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完颜亮的一生(中)十二、改制 10:印钞制币 -- 1001n

共:💬18 🌺3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完颜亮的一生(中)十二、改制 10:印钞制币

 

十二、印钞制币
 

  

  在具体介绍这个方面的改革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当年奉命出使大金的宋使许亢宗的一段话吧。在大金内地,他老人家发现

  

    无市井,买卖不用钱,唯以物相贸易。

  

  这一年,是金太宗天会二年(1124年)。

  

  以1001n个人看法,许亢宗说的“无市井”有点过了;就算是“易物”,总也得有个集散地吧。但是有一点他说对了,那就是“买卖不用钱”——事实上,大金至此已经立国九年,却真的还没有“钱”。

  

  其实,说大金没有“钱”,也确实有点冤枉它。客观地说,大金境内不仅有钱流通,而且还花样繁多:宋钱、辽钱和后来刘豫大齐的钱,都在混合流通着——这怎么能说大金没有“钱”呢?

  

  但是,大金确实没有它自己的“钱”。为什么没有?无非是官方不重视、没想到或者心有余而力不足,不会再有别的解释了。

  

  用别人的“钱”,好处明摆着:

  

  ——不用自己设立鼓铸及发行机构,节省了铸造、投入流通所需开支;

  ——使用别人的货币,实际上是接受了别人的信用担保,这比自己从头建立要省事的多;

  ——当时的钱是用铜制,而外国的铜进入境内,不相当于自己积累了战略物资么?呵呵……

  

  所以,一个新兴政治力量的发展过程中,铸币绝不是它最优先的任务——从史书中我们很容易就能找到这个答案,这里就不展开了。

  

  当然,坏处也很明显:

  

  ——铸币权在人家手里掌握,自己必定只能跟班;

  ——别人的财政金融风险比如通货膨胀之类的,自己肯定要分担;

  ——心理上很不爽。

  

  就这么着,大金就一直痛并快乐着地使用着“别人的钱”,直到“舍我其谁”的完颜亮出场为止。

  

  具体到当时,还有一个更加现实的问题,那就是“别人”陆续出了岔子——大辽已经被灭,大齐已经被废,这二位是不可能再铸造新钱了,旧钱注定是越用越少;而北宋被灭,仅剩南宋偏安,三家钱只剩了一家,用起来如何能凑手、如何能不搓火?

  

  假如当年有“经济战”这个概念,那赵构还真应该考虑一下,用自己铸造的钱去搞垮大金的经济——当然这只是个玩笑了,他能维持住南宋就已经很不错了……

  

  在这个背景下,原籍大宋、现职大金户部尚书的蔡松年建议“复钞引法”,也即重复大宋的钱钞制度,打造大金自己的“钱”。

  

  锐意改革的完颜亮当即批准了这个提议。很快,第一批钱就印出来了,上面不仅有面值,还有发行机关的名字、字号、料号、警告文字、花纹……

  

  ——等等,铜钱上哪有那么大地方啊?!难道完颜亮同时还发明了显微镜不成?

  

  当然不是。本来这钱就不是“铸”出来,而是“印”出来的;换句话说,它们正是不折不扣的纸币!

  

  一个王朝,不先发行铜钱而直接发行纸币,完颜亮的所做所为,确实空前!

  

  这些大金的“交钞”,仿的是北宋“交子”,就制币国家而言,即便放眼世界,也是排名第二。我们今天都知道,纸币适宜携带,用起来很方便;而在当时,对一个连铜钱都还没造过的大金来说,上来就是纸币,这观念也的确也太太太……太超前了……

  

  当然,世界上没有比“钱”更现实的玩意儿;而完颜亮的交钞不是铜钱,那也绝不是为了玩儿概念。事实上,如果大金铸造铜钱,这些钱就必然有一部分会流出境外;而当时大金铜矿紧缺,要是以此方式流失国有资源,那是根本无法允许的。而铜矿,又能缺到什么程度?它就能缺到大金一度在境外打主意找矿的地步……

  

  ——说到底,巧妇做了一桌全鸭宴,那也是因为当地没有养鸡场啊……

  

  为了保证交钞的印刷和发行,完颜亮还专门设立了三个新机构:抄纸房(制作交钞专用纸)、印造钞引库(印刷)、交钞库(存储发行),并设置了专门官员负责管理。

  

点看全图

考考各位眼力:这是什么衙门的印呢?

  

  印出的交钞,其具体技术细节如下:

  

                交钞介绍简表

    ━━━━━━━━━━━━━━━━━━━━━━━━━━━

     特  征          描    述

    ───────────────────────────

     面  额  1、2、3、5、10.5        小钞

           100、200、300、500、750贯    大钞

     发行机构  中都交钞库,准尚书户部符,承都堂札付,

           户部覆点勘,令史姓名押字

     警告文字  伪造交钞者斩,告捕者赏钱三百贯

     更换期限  以七年为限,纳旧易新

    ━━━━━━━━━━━━━━━━━━━━━━━━━━━

     注:面额居然出现了“十贯五”,总怀疑是“十五贯”……

  

  模样大致如下:

  

点看全图

这是“陕西东路壹拾贯交钞版”

除了“壹拾贯”字样外,已经很不清楚了

  

点看全图

竖过来辨认一番

  

点看全图

黄框内的就是篆书警告:

伪造交钞者斩,赏钱□百贯文

  

  再来一张六十多年后、金宣宗时代的“兴定宝泉”:

  

点看全图

这张就清晰多了——而赏格已经是六百贯了,呵呵

  

  如此这般,交钞也成了后世金帝循行不易的货币制度。

  

  顺便说一句,如图所示,交钞都是由“路”这一级地方行政机构发行的。起初,交钞只能在自己的路里流通;后来,各路与中央达成了一致,各种交钞都可以在中央自由兑换,并在全国流通。从这一点上讲,金的交钞制度,比起宋的交子制度要领先的多了……

  

  但是,纸币容易磨损,虽然也出台了有偿更换制度,但总归不如铜钱耐用。于是,在做了充分的准备——禁止铜外流、收集民间铜器——之后,正隆二年(1157年),又是由完颜亮,开创了大金的铸造铜钱的新货币时代。

  

点看全图

这张是从易趣上截下来的,呵呵

  

点看全图

再来一张

  

  以《金史·食货志》中对正隆元宝的记载,则是:

  

    正隆通宝,轻重如宋小平钱,而肉好文字峻整过之,与旧钱通用。

  

  在这里也泛泛提一句:在《金史·食货志》中,把上面这种字迹非常清楚的“正隆”钱误称为“正隆”,搞得前辈专家还专门为此做过勘误。可见,史料尤其是正史出了错,该是件多么讨厌的事情——铜钱还好,总有流传下来的实物做对照,别的方面呢?

  

  由此,再次鄙视一下那些乱写的史官们……

  

  不过,对大金来说,铸造铜钱并不是个很轻松的活动——境内已知的铜矿远远不够,原料价格太高;同时,铜钱又不断流出境外,加剧了这个趋势;结果就是,某年当局统共铸钱十四万贯,而包括原料费用在内的工本费,居然花去了八十万贯。

  

  ——这哪里是造钱,简直是烧钱啊!

  

  说到这里,也顺带说一下完颜亮时代之后的金朝货币制度的弊端吧。由于铸钱成本太高,导致铜钱供应严重不足;为了保证流通,朝廷下令各家不能存储过多铜钱,最多最多只能存储两万贯,其它都要兑换成交钞或者买东西,反正不能见到铜板。

  

  结果,依靠行政硬性规定的“限钱法”并没有结束严重的钱荒,反而导致了更强烈的反弹。最终,金章宗只好取消了限钱法;而为了解决钱荒的问题,这位金章宗又创造了一项纪录——开始用白银铸造货币了。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出现法定的银币,它的名字叫承安宝货……

  

  在制造银币的同时,金章宗再开铸造铜钱大业,结果性价比更低——造一文钱,成本居然飚生到十文!没办法,只好虚标面值,铸造以一当十的“泰和重宝”,试图糊弄老百姓。结果呢?问题当然不可能因此获得解决,于是又只好恢复限钱法,并大肆印制交钞来应付这个局面。

  

  可想而知,这时候想不进入恶性通货膨胀都不可能了——在大金的最后二十年,为了救市,光交钞就发行了六种!而当它们轮流登场的时候,大金也终于被自己的货币之手越来越紧地扼住了喉咙——我们都知道大金亡于蒙古和南宋联军,但是,在雷霆一击最后到来之前,大金自己,又还能摇摇晃晃站多久呢?

  

  ……

  

  虽然交钞之滥最终不仅毁了金,而且也毁了曾以胜利者自居的元,但是,这确实不能直接引证为首创者完颜亮的错误。

  

  毕竟,接替他上台、沿袭了这些制度的金世宗,怎么就没有在任内出现财政金融的崩溃,相反却达到了金朝经济的顶峰状态呢?即便是刚才我们提到的金章宗,上台的时候经济状况没有那么好了,可库里的钱也还足够两年之用——咋就越搞越糟了呢?不该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么?

  

  ——就好像一支枪,用好了是防身自卫的利器;而非要朝着自己脑门搂火,又怎么怪的着造枪的人呢?

  

  ……

  

  总的来说,完颜亮首制交钞、首发铜钱,对大金的货币制度定型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无论从财政还是从“国运”的角度来看,这次改革都是足够写入史册的。通俗地说,如果这是次考试,那么完颜亮本次的答卷至少应该打个九十分——至于后世金帝嘛,有的恐怕连十九分都打不了……

  

  下一节,我们将不再分专题叙述完颜亮的其余改革,而是一节内予以综述。周末啦,休息休息吧:)

  

  

  

关键词(Tags): #完颜亮#金朝#金代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