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2003原创旧文]从磁浮之争说起 -- 葡萄

共:💬123 🌺10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逻辑很简单,工程学问题必须有可重复性很好的实验结果支持!

试验线没使用自动告警系统不等于自动告警系统没在试验线上测试过。

还是那个问题——请告诉我,什么时间,在哪里进行了这样的实验。如果是在埃姆斯兰做的,这套系统现在哪里去了?如果实验后拆除了,那么出于什么考虑要这样做?1991年就通过了鉴定,486的年代!那么当年那套系统与今天装在上海的东西有多大区别?

一大堆名头很大的专家机构,一串拽得晕晕乎乎的定义,这都是没有用的。实验,在哪里?这个简单的问题不能绕过。这不是正常的逻辑吗?ICE1的车轮,难道不是通过这帮人鉴定之后,漏到铁路线上去的?这套鉴定体系就那么无懈可击?

23年。时间长能说明什么?这么成熟了事故怎么发生的?这么长时间了安全防护系统还没弄到实验线上去,23年啊,都在忙什么呢?

200公里与400公里的区别有多大,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个问题是,磁悬浮是完全不同的技术,轮轨可以使用的传感器,测量方法,通信方式,等等,磁悬浮能否顺利使用?有人驾驶的轮轨高速车辆与无人驾驶远程遥控的磁悬浮,能否简单的套用同样的自动控制和安全防护设备?整个系统的工作流程要不要大改?恐怕这里边的道道不是调调设备频率那么简单。

即便理论上只需要简单的工作,实际操作上也需要实验验证,又回到那个问题:实验,什么时间,在哪里?做了多少次?测试了多少种可能出现的灾难情况?

第一条试验线从建成到现在已经有23年的时间,车辆在上面跑了,这样还不能说成熟的话,是不是要等别人都淘汰了才算成熟?

最后,不厚道的臆测一下老兄的这句话。我认为你对这项新技术性急了。斯蒂芬孙的机车跑起来了,就可以说铁路成熟了吗?

我反方向的评价一下这个23年。23年都无人问津的东西,23年只见银子打水漂的无底洞。德国人真的已经砸够了研究经费,可以放心大胆的全面铺开建设了吗?这玩意逐年激增的科研经费,真的已经得到满足了吗?

23年无人问津,难道这世界上有眼光的只有中国人吗?如果德国人老老实实提出我们出资联合追加研制,进而大规模投入建设,转让技术,那还是不错的项目。捏着现有的东西就着急卖钱了?

再次总结一下我的观点,磁悬浮技术,毋庸置疑,已经建立了颇为复杂的系统,并且经过了长时间的实验和上海示范线的商业运营。但是,他真的完全成熟了吗?即便他离成熟只有一步之遥,当前应当做的也是走完这一步。而不是百般掩盖这一步差距,急着跑到异国他乡抢订单!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