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关于蓑衣,zm308网友请进。 -- 十八亩段

共:💬55 🌺4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这个豪宅是相对于当地农村的。

  不能拿现在意义的豪宅来理解。

  直到七十年代,国家建设部门对单层砖瓦房的建设标准是每平方四十元,六十年代及以前这个成本标准完全能达到,七十年代建设物资价有所上涨,再加上人员效率问题,我们工程队大约要六十元左右。这个建设标准要比农村高,砖铺地,炕、炉灶都盘好,石灰粉刷内墙,木质玻璃门窗,电灯装好。

  农村建房成本要低些,有部分农家木料是自己种的,(农民房前屋后种的树木归自己,许多农民生下儿子就种下树,等娶媳妇时刚好能用)有的是土坯墙四角包砖或空心砖墙,内部“装修”标准也低得多,比如炕、灶不用砖,内墙抹点泥或根本不抹(砖墙)。用工也不大可能浪费。盖一中堂加两厢的房子花费不会超过一、两千元。

  当时农民现金收入极少,纯农民不大可能盖砖瓦房,绝大多数都是土墙草顶,墙上只开洞透气(这种房子在当时我去过的苏北很普遍)或糊纸代玻璃(我插队的地方就这样)。

  相对于绝大多数农民住的土草房,能用瓦盖顶,玻璃窗的房子就是豪宅了。

  那时砖四五分钱一块,洋瓦(相对于拱形的老式瓦)一毛左右,一平方玻璃也就两三元。对于基本没有现金收的农民来说是买不起的,但对于有国家工资的人来说并不太困难。

  以下是题外话。

  七十年代的城里人(包括六0年以后毕业的大学生)最困难的是老婆没工作又住在城里的;次一等是老婆在农村挣工分的,一般来说老婆可自糊口,本人要省下钱来养孩子和盖房子,而且房子又要是十八亩说的那样的“豪宅”,否则在村里太丢面子。

  双职工、五十年代初参加工作的工人(五十年代考几级就拿几级,所以那时参加工作的老工人可拿到七八十元一月)和大学生(到文革时一般都能拿一百左右),只要孩子不是太多生活一般都高于平均水平。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