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关于改革开放后粮食产量增长的几个要素 -- flyingcatgm

共:💬52 🌺3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完全同意

完全同意njyd兄的看法。我想补充几点我所知道的情况。

1.七十年代中后期直到八十年代初,农村基层组织即公社的一个基本任务就是推广良种优

育,那时经常能从我父亲口里蹦出一些关于这方面的词,不过当时俺不懂,印象最深刻的

一次是俺和父亲座在客车上,俺指着路边田里盛开的红花问那是什么,俺父亲说那叫红花

菜,可以作猪食,但大部分是作为肥料沤在田里的,这是78,79年时的事。七十年代末八

十年代初俺们县先后建起了磷肥厂,化肥厂,就很少见到这种情况了。

2.俺们县的农田水利建设(包括大中小水库,农田灌溉系统)绝大部分是在八十年代以前完

成的,80年以后,就基本上没什么投入了,最多也就是修修堤坝。俺从一个侧面来反映这

件事,俺父亲的一个好朋友(老乡,五十年代一起从农村出来参加工作),七十年代中期

是水利局的中层干部,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末一直是副局长。80年以前水利投入大时,

水利局的职工福利待遇是很好的,八十年代中期以后,他们家的生活开始艰难起来。俺上

高中时,俺娘所在的供电局局长们已经住上局长楼了,俺这位伯父却住在职工楼里,倒也

是新楼。俺娘之所以能在供电局上班,全是俺这位伯父帮的忙,七十年代中期县里水电局

分家,俺伯父自己没进供电局,把俺娘从供销社调动到下面的供电站,80年以后俺家的日

子越来越红火,吃水不忘挖井人,俺在高中和大学期间的年关,一项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给

俺伯父家送年货,俺和俺弟弟一人扛着一个大麻袋,装的是猪后座,羊大腿,腌的鸭和烟

酒什么的,在年二十九,三十这两天给他家送去。

分田到户后的一个严重后遗症网上大家很少谈及,那就是旱灾年份灌溉用水的调剂分配问

题,因为农田和灌渠的远近以及水量的有限,直接导致农户之间和村与村之间的纠纷,甚

至出现大规模的械斗,令基层政府头疼,难以调解。这些都是从俺父亲那儿听来的。

3.分田到户后的另外一个后果是导致俺们那儿农业机械化进程的停滞甚至倒退。俺们县在七

十年代建起了柴油机厂和手扶拖拉机厂,沿着省道及其两侧的公社建有机械修配厂,各公

社还有农机站,可以说已经初步具备了农业机械化的物质基础。但在分田到户后这一切成

了泡影,各地的农机站直接成了摆设,因为很难想像在地少人多的丘陵地带及山区农村不

走集体化道路能够实现农业机械化。

所以俺认为在分析八十年代农村经济发展时,一定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才能得出客观公正的结论。那些别有用心鼓吹一包就灵的人,是在完全抹杀先辈们艰苦创业的成绩。这样做

的后果是直接导致政府对农业投入的减少,忽视农田基本建设,造成三农问题愈演愈烈。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