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古罗马人是如何“跑”到甘肃永昌的 -- 任爱杰

共:💬10 🌺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旧回复

我认为这位先生的文章可读,但是缺点在于有点儿老气横秋,因此没有认真去写,才让我能够从容反驳。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见清华大学张绪山教授对这个专题的论文。虽然张教授的文章和萨观点迥然不同,但是考据精辟,文字华美,客观的论述而没有任何人身攻击,是学术讨论的典范,的确是大家风度,萨钦佩得很。

*************************************************************************

这篇文章我看过,作者看来是历史大家,但是因为写得随意,也有些地方就不严谨。随便说几个例子吧。

鱼鳞阵的来历,他没有进一步考证,它的出现比孙膑要早得多。鱼鳞阵,原名鱼骊阵,是郑庄公对周王作战的独特进攻性车战队形, -- 那不是更和罗马无关了? 不是的,随着车战逐渐退出战场,在东汉,这个阵型已经改变了原有的含义,韩遂在河西作乱期间,当地太守曾有出战战败时采鱼骊阵自保,节节后退的记载,可以参见《三国志》有关记录。这是一个步兵的相互掩护后撤的阵型。确切地说,类似于罗马军阵的变种。罗马军队退却的时候都是面向敌人,交错掩护,所以他们的对手要击溃他们的口号是:“让我们看看马略士兵的铠甲是怎样在背后结住的吧!”因为他们一旦背后朝敌人,那就是军阵溃乱,不可收拾了。

关于克拉苏残军,萨文的历史观点是克拉苏之子普可琉并没有战死,而罗马残军也不是指的放下武器的安条克部队,而是在当时拒绝放下武器的军团,他们不可能突破帕提亚的防卫西归,才采取东进迂回的策略。大家都明白,降卒是不可能保留完整的建制和长期的战斗组织的。关于普可琉为什么被认为没有死,萨文中已经作了说明。而上面这位朋友显然没有注意到罗马和帕提亚军队交涉中对于罗马人战死被俘虏人数和参战军团人数不符的记载,罗马曾指责帕提亚隐瞒了部分罗马军人的下落,而帕提亚人根本没有这个必要。

关于陈汤匈奴之战,所谓城中射箭,那简直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 守军显然包括单于的本部匈奴军,含他的女卫部队,这支雇佣军就算是不采用射箭的战法,也不能不让匈奴人放箭吧?这位先生看来是缺少一点儿军事常识的。

斩杀一千多人,俘虏一百多人,是正好和单于的亲信部队相符,交给西域各国的,也正是这批人,因为一百多人无需安置,正好向一直惧怕匈奴的西域各国宣示汉军的胜利,一国五六个,和现在游街示众差不多。而普可琉的雇佣军,郅支残暴寡恩,连老婆都杀,萨以为这支老兵油子的部队没理由效忠,他们的防御阵法相当有效,但是夜间康居骑兵的失利显然使他们对于战争的胜负看得清楚了。退出战斗,留下单于自己的卫队玩命应该是比较合理的选择。

至于这支军队的人数,假如只有百十人,那根本不值得一提,汉军好几万,偷袭,唯一的选择就是突进去,兵贵神速,怎能给匈奴夜间救援的机会?那简直太玩票了,拿自己的脑袋作赌。(还是作者缺乏军事常识)这里面也许可以得出以下两个结论,第一,守军绝对超过百人,否则汉军不必如此忌惮;第二,罗马军布阵正面宽百人的方阵,这是合理的。

至于军队人数和后来城市的设立,某以为那是按照民族划分的,骊轩应该是收容到达西域的西方人的城邦。即便是当时普可琉的军队,估计也包括希腊雇佣军的残余人员。否则一两千个大老爷们,也不成其为一座城。

最后,骊轩的研究不是记者的炒作,七十年代中国历史界就有这方面的研究。萨本人接触这个论题是八十年代随韦清远教授的西北考察团到西北的时候,那个时候可没有炒作,考察团里面也有不少争论。但是永昌的出土文物的确有他的特色。

西域,是一个神秘的地方,没有人能够说完全揭开它的面纱,带翼天使像,那绝对是欧洲教堂里的风格,克孜尔的库车武士,是伊朗的装束,南疆还有巴格达的“中国总督”被中国军杀死埋骨的地方。这位先生简单的归结为记者炒作,萨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人种么,军事思想是不需要人种继承下来的,它是一个知识体系和传统。当地人有些白种人血统不奇怪,您要是见过罗布人还要奇怪呢。这不能说明他们和罗马有什么关系,但是要是说当地没有白种血统,老萨倒要奇怪了。这个很多人都知道的。

马超军团,充其量是一个猜想,只不过是希望我们能从一些更灵活的角度审视历史罢了,不算主义之争,所以争论中大家认为它对也好,不对也好,老萨都觉得有理。

不过说到写文章,就是另外一回事。萨一般不愿意对人无礼,但是如果有人无礼在先也不会太客气,这位“扯淡扯淡”的可不是老萨先开战端。

看来萨的想象力太丰富了 -- 而这位先生的想象力是不是太不丰富了?好在萨不是历史学者,不必承担考古的责任,但是连猜想都不可以,这位先生以为自己是尼采么?从那句拜托看,颇有鲁迅遗风。这样做也不是不可抑,但是有个前提,你比我多走一步。历史问题上,萨看不起坐办公室的研究人员。其实萨也是坐办公室的。具体到这个问题上,看来这位先生是翻学报翻出来的结论,谈西域,您到西疆走一次,体会体会当地的风土人情,看看当地风格独特的风情和文化遗产,永昌,您也去看看,不要停在纸上,然后

-- 您有资格来用这种语调讨论西域问题。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