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关于蓑衣,zm308网友请进。 -- 十八亩段

共:💬55 🌺4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塑料雨披历史

不给粮票吃饭,必须这样算实际花费。

黑市粮价0。30块/斤,0。3块/斤X1。2斤X2人X2天=1。44块,鱼、肉、蛋、圈子面等加起来,3块钱是少不了的。

“师傅,吃点心了,怠慢怠慢啊”,两位(木匠、篾匠、泥瓦匠……)起身走到小木盆前,用瓢从水缸里舀出水,倒在盆里,再从烫锅舀出水参和一下,女主人(农妇)已经把毛巾递上来……,如果是师徒,徒弟(常常就是儿子、侄子、准女婿、外甥),会等师傅洗完再洗。桌上两碗荷包蛋面、大肉面、排骨面、爆鱼面……也有一两碗菜,一碗辣椒(必备)、一碗拌黄瓜什么的小菜。有点千篇一律,所以这些匠人吃腻了,嘴里不会说。也有遇到穷人家,不得不为实在少不了的农具什么的,请匠人,点心只能“红薯”汤了,主人抱歉声连连,可是匠人们常常胃口大开,啧啧称赞……。

http://www.guoxue.com/jrxz/xushuzheng/xushuzheng90.htm 这是一位南京知青

插队王巢村

春来燕归何处家,王巢村头旧祠堂。掷抛青春虚空里,寒来暑往年复年。

雨雪何能停劳作,不是开会便养□。肩筐披蓑出门去,巢家村里雨如烟。

村落地名“王巢家”,东为王家,西是巢家,小姓寒族,十户人家。让知青住在百年老祠堂里,灶后盘大蛇,梁上蛇鼠斗,均曾亲眼见。那时,天天要出工,雨雪天气才能歇息,生产队还喊开会,学习。雨天采桑叶要借农家蓑衣,塑料雨披尚未问世。天寒地冻则要“上河堤”开河。所幸两年后就叫我去教书,插队七年,日夜盼“上调”,未尝一日笑颜开。闻说今日农民,半年忙碌半年闲,再也不会“战天斗地学大寨”了。七年光阴哪!什么也做不了。说着从前就怕。25/11/2001

前不久曾在网上读到过有关塑料雨披的文字,写上海出现塑料雨披的年代是70年代中,作者自豪拥有第一代的新雨具,抱怨第一代雨具太贵,好象要四五块钱一块,尽管骑车引人注目得意过,很快价格跌下来,普及开了,在不引人注目了。但没搜到,主要想核对年份。

穿蓑衣干山上的活绝对需要,所以现在干其他活,多用塑料雨披什么的了,山上的活就不行,上山下山遇到灌木丛又没有路,这塑料雨披就是纸老虎了。细帆布雨衣,那里的农民恐怕见都没有见过,部队的雨衣当兵会来的有带回来的,不会舍得上山活用的,遇到灌木丛跟塑料雨披的命运差不多。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