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永远无法寄出的家信:《硫黄岛的来信》观后感 -- Akira

共:💬40 🌺5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永远无法寄出的家信:《硫黄岛的来信》观后感

前些天,趁着休息日,跑到影院去看了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硫黄岛来信》。

同一导演把同一题材拍成两部电影,有这样的事吗?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就这么干了。60年前,在大洋一端的中国悲壮抵抗着侵略的同时,另一端的太平洋上,也爆发了激烈的交战。

就在硫黄岛,一个的面积仅21平方公里的弹丸小岛上,美军和日军合计竟然有近2万7千人战死,由此可见当时战斗之惨烈程度。由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执导的“血战硫黄岛”题材的《父辈们的星条旗》和《硫黄岛来信》两部姐妹篇,为我们讲述了历史上这段惨烈的战斗。

两部中的前一部《父辈们的星条旗》,主要是从美军的角度,而后一部《硫黄岛来信》,则是采用日方视角,来反映了这场决定太平洋战争局势的硫黄岛战役。由于在上个月,已经看了上部的《父辈们的星条旗》,所以这一个月以来,一直盼着看看后一部影片是如何从日本角度来反映这场战役的。

影片主要是以带消极情绪的一名普通士兵————西乡的眼光来讲述了这场战役。如果没有战争,西乡应该在东京快乐地开着他的面包店,和怀孕的老婆过着普通,但是幸福的生活。而在影片里,不,应该是60年前,他被半强制地征集到硫黄岛上,在没有任何外部支援的情况下去打一场毫无胜算,且注定“将无法活着再次踏上祖国的土地”(片中渡边谦饰演的栗林忠道中将所言)的战役。

随着影片的进行,和往常不同的是,我可以清晰地听得前后左右的抽泣声。Akira之所以还可以稳如泰山,是因为在心里不停地提醒自己,在岛上的日本兵的很大一部分,可都是从中国战场上抽调去的。

然而,就如“战争没有胜者和败者之分”这句话一样,“毕竟,战死的士兵,不论是美国兵,还是日本兵,他们的绝大部分,都是深爱家人,而且被家人深爱着的普通年轻人”(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所言)。

片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场面,不是日本兵们在绝望之下,一边哭着一边用手榴弹接二连三“自决”的一幕,而是一个普通军官,为了掩护已经残存无几的部下撤到安全地带,一个人端着枪面对暴雨一般的美军炮火,冲上前去吸引美军火力。要知道,二战时期的日军之中,能够为部下做出如此牺牲的军官,实在是少之又少。而他,一定也有自己的家人和孩子,不是战争,他也许和家人过着普通但幸福的生活。

影片中的那个叫西乡的士兵,虽然最终活了下来,他的战友们却几乎都做了他乡孤魂。

与硫黄岛相似的惨烈战役,曾经发生在几年后的朝鲜战场上————在中国人人皆知,比弹丸的硫黄岛还要小的多的上甘岭上,美军共发射了190多万发炮弹,5千多枚航弹。双方伤亡人数,虽然至今仍旧众说纷纭,据当时我方战报,美军阵亡约2万5千多人,志愿军阵亡约5千多人。看着这一系列数字,Akira只能叹息一句,人类真的是不知何谓教训。

这场电影让Akira心情很是压抑,回到家中仍然久久不能平静。看着街上美丽夜景,呼吸着清新而寒冷的空气,心中只愿硫黄岛和上甘岭那样的悲剧不再上演。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