行军途中的劳累.可计划不如变化快:经过10多天的行军部队一到拉萨,局势发生了很大改变,父亲所在的新兵一连在广场集中时被一个首长看中,竞使用"强权"强行把新一连要到山南(后来,才知道山南地区是叛军的老巢,剿匪部队急需骨干).

  山南那有拉萨好呀?不仅没进到教导团还没留在拉萨,父亲他们都有些怨言了,要知道他们可是那批800多新兵里挑出来的呀.在拉萨短暂休整后,在接兵干部的带领下新兵一连和另外一些部队向山南开进,有相当多的路段是徒步行军.直到一次突发事件打断了父亲他们在行军途中的牢骚:接兵部队的一位上尉指导员和两位少尉排长被叛军狙击手狙击牺牲,还伤了一位校官,当时有民族政策,又是新兵为主,加上中央还没有决定全面平叛,所以部队并没有组织有效的还击,而是继续前进.到了驻地,部队分析为什么途中伤亡的全是干部,一找原因:原来,西藏高原紫外线强,军官的军衔会反光,这就成了叛军袭击的首选目标.所以,为了减少无谓牺牲,以后接兵干部外装上都不佩带军衔标志,而用其他方式加以区别.

  到了山南的乃东县,也就是父亲当兵的终点站,短训结束后父亲盘算着将被分成什么兵种:警卫员,汽车兵还是边防?总之杠枪就行;可无论如何,父亲都没想到居然和幺叔公一起被分到山南分区的农场(也兼武器弹药仓库)!而且叔侄两人竞还在同一个班!后来,听干部解释:新兵经长途跋涉和高原反应,体质很多下降,而西藏的部队高度分散,补给线拉长,山南又是补给中心,需要身体壮的战士去装卸,这也就成了叔侄两人当后勤兵最直接的理由呀.

  (未完待续,后来父亲在后勤战线这一平凡岗位上还真干出了些不平凡的事业来,直到被张国华将军点名表扬.)

关键词(Tags): #18军(当生)#西藏平叛
家园 【文摘】父亲亲身经历鲜为人知的西藏平叛(二)

三):在农场的两年日子里

  父亲,幺叔公和10来个"身体壮头脑灵光'的战友被他们场长接走,带到了农场.当晚,新老兵开联欢,刚刚才表演几个节目,场部就开来了10来辆大车,要执行紧急装卸任务:老兵上武器,新兵装粮食.近200斤重的面袋一个人扛,足足装了大半夜,那个累呀,父亲一生都难忘.

  既来之则安之,父亲也习惯了.就是没有装卸任务的时候,父亲他们总想把洞库里的那些"家伙"(军火)弄来摆弄一下,每每总要遭到场长的一番训斥,然后就叫他们去种菜,他们场长是个老八路出生,山东人,枪林弹雨里走过来的,因为有伤才留在农场,对"军火"那些玩意早没兴趣了,也不重视新兵们的军事训练,这也终于让场长赏到了苦头:

  59年,西藏平叛进入高潮期,山南战役直接波及到了农场.一天,分区的通讯员骑马来报告,说当晚有3000叛军要从农场方向过,分区后勤部的援军最快要次日晨才能赶到,要农场加强戒备和应急措施.要知道,农场对外表面是农场,实际是当时该战区最大的粮食和弹药库,要是落入叛军手里后果不堪设想. 连久经沙场的场长都惊出了一身冷汗:这20多人真要和3000叛军打起来,那里是对手,场长心里很清楚,可怎么办呢?最后,还是由场长和父亲等几个老兵商量了几个不是办法的办法:(1)熄灯,套马嘴,防止暴露目标,唱空城计;(2),在军火洞库外用粮食包堆起两个机枪工事,在洞库外至高点上再建一个机枪工事,形成交叉火力,保护军火库;(3),由5名战士组成骑兵小分队,游骑在农场外围,必要时暴露目标,牺牲自己来引开叛军,这是最危险的任务,而我父亲就是这只骑兵分队的负责人,尽管他连班长都不是.

  其实,在交代给父亲任务的同时,场长已请示,万不得以将自行炸毁这弹药库,这是最坏的打算.分工完毕后,父亲和他们平时少有摸枪的战友们打开仓库用最好的武器配置起来出发了,这时,一些新战士还埋怨场长平时抓军训少了,有些武器都不会用.可结局呢?是谢天谢地,父亲他们在山坡腰上守侯到半夜3点过,在离他们500米,离仓库1000米左右的地方叛军打着火把骑着马呼啸而过,父亲他们尾随,确认叛军确实走远了,才叫通讯员骑马回去报情况,而父亲和另外几名战士一直游骑在农场外围,防止叛军杀回马枪,直到天亮.

  当得知军火库安然无恙时,军区首长非常高兴,还给场长立了功,把场长给美的. 经历了这场有惊无险的"战斗"后,父亲因为机智敢为,被提拔为班长,还成了幺叔公的直接上级,不过他们叔侄同班,场里居然没有人晓得,好怪哟.同时,场长也没有那么吝舍了,没事的时候,也爱让父亲带着兵们去操练那些家伙,可能是父亲小时候顽皮惯了,一找准机会就带战士们悄悄打猎,炸鱼,在过粮食关时这还真帮了些大忙.也许是乐极生悲,在一次打猎时,由于岩石坚硬,弹头反弹误杀了一个藏民,父亲耿直就代过挨处分,被免去班长职务,一直度过了60年.

(未完待续)[ 转自铁血军]

家园 父亲亲身经历鲜为人知的西藏平叛(3)

(五):来到分区,新的感悟.

当分区首长宣布完提干名单后,父亲并不感到意外:要不是那次打猎的事故,父亲早上去了,况且事先场长也给他交了底的."机关不比你在农场,凡事不要太任性,要多动脑子."场长叮嘱完父亲后就回农场了.其后,父亲在组织部门办完手续安顿了下来,想起爷爷和他临别时的话--'当兵就要当出过人样来,不要给老杨家丢脸!'父亲认为他基本做到了(当兵两年半,20岁提干),这时父亲决定打封电报把这喜讯告诉家人,可他哪里知道其实爷爷早在半年前就因那场灾害而过早病故了,只是祖祖和奶奶不想影响正在服兵役的父亲而隐瞒未报而已.(当父亲探亲回去时,爷爷已经入土两年多了,而且我父亲最喜欢的一个妹妹也走了).[ 转自铁血军事 http://mil.tiexue.net/ ]

次日,一吃完早饭,父亲就被召到后勤部长办公室单独上课,部长是场长在抗战时期的班长,平时场长经常在他面前提其父亲,因此,部长对父亲还是有好感的.上课的内容大致有三点:1)听说我父亲老是惦念着找机会去军事部队打仗,看不起后勤工作,这是绝对错误的.2)山南军分区的战略地位和后勤保障的重要性,在新的岗位上同样能建功立业,3)非常时期(因为是61年),机关配粮有限,又涌进那么多家属,不说吃好但要想办法吃饱.另外,就是勉励父亲,要好好干,大胆开展工作,有什么困难可以直接找他.

从部长办公室出来,父亲还真好好反省了一下自己:在农场一干就是两年半,单调闭塞竟真还不太清楚自己部队的军史和后勤工作的重要性,看来是要补补课了;原来,山南军分区是赫赫有名的战区---无论是剿匪平叛还是今后的对印反击战.军区下辖步兵52,53,54师和其他一些附属部队,由于西藏抵御辽阔,要剿匪戍边和政权建设,部队已经高度分散了,形成了大量的军分区和独立团 (营),山南分区的底子主要是53师组建的,由原53师的一个主力团扩编为边防一团,边防二团被摆在中印边境上,分区还直辖几个独立营和大量后勤部队,重要的是:52师是军区机动部队,其主力155团,156团(后划给53师)还驻防山南地区,受军分区节制,可见山南军分区的地位,全盛时期有近万名军人, 哪里象内地军分区就管管几个人武部,人家是实打实的兵城.没分到野战军而去了军分区自卑的念头,父亲才彻底打消了.

怪不得,农场仓库每天要进出那么多的货物,原来仓库竟给养着近万名官兵哟,父亲才回味起他原来在仓库工作的重要性了.后来,父亲还进一步了解到后勤兵的不容易:进军西藏初期,每进到拉萨一名军人,就要有8名军人在沿途做后勤保障;而每进到山南一名军人,则沿途至少要10名军人做后勤保障;进入60年年代初期,条件稍好些,也只能打半折,许多后勤战士就是牺牲在这后勤生命线上,成了无名英雄.父亲通过重新认识和提高,才真正意义上感觉到后勤工作的重要性了, 决定在分区新的岗位上好好干一番事业来,来报答首长的提携和信任.

(六):分区最小的官,却管着最大的事.

穿上少尉军装,父亲就是一名资格的解放军军官了,他手下有一个司务长和10好几个兵,有一半的兵年龄都比父亲大,父亲20岁能当上军官已经是很幸运的了,要知道一起参军的幺叔公还在农场当副班长,而他堂哥在50军还只是个战士(不过,后来倒是去读军校了);但要在分区机关,父亲就只能是最小的官了,少尉不止他一个但至少他年龄算最小.

说起事大事小?打仗是大事,可不是天天有仗打,但饭却是天天要吃的,食堂还管着好几百号人的伙食呢,因此吃饭就是父亲心目中最大的事,他还真把这当回事了.(可以理解,尤其在3年自然灾害时期,能填饱肚子是多数人心目中的奢望呀?)父亲的前任是个贵州老兵,51年进藏的都是中尉了,但伙食管理的不太好,官兵们意见大,他又不善于协调勾通,就被部长给打发转业了,其实也不能怪前任,61年本来就困难,他也不能无米之炊呀?父亲总结前任的教训,又回想起部长的谈话,要领是",,多想办法,胆子要大,还可以直接找他"于是父亲心里就有了底气, 另外科长也很放权给父亲的,这才让父亲今后能大胆开展工作.[ 转自铁血军事 http://mil.tiexue.net/ ]

父亲是装卸兵出生,经历过太多的苦,现在不想太累,况且他已经是干部了,的掌握好工作方法:首先是了解熟悉自己的兵,把他们按长处分类,发挥他们最大的潜能,很快父亲在大家心目中建立了威信,另外放权给司务长,日常工作就交给他了.其次,就是总结前任工作的不足,寻找解决办法:那就是要多搞"副业"(种菜喂猪,打猎,网鱼,,,)来改善和补充伙食.于是父亲把想法汇报给科长,并申请成立副业组,还多要了几个战士和几匹马来.自己的主要精力就是多搞副业.

这下,父亲真就干开了,不仅在最困难的那三年,帮部队后勤分忧,有些经验还被全军区推广,还弄出不少奇闻趣事来.这些留着下次写了,,,,

(未完待续)

家园 sofa
家园 花!真非善良之辈,起个ID就知道是挖坑党员!
家园 继续

继续!太有趣了!

家园 顶一个

原来“挖坑”是个mm啊

家园 花,请问伙计老家哪儿的(大概方位)?

“祖祖”这个称呼很亲切啊,我“祖祖”也是“水肿病”去世的:((((

家园 他是哪儿的没弄明白,你是哪儿的我倒大概清楚了,嘿嘿
家园 名副其实的挖坑党
家园 送花

尤其为这句:当兵不打仗那叫什么兵

家园 木有4啊??
家园 四在哪里?
家园 等得着急

楼主来填坑啊!

家园 学会挖坑没学填坑

  再送花催促一下。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