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说书人中的五虎将 上 -- 萨苏

共:💬84 🌺15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说书人中的五虎将 上

萨爹来日本观光,自己带了个U盘,到了就催我转到MP3里,还要两个音箱,限期当晚前作业完毕。何以如此要求?盖因为里面装的是他自己从网上收的评书,晚上不听一阵子,萨爹睡不好觉阿。

在传统的中国人眼里,世界上少了说书人,真是少了极大的亮色。以我的看法,评书这玩意儿恐怕会和中国人这个族群一样长命,因为和电子游戏不同,听评书的时候,每一分钟您都是在和一个“人”在打交道。现代生活里,人情多少有点而淡薄,既然住房子中国人都讲究要接个“地气”,生活中怎么能不接点“人气”呢?这大概就是评书的价值了。

萨的爷爷对评书就情有独钟,早年经常和家人说起连阔如老先生的风采,老先生当初是“电匣子”里的明星呢。有一段趣闻是老爷子和几个商人去拜访保定警备司令池峰城(台儿庄的抗日英雄),等了很久不见人出来,问卫兵,卫兵说听连老先生的书呢,关二爷这一刀不砍下去只怕司令不会出来。。。

萨开始听评书,当然是文革以后了,历历数来,所听过的评书大家之中,俨然可评一个不标准的五虎上将出来。

五虎上将中第一个出场的,便是刘兰芳。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刘兰芳

传统的说书艺人,让人很容易想到的长袍的老先生,所以,文革后评书在一员女将手里率先重光,大概出乎很多人的意料。然而在萨这一代人里,提到“评书”二字,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刘兰芳和她的《岳飞传》。

《岳飞传》一书,取自《说岳全传》,本身就是一部出色的评书作品,再加上刘兰芳的演出金嗓铜音,实在是魅力十足,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的时候,那效果便是“万人空巷,听刘兰芳”。我记得《岳飞传》的播出是中午,小学放学以后飞跑回家听哈迷蚩和陆登将军斗智,就成了不变的节目。

当然,听的时候也不免疑惑,这岳元帅部下怎么都是刀枪不入阿?记得岳飞的手下大小将校,第一个死于战场的是无名之将王义,也要到金国第二代名将出世,金弹子大战牛头山才发生,当时虽然死的是好人吧,竟然有松了一口气的感觉,实在不该。及到后来陆续死了高宠(挑滑车),董先兄弟(拐子马),杨再兴(陷马乱箭),汤怀(送使者去金营),又觉得万分可惜。现在想想《岳飞传》中的金兵真是了不起,杀敌都用技术兵器,反而是宋军老是一刀一锤,实打实的玩命。

若是让我回忆,听刘兰芳最惬意的时候,是星期天的中午,枣树上知了叫着,邻院的街坊收音机声儿开到极响,隔墙就听得真切(绝无人去告噪音扰民),伴着不知谁家菜刀剁案板的铎铎声,炒菜葱花呛锅的香味。。。

刘兰芳的评书,一如重新开放了的北海,舒婷的朦胧诗,她代表的,是一个时代。

从艺术角度,刘兰芳的评书,独占一个“威”字,长枪大戟,硬桥硬马,尤其是我感觉刘兰芳老师似乎有意无意中把京剧的发声方法用在了评书艺术中,成为她创造性的绝活。

要是给刘兰芳老师来一个速写,那应该是“左挂弯弓右带箭,座下青鬃兽,手中一口八十四斤合扇板门刀。。。”

您说了,这不是刘兰芳老师后来说的《杨家将》里面那位大刀王怀女么?

恭喜,您猜对了。

刘兰芳老师说过《杨家将》,不过我印象中最深刻的《杨家将》,是田连元先生的。

田连元先生据说是第一个在电视上播出评书的,不过我印象中的《杨家将》还是广播版,里面塑造了两个“老西儿”,一个名相寇准,一个任堂惠,那饱含醋味的“饿”如何如何令人忍俊不禁,一听难忘。以至于到大学办春节晚会,还忍不住逼山西同学用正宗的山西腔来一段《审潘洪》,结果是满堂彩。看来有“田式寇老西儿情结”的大有人在。等到电视剧里面葛优扮演的寇准一出场,萨心里就忍不住大叫 – 寇丞相翻不了身啦。。。 盖葛优的寇准虽然不再说山西话,但他那张脸注定了寇丞相绝对亲民的形象。历史上真正的寇准脾气暴躁,绝不是这个样子,因为田先生的评书给大多数朋友心中的寇大人定了位,估计我这辈子,他是无法翻身了。

友人说方化比日本鬼子更象日本鬼子,大抵如此。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田连元

依我看评书比任何一种艺术更能真实地反映演员的真实性格,我认为此言不虚。因为古人有“言多语失”之说,说评书的一天到晚地说,要还能把自己藏得滴水不漏,他就不该去说评书,而应该去联合国当秘书长的。所以,田连元先生说的书如此风趣,大概原因是其本人也是个有趣的人吧。这一点,从面相上也可以看出来,田先生的面相表情丰富,口唇蕴劲,评价一下 -- 典型的“话痨”。他说书,恐怕更多的是性格上的原因而不是谋一份职业。有趣的是,这从田先生自己的回忆中,还得到了证实。田先生随他父亲说书的日子是这样的 – “父亲在台上说书,他就在书桌下听书,听到兴奋处就总想伸出头看,但是只要他一伸头,父亲就打他一扇子,让他老老实实不许动。”

没有这样活泼好动的性格,估计就没有田先生的书了,也就没有“寇老西儿”了。

田连元的书,若用两个字来形容,所得就是“江湖”。这并非说田先生有匪气,而是说他的书民间色彩浓厚,没有“官”气,因此与听众的关系亲密,听的时候,看的时候,总是很难把田先生当作职业演员,倒更象邻居家的东北大锅上了台。

假如给田连元先生设计一个形象,那就应该是“穿青衣,戴罗帽,背钢刀,带飞镖,身披富贵英雄氅,开山立柜好逍遥。。。”

山贼?恭喜您答对。。。嗯,错了,那不叫山贼,那叫绿林好汉!

如果说田连元的书让我们感到了江湖,袁阔成的书,就是让人感觉到“庙堂”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袁阔成

评书界说“古有柳敬亭,今有袁阔成”。

柳敬亭,当年可是被称作“将军”的。

第一次听到袁阔成版的《三国演义》,很让人激动,因为那种传统评书的感觉又回来了,袁先生的嗓音浑厚而有回韵,是典型老派评书家的嗓子,也是他极好的资本,让很多老评书迷一听就“入戏”。很久以后,才知道袁先生是评书世家,甚至在五十年代就已经是很有成就的说书人了,可谓评书老艺术家。不过,在北京见过了一次袁先生,对这位“老”艺术家,感觉很是有趣。

[待续]

关键词(Tags): #评书#刘兰芳#田连元#袁阔成元宝推荐:海天,晨枫, 通宝推:箫十一郎,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