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逆差之王,恐惧和希望 -- 小楼

共:💬53 🌺4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文摘】日本与中韩台〝技术战争〞开打,优势撑几年?(5)

七、太空科技中国与多国合作,日本是锁国心态

  一国的科学技术实力,不是蕴蓄在国家科研机构,就是散存在民间企业内。由于起步早,日本这两方面均很强,特别是民间的民生工业、制造业厂商,媲美欧美,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更大幅领先中、韩、台。然而,在国家支持的高科技领域里,中国大陆却有一个亚洲最出色且跑在日本前面的大项目,那就是太空科技,同时,中国乐于与亚洲国家合作、分享。日本研发太空学跟在海外探勘、开采石油、天然气一样,都偏爱“独立作业”。

  亚洲国家都很注重卫星,不少国家想要拥有自己的卫星。卫星不仅是军事上,在通讯、广播、电视、交通、观测气象等民生领域的用途亦相当广泛,对提高产业竞争力是不可或缺的技术。而中国透过多国组织──亚洲太平洋太空合作组织(APSCO=Asia-Pacific

Space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与各国携手合作,从1992年即向各国征询加入的意见,03年10月载人宇宙飞船「神州5号」成功发射后具体化。现在泰国、巴基斯坦等国家已预定加入,参与国共同开发、发射卫星,计划未来十年发射8个卫星。泰国、马来西亚太空机构的官员曾很坦白的对日本政府相关部门的人员说「中国说会出钱、提供数据资料,不参加中国的计划案说不过去」。一向爱跟中国争锋的日本,现在又担心:如果APSCO照着中国的计划发展,透过

APSCO,未来卫星数据、解析软件恐怕会统一用中国制的规格。日本太空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Japan Aerospace

Exploration Agency)主任开发部门的松浦直人就说「拱手让人的话,十年后亚洲就会以中国制的为标准」。

  日本不检讨自己小气、本位主义的作风,却酸溜溜地批评中国开发太空不仅仅在发扬国威和军事目的,还用来作为外交手段。

  中国科学技术促进发展研究中心的软件科学组织处长赵刚即表示,「中国过去是从别的国家获得开发太空的技术协助,而从今以后要以本身拥有的技术援助其它国家」。

  日本不是没有动作,只是都流于「口惠」和形式。日本1992年倡议并成立「亚洲太平洋地区太空机构会议(APRSAF=Asia-Pacific

Regional Space Agency

Forum)」,从93年起几乎每年都召开会议,可是并没有纳入共同进行开发、发射卫星──似乎是不愿花日本的税金,政府舍不得给任何补助,使得

APRSAF只不过是「交换信息」的“论坛(Forum)”罢了。日本欲用APRSAF拉住想要拥有自己的卫星的亚洲国家却没有实际作为,而中国登高一呼「一起来造卫星吧!」这些国家便望风披靡。

  2001年5月ASEAN与中日韩的经济部长会议(东协+3),泰国提出各国共同建立记录、保存卫星影像中心的构想,中国立刻表示支持,但日本的经产相平沼赳夫以要做别的更优先的计划为由,持保留态度,日本连连推托又没有实质的分享如何能博取ASEAN国家的心?【注18】

  除了国家科学之外,日本的研究单位与其它先进国家相比,也是处处对外国人筑起壁垒。

  现今的世界越来越趋向「无国界」,吸引并运用国内外优秀的「头脑」是国家科技等「智力」发展不可或缺的泉源,但日本还是抱持着知识锁国的心态,大学、研究机构“体质保守”。

  日本想维持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水准,不过,整个社会少子化、高龄化的趋势,以后日本国内研究人员很可能不足而需要外来的补充。尽管日本的研究水准属世界最高层级,可是却不太能吸引外国的研究人员,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日本的闭锁性。外国人在日本取得学位后,若留在日本,是得不到和日本人平等的job

career的──升迁困难、薪资不能反映研究成果和业绩、配偶不易就业等【注19】。

  研究人员会往更好的环境移动是很现实的选择,中国优秀人才绝大多数都倾向于留学欧美。

八、结论──日本“唯我独尊”的态势将被打破

  日本想保持与东亚国家「技术水平」的固定落差,以维持垂直分工的绝对优势,早早从1996年起高揭「科学技术立国」的口号,而且自该年开始,每5年修订一次科学技术基本计划。今(05)年正在策划第三期(2006~2010年度)计划【注19】。有趣的是,这10年来刚好就是日本业界所说「技术外流

10年战争」被中韩台追上来的10年。

  但不容忽视的是,日本仍是最先做规划的,像中国大陆,到2001年3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策定第10次5年计划时,才认可重点发展战略,并以之作为科学技术革新的基础;同年8月,大陆政府再策定提供入出境签证的方便等奖励海外技术人员回国的方针。

  只是,日本绸缪早竟还是担心来自中韩台的压力,逼得科学技术相棚桥泰文说,「缺乏资源的日本,科学技术变弱是国家的危机」【注20】。其原因,一方面是日本正在闹人才荒,出生率低、劳力不足,老资格技术人员又将陆续大批退休,青黄不接,出现断层,近年很多企业纷纷设立「技能塾」、「匠道场」之类的单位,拼命在做技术传承的工作【注21】,成效如何尚未可知。今年2月中旬,松下电器产业宣布,为了厚植当地家电产品、软件等研究开发的人手,到2008年

4月之前,将在中国大陆征聘2000名大学毕业技术人员,这员额数比它在日本本土还要多。由此可知其人才不足的严重性。

  另一方面则是受到日本根深蒂固「知识锁国」性格的限制。就像一位汽车业领袖的话「汽车是很容易技术外流的,像TOYOTA重要技术外流的话,可就危险了」,日本对外籍人士的防御心理是很重的。日本众多跨国企业设在海外的工厂,外国员工根本接触不到核心技术。而在日本留学的外国学生,似乎也不太能继续留在日本做研究,这就削弱了注入生力军的机会,况且,在日本学不到的可直接求之于欧美!

  相对的,现在的中国,一边自力研发,一边有留学大军,而且在高科技上不吝于和东协国家(ASEAN)合作,这种开放、广结善缘的态度,较之日本是更容易争取伙伴、吸引人才。6月3日日本的内阁会议决定了经济产业省所提2004年度版的「制造基础白皮书(ものづくり白书)」。内容显示,日本主要制造企业

11.5%都在中国设置了研究所,但是,据调查,更有63%的企业对人才的挖角感受到威胁,因此白皮书倡导要注意防范人才、技术外流的对策【注23】。日本对中国就是充满矛盾的情节,既想利用中国人才,又要处处防备乃至对抗。

  可以这么说,战后的日本从模仿阶段转变成能发明独创技术的国家,光是理工项目就有9人获得诺贝尔奖,但如今社会少子化、高龄化又再度遇到另一个转折点,能否维系优势,端视日本肯不肯善用中国的优秀人才。

  而韩国对日本来说,目前已是不可小觑的劲敌,韩国支付专利使用费等进口日本的技术日益减少,甚至有的技术已出口给日本,以后实力只会更强。

  预料未来「技术战争」会炽烈地延续着而由中日韩三方角逐,日本技术在亚洲“唯我独尊”的态势将会被打破而趋向多元化。

  这其中比较可惜的要算是台湾了。台湾本来的优势就不多,再加上领导人及诸多政治人物都是“律师性格”,诡辩和诡变技巧一流,却只会用在搞斗争,斗在野党、斗政敌、斗台商、斗中国、……斗得不亦乐乎,所有发言、政策都是炒短线、骗选票,全无益于国家发展与技术提升,台湾已空转、内耗了十余年,目前还没有改弦易辙的迹象!如此下去,台湾很快就会最先淡出「技术战争」的舞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