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莫斯科战役的前奏 -- 维亚兹玛-布良斯克战役 (原创) -- zzw78

共:💬32 🌺3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莫斯科战役的前奏 -- 维亚兹玛-布良斯克战役 (原创)

在1941年九月,当德国人成功的歼灭位于基辅的苏联西方方面军后,莫斯科就毫无疑问地成为了他们的下一个目标。他们为此制定了一个雄伟的计划,也就是后来广为人知的"台风作战"。"台风作战"其实是一个由两个战役组成的作战计划,前一个是维亚兹玛-布良斯克战役,后一个就是莫斯科战役。一直以来,人们都对莫斯科战役赋予极大的热情,因为这是德军的第一次战略性惨败,但对其前奏维亚兹玛-布良斯克战役确关注的相当少,不少二战同好们甚至从未听说过这场战役。其实,这场战役规模之宏大,甚至超过了基辅会战。现在我就向大家详细讲解一下这次战役。

要讲维亚兹玛-布良斯克战役,就不得不先讲讲发生在其之前的斯摩棱斯克战役和基辅会战。众所周知,早在8月初当德中央集团军群占领斯摩棱斯克后,希特勒再一次违众中止了对莫斯科的攻击,而把主力投向了基辅。在希特勒的命令下,攻势正盛的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在莫斯科城外暂停了进攻的脚步,除了少部兵力留作正面防御外,其主力部队则分两路分别投入乌克兰和列宁格勒战区。后来战局的发展一如希特勒所预想,经过8月和9月的作战,德军在基辅歼灭了苏军60万兵力,并占领了富饶的乌克兰和顿涅茨盆地。但奇怪的是,在整个8,9月,苏军投往南部的兵力并不多,整个南部战场的作战都是由西方方面军本身作出的,那苏军的战略预备队呢? 答案就是,他们把兵力都投入了对斯摩棱斯克的反攻。斯大林在得知德中央集团军群的主力被投入南部后,他首先考虑到的是德中央集团军群已经被削弱这个事实,他的算盘是,当德军在南部攻击的时候,他在中部突然回马一枪,如果能成功夺回斯摩棱斯克并重创德中央集团军群,南部的危险也自然会解除。这种设想从战略上来讲是极端高明的,但是,问题的关键是,苏军在1941年并没有能力打破德军的防线。所以,尽管苏军在8,9月份对斯摩棱斯克投入了极大的兵力进行反攻,但不仅毫无收获,而且伤亡惨重,大量战略物资的损耗也无法在短期内得到补充。

到了9月底,德中央集团军群主力已从南部回来,"台风作战"的准备也已经作好。虽然古德里安和霍斯的装甲兵团已疲惫不堪,但面对更加疲惫的苏军,优势是明显的。9月30日凌晨,古德里安的坦克部队向其正面的苏联布良斯克方面军发起强劲的攻势,并于三天后占领了布良斯克,但苏军的防线并未被突破,只是被挤退而已,这给了苏军统帅部一个假象,那就是德军已是强弩之末,苏军有能力守住防线,于是越来越多的预备队被派往前线。但实际上,古德里安的第二装甲兵团只是偏师,真正的主力是第3装甲兵团和第4装甲兵团。而这两支部队早在古德里安攻击前就开始在苏军两侧突破,并向苏军纵深急进。在10月6日,像铁钳的左右两臂在苏军主力后方会师,完成了合围。这时苏军统帅部才如梦初醒,下令所有部队撤退,但已为时已晚,除少数部队趁德军还没有完全完成包围圈,从隙缝中逃脱外,绝大部份主力没有逃出来。

这时候是苏军最艰难的时刻,因为远东的战略预备队还没有赶到莫斯科,在维亚兹玛包围圈以外的部队只有不超过二十万,绝对挡不住德军的进攻。斯大林于是给包围圈内的部队下了死命令,拖住每一个德军师,为莫斯科赢得时间。包围圈内的部队统一由第19集团军司令卢金指挥。在包围圈内的苏军在缺乏弹药与医疗物品的情况下,以无与伦比的勇气和牺牲精神抗击着四面八方的德军,令人难以置信的坚持抵抗了三个星期,终于在10月底停止了抵抗。维亚兹玛终于失守,苏军被击毙二十余万,被俘六十余万,还有近十万人受伤,近一百万苏军被一扫而空,德军损失十万左右。

但是,包围圈内苏军的抵抗绝非毫无意义。首先是时间,德军主力被拖在维亚兹玛足足三个星期,在这三个星期的时间里,苏联在远东的预备队终于赶到,苏军正面的防线也已成功重建,德军占领莫斯科的最佳时机被错过。然后是气候,在十月底,苏联人终于等到了他们喜爱的暴风雪,所有的道路变得异常泥泞,德军装甲师举步唯艰。可以说,没有包围圈内苏军的抵抗,就没有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