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永远无法寄出的家信:《硫黄岛的来信》观后感 -- Akira

共:💬40 🌺5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永远无法寄出的家信:《硫黄岛的来信》观后感

    前些天,趁着休息日,跑到影院去看了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硫黄岛来信》。

    同一导演把同一题材拍成两部电影,有这样的事吗?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就这么干了。60年前,在大洋一端的中国悲壮抵抗着侵略的同时,另一端的太平洋上,也爆发了激烈的交战。

    就在硫黄岛,一个的面积仅21平方公里的弹丸小岛上,美军和日军合计竟然有近2万7千人战死,由此可见当时战斗之惨烈程度。由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执导的“血战硫黄岛”题材的《父辈们的星条旗》和《硫黄岛来信》两部姐妹篇,为我们讲述了历史上这段惨烈的战斗。

    两部中的前一部《父辈们的星条旗》,主要是从美军的角度,而后一部《硫黄岛来信》,则是采用日方视角,来反映了这场决定太平洋战争局势的硫黄岛战役。由于在上个月,已经看了上部的《父辈们的星条旗》,所以这一个月以来,一直盼着看看后一部影片是如何从日本角度来反映这场战役的。

    影片主要是以带消极情绪的一名普通士兵————西乡的眼光来讲述了这场战役。如果没有战争,西乡应该在东京快乐地开着他的面包店,和怀孕的老婆过着普通,但是幸福的生活。而在影片里,不,应该是60年前,他被半强制地征集到硫黄岛上,在没有任何外部支援的情况下去打一场毫无胜算,且注定“将无法活着再次踏上祖国的土地”(片中渡边谦饰演的栗林忠道中将所言)的战役。

    随着影片的进行,和往常不同的是,我可以清晰地听得前后左右的抽泣声。Akira之所以还可以稳如泰山,是因为在心里不停地提醒自己,在岛上的日本兵的很大一部分,可都是从中国战场上抽调去的。

    然而,就如“战争没有胜者和败者之分”这句话一样,“毕竟,战死的士兵,不论是美国兵,还是日本兵,他们的绝大部分,都是深爱家人,而且被家人深爱着的普通年轻人”(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所言)。

    片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场面,不是日本兵们在绝望之下,一边哭着一边用手榴弹接二连三“自决”的一幕,而是一个普通军官,为了掩护已经残存无几的部下撤到安全地带,一个人端着枪面对暴雨一般的美军炮火,冲上前去吸引美军火力。要知道,二战时期的日军之中,能够为部下做出如此牺牲的军官,实在是少之又少。而他,一定也有自己的家人和孩子,不是战争,他也许和家人过着普通但幸福的生活。

    影片中的那个叫西乡的士兵,虽然最终活了下来,他的战友们却几乎都做了他乡孤魂。

    与硫黄岛相似的惨烈战役,曾经发生在几年后的朝鲜战场上————在中国人人皆知,比弹丸的硫黄岛还要小的多的上甘岭上,美军共发射了190多万发炮弹,5千多枚航弹。双方伤亡人数,虽然至今仍旧众说纷纭,据当时我方战报,美军阵亡约2万5千多人,志愿军阵亡约5千多人。看着这一系列数字,Akira只能叹息一句,人类真的是不知何谓教训。

    这场电影让Akira心情很是压抑,回到家中仍然久久不能平静。看着街上美丽夜景,呼吸着清新而寒冷的空气,心中只愿硫黄岛和上甘岭那样的悲剧不再上演。

    • 家园 Akira,不好意思,在你这里一些议论有感而发挥了。

      如果语气过激,还请见谅,并不是对Akira的,

    • 家园 这一句

      其实这一句,在很多情况下都是可以接受的。

      “毕竟,战死的士兵,不论是美国兵,还是日本兵,他们的绝大部分,都是深爱家人,而且被家人深爱着的普通年轻人”

      但是对于有些军队,例如1937年12月13日开始在南京的那支日本军队;又如集中营里的那支德国军队;又如进入南斯拉夫或柏林之后的那支苏联军队;在越南美莱村的那支美国军队,我会常常认为他们是没有家人,没有任何爱可言的。

      战争是残酷的,但是战争本身并不意味着正义或邪恶,友善或屠杀。战争往往是由统治者驱动的,个人更多知识被驱使的工具;但战争往往又犹如一扇打开的窗,里面会迸发出埋在每个人深处的恶魔,或者埋在整个民族内心中的恶魔。你可以说恶魔是在战争的环境下被释放出来的,但你不能说它和平时并不埋藏在它们拥有者的内心深处。

      当人成了恶魔,他就根本不是深爱家人的,也不是被家人所爱的。我们都应该诅咒它,尽快死去。

      对了,电影里有没有琉球岛上的日军士兵割死人与伤兵的肉来吃的段子?这在太平洋战争后期好几个岛上都是有的哦。

      • 家园 这种镜头不会出现的

        观众受不了,可能会影响电影级别,对票房不利。

        据说FOOF书里面有graphic的描写,但是电影里没有。类似的,The Thin Red Line书里面也有graphic的描写,但是电影里没有。

      • 家园 Akira觉得

        其实每个人都有天使与魔鬼的两个面孔。关键是要看身处何种环境。

        电影中好像没有出现日军吃人这一场面,要是有的话,就该被分到A级影片里了~

      • 家园 电影是不是关于琉球岛的.
      • 家园 嗯,这种泛人类爱是可能被人利用的,尤其对于不愿深究的大众媒体。

        类似的东西在那个神社的游就馆展示中也见过。美化武士道,人性化武士道

        正如我的一个韩国朋友对[最后的侍]所评论的,是不是有资金注入才拍出如此

        日本化却又非日本的东西……

        在日本也是有坚持反省的一群人的,日共就是始终反省,坚持警醒的一个。

        • 家园 如果你用仇视的眼光来看待别人,

          其实,你不过是在仇视自己而已。因为,你所仇视的,是和你一样仇视着别人的一群人而已。

          己所不欲,莫施与人。

          • 家园 凡是且有其根本

            背离时代与历史的谈论,只能证明其内在的空乏与轻浮。

          • 家园 哎呀呀,您好伟大啊!己所不欲,莫施与人啊!

            日本鬼子拿着刺刀在您面前的时候,不知道说这个管不管用?

            • 家园 你可以击败你的敌人,

              却不需要恨他。

              教父3中有句话---恨你的敌人,不过是让你失去判断力而已。

              况且这部电影中的日本兵,大多数是被临时征集的义务兵而已,草大姐所抱有的那种深仇大恨不知从何而来呢。日本鬼子曾经拿刺刀对着你了,你就必须永远恨日本人,内战的时间,危害,范围,比8年抗战大多了,是不是你连中国人也要恨呢?本来亮兄就是随便写写个人感想而已。

              上面一个碎片,发了一堆牢骚,草大姐也来凑热闹,还要替日共宣传宣传。有点过了吧?是要革命斗争,时刻不忘?

              什么年月啦。有空多和家中的老人聊聊天,听听当事人的看法,估计会心情开朗一些。

              • 家园 你的逻辑很混乱,而且你的言论令我非常鄙视和厌恶

                你可以击败你的敌人,却不需要恨他。

                教父3中有句话---恨你的敌人,不过是让你失去判断力而已。

                第一,恨敌人,不必然会失去判断力。

                况且这部电影中的日本兵,大多数是被临时征集的义务兵而已,草大姐所抱有的那种深仇大恨不知从何而来呢。

                第二,你所谓的“被临时征集的义务兵”的“日本兵”在中国作了什么?在别国做了什么?不需要我告诉你吧?正常的中国人不会不知道对日本鬼子的那种深仇大恨从何而来!

                日本鬼子曾经拿刺刀对着你了,你就必须永远恨日本人,内战的时间,危害,范围,比8年抗战大多了,是不是你连中国人也要恨呢?

                第三,除了你,还谁说“日本鬼子曾经拿刺刀对着你了,你就必须永远恨日本人”了?这跟内战又有什么联系?请你有点儿基本的逻辑好不好?

                上面一个碎片,发了一堆牢骚,草大姐也来凑热闹,还要替日共宣传宣传。有点过了吧?是要革命斗争,时刻不忘?什么年月啦。

                第四,请你帮忙指出来,“碎片与记录”网友哪句是牢骚。草纹网友没和你一样去爱日本呵护日本,所以就是“来凑热闹”了,是吧?是谁一直提醒中国人应该“革命斗争,时刻不忘”的?是你热爱的日本人!我真不知道现在是“什么年月啦”,比日本人还爱日本的怎么这么多?!

                有空多和家中的老人聊聊天,听听当事人的看法,估计会心情开朗一些。

                最后,不知道你是怎么和你“家中的老人”聊的,这样话题也能心情如此开朗。万幸,我没有你家那样的“家中的老人”!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